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霞+林榕镕
【摘要】 學習金字塔理論和分享式教學理論的引進,對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研究利用學習金字塔理論,改進小學英語分享式課堂教學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索、分享的過程中學習進步,極大地活躍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 學習金字塔 分享式教學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9-083-02
0
對于學習者而言,學習成效是學習行為的綜合學習結果與實現(xiàn)這一學習結果所付出的綜合學習成本之比,即單位學習成本的綜合學習結果。不論從教育者或者被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都希望能在提升學習結果的同時降低學習成本,以實現(xiàn)學習成效的最大化。近年來,人們不斷對學習成效的基本內涵和實質開展探討研究,并總結出許多顛覆傳統(tǒng)課堂模式的學習理論和方法,學習金字塔理論和分享式教學方法作為新興的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呼應的切合點,將二者相結合有利于進一步開拓課堂新思想,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效。
一、學習金字塔理論概述
“學習金字塔”理論最早由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在1946年提出,當時被翻譯成“塔的經驗”。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做過類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如圖1所示。
圖1 學習金字塔理論圖
從上圖可以看到,不同的學習方法達到的學習效果是不同的,兩周之后,學生對知識的留存率受學習方法的不同而呈現(xiàn)明顯差異:
第一,通過“聽講”方式學習,留存率是5%;
第二,通過“閱讀”方式學習,留存率是10%;
第三,通過“聲音/圖片”方式學習,留存率是20%;
第四,通過“示范/演示”方式學習,留存率是30%;
第五,通過“小組討論”方式學習,留存率是50%;
第六,通過“實際演練/做中學”方式學習,留存率是75%;
第七,通過“馬上應用/教別人”方式學習,留存率是90%;
其中,我們把兩周后知識留存率在 30% 以下的學習方式稱為被動學習,主要是聽講、閱讀、觀看聲音圖片和演示;把兩周后知識留存率在50% 以上的學習方式稱為主動學習,主要是討論、實踐和教授他人。由此可見,我們要將學生在傳統(tǒng)課堂上以“聽、讀、看”為主的被動學習盡可能的轉變成以“討論、實踐和教授他人”為主的主動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二、分享式教學的內涵
2011版《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任景業(yè)老師在這一基礎上,首先明確提出“分享式教學”的理念,他認為:人的天性就是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并指出“問題——思考——分享”是人們思考問題的基本單元。分享式的教學理念是對課堂教學的一次創(chuàng)新性改革,提倡教師上課時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學生通過小組探究、交流、分享,在互動中思考,實現(xiàn)學習能力和知識的提升。
分享式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理念或思想,與學習金字塔理論的倡導是相吻合的,他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注重激勵和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分享智慧和成果,分享思考和經驗,享受認同與尊重,實現(xiàn)共同成長。該理論自2012年提出,很快得到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并在多地的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推廣,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應用學習金字塔理論改進小學英語分享式課堂教學設計
(一)讓學生“動”起來
根據(jù)學習金字塔理論,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聽、讀、看”等教學手段的學習效率都是比較低的,這就提示我們在分享式課堂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明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學習時感到快樂,才會樂于主動學習和分享,同時,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素材,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和學習交流平臺,為學生的分享學習提供多樣性的輔助方式,適時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當學生提問時,教師要給予信任的目光和積極的肯定,要善于利用贊揚來巧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金字塔理論顯示,學習效率高的主動學習方式包括討論、實踐和教授他人學習。小組合作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小組學習也是分享式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特點和教學內容,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個主題,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共同完成任務。課堂的主導權由教師引導向小組轉移,達到激發(fā)學生思考積極性的目的。分組時,在組長和組員互選的基礎上適當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和男女搭配的原則進行分組,同時,盡量保持一個分享小組成員的穩(wěn)定性。組員共同協(xié)商,分配各組員在小組分享活動中擔當?shù)慕巧?,每一個同學都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
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是旁觀者,而是指導者、引導者或合作者,要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學生當中,根據(jù)學生的小組合作情況適度的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展開組內、組間的討論,讓學生積極主動發(fā)言,同時也要關注同伴發(fā)言,引導學生敢于接受同學提出的質疑,敢于肯定同學的意見,善于當一個“好聽眾”。討論時要把握好時間,分清楚條理,適當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從而拓展思維,碰撞智慧。小組長要記錄和收集同學的觀點,培養(yǎng)管理和調控能力,并將討論分享的觀點融合引用到本小組的觀點里面。
(三)“小老師”分享
從圖1可以看到,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金字塔塔底,即教授他人的學習方式兩周后知識留存率可以達到90%。由此可見,在課堂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讓學生擔當“小老師”的方式,將小組的討論結果在全班面前進行分享教授或者說學習成果的展示,這也是課堂知識學習最有效的環(huán)節(jié)。為保證分享的有效性,教師要精心選擇適合學生講的主題,讓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分享心得、思考和經驗,實現(xiàn)共同成長。在分享中要做到從問題出發(fā),讓學生思考、探究、創(chuàng)新、交流,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通過交流分享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價值和成就感,培養(yǎng)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合理評價與激勵
課堂結束前,應當組織合理的評價,這樣既是對知識的鞏固也是對學生的激勵。評價策略可以是多元化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的參與度、小組的合作精神、分享精神等,都應該是評價策略的重要方面。另外,對于部分不宜進行抽象評價的教學內容是,如英語寫作等,需要有一個量性的分析和標準,可以參考“星級作文評價表”進行量化評價,培養(yǎng)學生客觀認識同伴,認識自我,更好地激勵學生進步。
四、結束語
學習金字塔理論和分享式教學理論對新課堂改革都具有指導和參考價值,兩者都倡導學生在課堂中的實踐、參與和合作,目標都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動力和效果。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提前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做好充足準備,在課堂中要靈活掌控,科學引導,讓學生在快樂中享受課堂的40分鐘。
(基金項目:廣東教育學會2017年度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GDXKT11140))
[ 參 考 文 獻 ]
[1]張成堯. 學習成效金字塔理論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與實踐[J]. 中國電化教育, 2013(10):125-127.
[2]于莉. 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構建高效數(shù)學課堂[J]. 語數(shù)外學習:數(shù)學教育, 2012(8):33-3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4]楊強, 任景業(yè). 尋找適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關于分享式教學的問答[J]. 遼寧教育, 2013(9):33-37.
[5]王蓉. 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 2007(8):23-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