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信公眾平臺(以下簡稱公眾平臺)借助于微信廣泛的用戶基礎,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受到了教師和專家的重視。本文對傳統(tǒng)課堂和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對比,對公眾平臺各模塊如何支持翻轉課堂進行了教學應用分析,提出了在教學實踐中開展公眾平臺支持翻轉課堂的五個環(huán)節(jié)。最后探討了公眾平臺支撐翻轉課堂目前面臨的問題和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翻轉課堂;微信公眾平臺;教學模式;微信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作者簡介:
袁立方(1988.10—),男,寧夏平羅人,碩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化教學。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傳輸速率的提升,教育的“圍墻”得以拆除,微視頻教學如火如荼的開展,由此催生出一種利用微視頻教學的課堂模式——翻轉課堂。公眾平臺借助微信使用廣泛的優(yōu)勢,在集成群發(fā)文字、聲音、圖片、視頻、圖文消息等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受到熱捧,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支撐平臺。利用公眾平臺支撐翻轉課堂教學,對推進翻轉課堂的應用,促進教育信息化改革有重要意義。
二、相關概念
(一)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種采用異步教學視頻講座和實踐問題作為家庭作業(yè),在課堂上采用積極協(xié)作,基于小組問題解決活動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自引進國內,就受到極大關注,很多教育者和研究者隨即開始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嘗試,由此產生了諸多“翻轉模式”。但就目前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而言,仍缺少嚴格實驗數據的論證,很多實踐者由于擔心實踐效果不佳而不敢嘗試。
根據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學習者對翻轉課堂較為一致的看法,即學習者對翻轉課堂的意見往往是積極的,但同時有部分學習者強烈不喜歡這種改變(由傳統(tǒng)課堂到翻轉課堂)。國內也有研究表明,翻轉課堂出勤率和及格率均不如傳統(tǒng)課堂的情況。對此,本文對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對比。
1.教師行為的變化
在課外,對比傳統(tǒng)課堂和翻轉課堂的教師任務,教師在翻轉教學前,除了要進行教學設計和批改學生作業(yè)外,還需要提供微視頻供學生下載,教師可能會選擇制作新的微視頻或者修改現有微視頻。后者無疑可以減輕教師課外工作量。由此有了兩種傾向,一種是在網絡上購買其他教學平臺上的微視頻,這種方式成本較高,而且學生可能會懷疑,教師是在敷衍,而非認真教學。另一種是教師自己制作可以被重復使用的微視頻,僅將其中過時的視頻進行重新錄制或編輯,但這對教師視頻錄制編輯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最后,教師需要對微視頻進行審核,并利用信息化工具在課前完成上傳視頻、提醒學生下載觀看等操作。
在翻轉課堂課內,教師不再像傳統(tǒng)課堂那樣講授課程,而是組織學生采用積極協(xié)作,基于小組的問題解決活動。教師有更多時間關注學生,及時鼓勵學生提問和督促學生完成作業(yè)。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提交課堂上完成的少量作業(yè),以此督促小組中學生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在實踐中,這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促進學生學習的方式,但卻存在增加師生負擔的可能。
2.學生行為的變化
傳統(tǒng)課堂學生課前預習時間一般較短,而把較多的時間用于完成作業(yè)和復習已學內容。翻轉課堂通常不再布置除觀看視頻之外的家庭作業(yè),但在觀看視頻后,要求學生完成對現學知識的內化過程,顯然對學生課前行為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課前學生如果不能很好的完成視頻觀看任務,將嚴重影響其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同時還可能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對課堂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能在課外通過信息化工具及時關注學生觀看視頻的進度和效果,以改變教學策略。
在翻轉課堂上,教師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內和小組間合作學習非常必要?;谛〗M問題解決活動有很多類型。包括合作學習、討論、游戲、模擬、發(fā)現、問題求解,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相互的輔導。研究表明,合作學習在促進合作行為、促進小組成員形成更好關系的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學業(yè)學習。劃分小組的方法會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學生間親密程度、學生能力水平高低而變化。在翻轉課堂上,如果教師沒有進行分組教學,學生可能會對整個課程失去興趣。學生課前已經完成了基礎內容的學習,課堂內需要進一步的提升所學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所以教師應在課前制定好分組規(guī)則和安排好分組計劃。
對比傳統(tǒng)課堂和翻轉課堂教師和學生課內課外的行為差異后,有人提出教師和學生的工作量都增加了,如表1所示(加粗內容為傳統(tǒng)課堂和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這或許是部分師生不喜歡翻轉課堂的原因。是否真的如此,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教師課前進行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卻不容置疑。部分教師不能很好的設計翻轉課堂,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交流,既增加了學生學習時間,又不能使學生受到比傳統(tǒng)課堂更加精細化的教育,這可能是引起部分學生反感翻轉教學、不及格率升高的真正原因。
在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開展更加豐富的課堂活動;第二、應有意識解決師生負擔過重的問題,至少從長遠看來,學生和教師的負擔不能因開展翻轉課堂增加太多;第三、要在課外嚴格保證學生觀看微視頻的數量和質量,從而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加入到課堂活動中來。由此發(fā)現,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一個平臺,能夠課前發(fā)送觀看視頻任務、了解學生觀看情況,課后提升資源的重復使用率,減輕教師工作負擔、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公眾平臺
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2012年推出的一項微信用戶訂閱服務,是微信信息傳播功能的延伸。公眾平臺具有操作的便捷性、人際交流的高時效性,內容推送的豐富性、消息推送的精準性等特點。據研究,學生群體中使用微信和公眾平臺的比例高達90%以上,每天都使用的比例也高達70%以上。教師可以打造一個公眾平臺,群發(fā)文字、聲音、圖片、視頻、圖文消息等信息資源。公眾平臺提供了信息群發(fā)和自動回復功能,另外還有用戶分析、圖文分析、菜單分析、消息分析、接口分析等強大的分析功能。如果利用公眾平臺的開發(fā)者功能進行二次開發(fā),還可開發(fā)出更多個性化的功能。endprint
二、公眾平臺各模塊支持翻轉課堂教學應用分析
公眾平臺的優(yōu)點是隨時隨地對學生學習提供支持,同時也支持教師在手機公眾號的安全助手中查看歷史群發(fā)信息和新接收到的消息,并可以群發(fā)圖文消息、圖片和文字。在手機上對公眾平臺的管理進一步提升了公眾平臺的傳播效果。在PC端,公眾平臺的五大模塊分別是功能模塊、管理模塊、統(tǒng)計模塊、設置模塊和開發(fā)模塊,為教師開展翻轉教學提供了支持。本文對公眾平臺各模塊如何支持翻轉課堂進行了教學應用分析(如表2)。
三、教學實踐中公眾平臺支持翻轉課堂的五個環(huán)節(jié)
本文在借鑒前人相關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利用公眾平臺支持翻轉課堂的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教學分析、備課
采用公眾平臺支持的翻轉課堂教學的教學分析和傳統(tǒng)課堂不應該有區(qū)別。在課堂外,教師初步了解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學習風格等,同時分析學生對公眾平臺的態(tài)度,可利用公眾平臺的投票功能進行前期學習者分析。公眾平臺配合其他工具,如“問卷星”發(fā)放問卷,可以完成更為復雜的分析任務。在此基礎上,根據現有資源完成初步備課任務。
(二)準備教學視頻
在完成上一階段任務后,教師開始準備教學視頻,這些視頻可以是現成的,也可以是新錄制的。教學視頻沒有絕對的優(yōu)劣之分,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參考國外研究,本文提出對微視頻的要求有:與課程匹配度高、講解準確,時效性好、明白,簡練的語言、激勵性和趣味性好、最好具有交互能力、技術質量過關(如清晰、無雜音等)、最好是經過前人研究證明有效的、沒有偏見或廣告內容、配合視頻可以具有說明文檔(如關于視頻結構和課程結構的文檔說明)、播放速度合適、視頻時間較短但能完整講解一個較小的知識點等。
(三)上傳素材,發(fā)布提醒
公眾平臺對上傳素材有嚴格限制,應配合其他平臺,各取所長,從而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在實踐中選擇了360網盤和QQ群配合公眾平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采用360網盤上傳微視頻供學生下載、騰訊QQ進行交互和上交文本或圖片作業(yè)、公眾號發(fā)布并統(tǒng)計信息,博采眾長,將更有利于翻轉課堂的開展。
(四)組織學習,記錄問題
在課外,如果學生已經完成了微視頻的觀看和少量測評,課堂上,教師則根據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和反饋,確定課堂研究問題,對學生進行包括課后習題、日常練習的指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記錄學生課上和視頻中的出現的問題。
(五)完善公眾平臺和教學計劃
根據課內和課外記錄的問題不斷修改和更新公眾平臺數據是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的過程。在教學規(guī)劃、監(jiān)控以及評價階段,都需要不斷地進行反饋。在教學中,通常有三種評價類型,前測評價、形成性評價、后測評價(總結性評價)。還應該根據學生在學習中反饋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和改進教學計劃。改進公眾平臺也能最大程度減輕教師負擔。教師在下一輪的教學中,只需修改部分內容,而不必重新建設平臺,減少備課時間,減輕教師壓力。學生也會因為公眾平臺適合學習而更受益。
四、結語
本文在對傳統(tǒng)課堂和翻轉課堂課內外師生行為進行對比后,發(fā)現采用公眾平臺較好的傳播效果有利于翻轉課堂的實施。在對公眾平臺支持翻轉課堂進行模塊功能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應用措施。雖然目前公眾平臺支撐翻轉課堂還不夠成熟,研究還不夠深入,具體表現在:第一、網絡費用仍然較高,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第二、對于公眾平臺的二次開發(fā)研究較少,對不同分組用戶和不同性別用戶對圖文閱讀和分享轉發(fā)情況等方面缺少詳細分析;第三、部分研究傾向性的認為公眾平臺能有效促進教學,但缺少實證性研究;第四、對于公眾平臺支撐翻轉課堂精準的教學設計還不夠,特別是不同階段教師付出時間和學生學習正向效果之間的關系缺少研究;盡管如此,隨著網絡傳輸速率的提升和資費的下降、研究者和實踐者研究熱情的不斷提升,會有更多的研究來完善公眾平臺對翻轉課堂的支撐,研究也會更加深入。
參考文獻:
[1]Bishop J L, Verleger M A. The flipped classroom: A survey of the research[J].2013.
[2]祝智庭,管玨琪,邱慧嫻.翻轉課堂國內應用實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5(06):66-72.
[3]郭曉艷.基于實踐的高校翻轉課堂教學及其改善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6(3):23-28.
[4]斯馬爾迪諾.教學技術與媒體[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25.
[5][美]阿蘭茲著,叢立新等譯.學會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00.
[6]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04):78-81.
[7]孫潔,黃承寧.微信公眾平臺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04):11-12.
[8][美]肯尼斯·摩爾,龐萍譯.有效的教學策略: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05-3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