袁惠愛 馮明
摘 要:本文采用格蘭杰因果分析方法研究了陜西省城市化與高等教育結構的關系。研究發(fā)現陜西省教育結構是城市化率變化的原因,各層次教育給城市化發(fā)展帶來了同向沖擊,且這一沖擊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和較長的持續(xù)效應;各個層次的教育對陜西城市化均有較大貢獻,其中中職教育貢獻最大,普通高等教育次之,研究生教育較小。
關鍵詞:城市化率 高等教育結構 互動關系
1.引言
“十三五”時期是加快推進富裕陜西、和諧陜西、美麗陜西邁向更高水平的關鍵期,是優(yōu)化城鎮(zhèn)布局,推進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推動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同時,“十三五”時期也是我省優(yōu)化高等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時期。因此,陜西城市化和高等教育結構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如何借助我省的高等教育優(yōu)勢為城市化更好的服務,又如何借助城市化建設優(yōu)化高等教育結構是我省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實證分析
本文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數據的時間序列長度為 2008-2017年。其數據均以當年價格計算,且變量計價單位均為元。由于經濟變量的時間序列數據本身是絕對量,在建立模型若使用絕對值,模型結果可能會受絕對值的影響比較大,因此本文使用相對值對各經濟變量進行統(tǒng)計。
城市化率(cityr)采用人口指標法,研究生畢業(yè)數、普通高等教育畢業(yè)數、中職教育畢業(yè)數作為度量陜西教育水平發(fā)展的指標,為消除絕對量的影響,本文使用各教育層次畢業(yè)人數占總畢業(yè)人數的比例來衡量教育水平發(fā)展程度,分別用dm 、mt和se表示。
本文使用操作軟件Eviews9.0。本文采用 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 Test)統(tǒng)計量法來檢驗變量時間序列數據的平穩(wěn)性,表1為變量水平序列與差分序列的ADF單位根檢驗結果。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cityrt、dmt 、mtt和set的水平序列是非平穩(wěn)序列,但所有序列的一階差分序列都在10%的顯著水平下平穩(wěn),即,滿足所有變量是 I(1)(一階單整)的過程。
注:①檢驗形式(C,T,k)分別代表截距項、趨勢項和滯后階數,存在截距項或趨勢項分別記為C和T,否則為N;②表示一階差分;③Prob.為ADF統(tǒng)計量的伴隨概率。
在數據平穩(wěn)基礎上,為了研究陜西教育水平對陜西城市化率的影響,通過AIC和SC準則建立VAR(1)模型,結果如下:
經過檢驗上述模型是平穩(wěn)的。同時為了檢驗擾動項之間是否存在同期相關關系,可用殘差的同期相關矩陣來描述。用ei表示第i個方程的殘差,i=1,2,3,4。其結果如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中職教育、城市化率方程的殘差項之間存在的同期相關系數比較高,進一步表明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中職教育與城市化率存在同期的影響關系。
對建立的VAR(1)模型進行識別和檢驗,判別其是否具有經濟意義。本文通過VAR(1)模型分析各經濟時間序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其結果如表3。
從表3的結果可以看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dm,mt,se是cityr的格蘭杰因果原因。這說明陜西省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中職教育發(fā)展變化是陜西城市化率變化的原因。
在分析VAR模型時,往往不分析一個變量的變化對另一個變量的變化的影響如何,而分析當一個誤差項發(fā)生變化,或者是模型受到某種沖擊時對系統(tǒng)的影響,即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方法。由于使用Cholesky方法進行分析的結果嚴格依賴于模型中變量的次序,本文使用Koop等(1996)提出的廣義脈沖響應函數克服上述缺點。
分別給中職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給予一個正的沖擊,采用廣義脈沖響應方法得到關于陜西城市率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在下圖中,橫軸代表沖擊作用的滯后期間數(單位:年),縱軸代表城市化率的響應。
從圖1結果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中職教育發(fā)展水平給予一個正的沖擊后,城市化率在前6期波動幅度較大,并在第6期達到最高點,在12期后緩慢增長。這表明中職教育發(fā)展受到外部條件的某一沖擊后,通過市場傳遞給城市化發(fā)展,給城市化發(fā)展帶來同向的沖擊,而且這一沖擊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和較長的持續(xù)效應。
從圖2結果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普通教育發(fā)展水平給予一個正的沖擊后,城市化率在前5期持續(xù)增長,并在第6期達到最高點,之后緩慢增長。這表明教育普通高等發(fā)展受到外部條件的某一沖擊后也會給城市化發(fā)展帶來同向的沖擊,且具有穩(wěn)定的拉動作用。
從圖3結果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受到外部條件的某一沖擊后給城市化發(fā)展帶來正向促進作用,且較長的持續(xù)效應。
綜上所述,由于就業(yè)能力、政府政策等原因,使得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中職教育發(fā)展的外部沖擊會通過市場給城市化率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都是同向的影響。
為分析每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的變化的貢獻度,評價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接下來進行方差分解。
從上面的3個圖可以看出,不考慮城市化率自身的貢獻率情況,普通高等教育發(fā)展對陜西城市化率貢獻率趨勢遞增,最高達11.7%,其次是研究生教育,對陜西城市化率貢獻率最高達11.2%,但在逐年下降,在第10期降到2.5%,中職教育發(fā)展對陜西城市化率貢獻率最高達19%,并長期保持在16-20%。
3.結論
(1)陜西省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職教育發(fā)展變化是陜西城市化率變化的原因。
(2)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職教育發(fā)展受到外部條件的某一沖擊后,會通過市場傳遞給城市化發(fā)展,給城市化發(fā)展帶來同向的沖擊,而且這一沖擊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和較長的持續(xù)效應。其中中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促進作用更加顯著。
(3)不考慮城市化率自身的貢獻率情況,陜西普通高等教育發(fā)展對陜西城市化率貢獻率趨勢遞增,最高達11.7%;研究生教育對陜西城市化率貢獻率最高達11.2%,但在逐年下降;中職教育發(fā)展對陜西城市化率貢獻率最高達19%,并長期保持在16-20%。
作者簡介:袁惠愛(1990—),女,講師,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國際經濟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量經濟、教育管理。
馮明(1981--),男,副教授,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國際經濟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本成果為2014年陜西省教育廳立項課題“陜西省城市化與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互動關系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4JK2009)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