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清云
摘要:群體作為一種內在的關系組成的系統,其影響力或作用遠大于孤立的個體。個體在群體中生活,不僅取決于個體的個人生活空問,而且也受群體心理場的制約。因此,團體心理輔導比個別心理輔導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好的輔導效益。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 集體意識 方案設計
一、理論支持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與方法,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激發(fā)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
(一)團體輔導以活動為本,強調主觀體驗,學生喜聞樂見
團體輔導采取以趣味性為主要特征的各種活動,強調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主動地參與和體驗,其游戲性質使得小學生更樂于參與其中,減少了他們對學校和家長“要教育我”的抵觸情緒,也降低了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真實問題時所產生的壓力,使他們可以更自然地展現自己的特長、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體會活動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體驗和認識。
(二)團體輔導滿足了相同年齡段學生共同的心理發(fā)展需要
一般說來,同一年齡層次的小學生,心理發(fā)展基本上處在同一水平上,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基本上呈現出一種普遍性和規(guī)律性。因此,團體輔導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推動同齡小學生心理素質積極發(fā)展,預防因缺少關注、引導而可能發(fā)生的心理困擾、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種功能是其它形式心理健康輔導所難以承擔的。
(三)團體輔導為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設了互動的融洽氛圍
從團體輔導對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影響來看,它不應該是一種嚴肅呆板的說教或居高臨下的訓導,而應該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一種人際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友愛關系,是一種充滿人性的融融氛圍。因此,團體輔導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安全基地”,是小學生成長路上永遠難忘的“心靈享宴”。
(四)團體輔導為傳輸豐富的心理健康輔導內涵開辟了專門渠道
從學校心理健康輔導所涵蓋的內容來看,涉及了小學生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如自我意識發(fā)展、學習潛能開發(fā)等等。這些輔導內容,絕大部分都可以在個體輔導中體現,但諸如團體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這樣的內容,是個體輔導所不能實現的,而團體輔導為體現這些內容提供了專門的渠道。
(五)專業(yè)設計和良好組織的團體輔導,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
團體輔導以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為主線,其根本目的,是在專業(yè)化設計和良好的組織實施的活動中,讓小學生通過自身的主動參與來體會自我、理解他人與社會,從而逐步把握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為真正走向社會,成為獨立的社會主體奠定堅實基礎??梢?,有效的團體輔導可以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fā)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團體輔導的群體動力學是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一個良好運轉的團體,具有吸引各個成員的凝聚力。這種力量來自成員們對團體內部建立起來的一定的規(guī)范和價值的遵從,它使個體的動機需求與團體目標緊密相連,使得團體行為深深地影響個體的行為。群體動力學的研究者——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為,整體比部分重要,群體作為一種內在的關系組成的系統,其影響力或作用遠大于孤立的個體。個體在群體中生活,不僅取決于個體的個人生活空問,而且也受群體心理場的制約。因此,團體心理輔導比個別心理輔導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好的輔導效益。
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指出,學習是直接經驗學習和問接經驗學習的綜合,實驗表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有替代強化的作用。人從一出生就處于不斷成長及改變自身的過程中。人的潛能隨著對社會的適應與再學習而不斷增長。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提供了有指導的社會學習情境,通過團體的經驗與現代心理學智慧,增進個人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此外,卡爾·羅杰斯以人為中心的咨詢理論,柏恩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論、社會心理學中關于人際溝通、信息傳播、人際吸引等的研究,也是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理論基礎。真誠而又溫暖的團體氣氛有助于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在互相關心和幫助中克服恐懼、焦慮心理,建立安全感;在這樣的團體中可以使人更多地開放自己,增進相互了解,在交流中取長補短。
二、團體輔導方案設計
1.活動目的。小學生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本次活動針對他們的發(fā)展特點、發(fā)展中出現的不平衡現象、以及在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團體輔導與干預,以期達到增進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進步的集體意識。
2.活動形式。本次活動通過心理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小學生很容易進入心理劇這種無意識的表達方式里,通過他們不設防的無意識表達,許多內心的感受會清晰的呈現,我們的輔導與干預也在無意識中、潤物細無聲地發(fā)生。
3.活動內容。本次輔導活動共分為三次(因篇幅所限,第一個活動內容略),每周一次,每次兩個小時。三次輔導均以心理劇的形式進行,每次的主題和內容各不相同,以“聚-分-聚”的形式完成。第一個“聚”是團體形成的最初階段,大家雖然人聚在一起,但心是隔離的、分開的,輔導通過一些集體活動、大家都參與的活動,讓同學們在一個“聚”的環(huán)境里感受彼此、學會用與以往不同的方式對待朝夕相處的同學?!胺帧笔抢梅中〗M的形式,把同學們小范圍的分開,進而形成小組中更加緊密的連接。通過小組之間的齊心協作,讓小組內的團體凝聚力逐漸產生,增強每個人對小組的責任感和歸屬感。第二個“聚”是在小組內獲得的感受的基礎是上,進一步擴大這種感受,把它帶入到整個團體中。這一部分是整個活動的核心部分,每個人都參與團體、貢獻自己;我們會在這一部分加入更多的干預,讓同學們了解到許多時候都更多的可能,拓寬已有的視角。三次輔導能讓同學們有些不同的感受和體會,已達到輔導的目的。每個人的領悟是不同的,因此,收獲也不同。
4.活動過程:
5.活動效果。本次團輔結束后,我們迎來了學校的運動會。在此次運動會上,看到本班孩子的凝聚力比以往更強了,在籃球場上,運動員奮力拼搏,場下,啦啦隊也激情助威,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績。在學習生活中也有了喜人的變化,同學間能互相溝通,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更令人驚喜的是,在一對一的學習幫扶中,孩子們的互動更有效了。學生們也紛紛在日記中表達了在此次團輔中的感受與收獲。班級更團結了,學習也更有勁頭了,班級朝著蓬勃的方向前進著。
參考文獻:
[1]陽志平.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程指導.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指南實務.寧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