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內部控制、盈余管理和管理者的在職消費

      2017-07-25 19:25:21施屹舟范黎波
      財經(jīng)問題研究 2017年7期
      關鍵詞:應計盈余管理內部控制

      施屹舟+范黎波

      摘 要:以我國 2008—2014年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筆者系統(tǒng)研究了內部控制對于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并進一步探討其對公司管理者在職消費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可以顯著降低公司的盈余操控,而且相比于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內部控制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顯著;管理者通過對公司盈余進行操控,以增加其在職消費,且主要通過向上盈余管理,尤其是向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減少公司的向上盈余管理,從而降低管理者的在職消費;內部控制通過向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來抑制在職消費的管控作用較弱。

      關鍵詞:內部控制;應計盈余管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在職消費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7-0088-07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公司管理者為了滿足股東預期、獲取銀行貸款、達到增資目的、領取高額報酬和獎金以及享受高額福利等,導致我國企業(yè)的財務報告造假和盈余管理等行為較為普遍,比如2001年的銀廣廈事件、2012年的中航油新加坡事件[1]。究其原因,與企業(yè)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密切相關。2008年,財政部、證監(jiān)會、審計署、銀監(jiān)會和保監(jiān)會聯(lián)合發(fā)布了《企業(yè)內部控制指引》,為企業(yè)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可靠依據(jù)。Ashbaugh-Skaife等[2]通過研究內部控制缺陷對盈余操控行為的影響,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缺陷較多的公司存在更多的異常盈余。Goh和Li[3]也發(fā)現(xiàn),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越多,公司的盈余就越容易被管理者人為操控。Altamuro和Beatty[4]的研究顯示,內部控制監(jiān)管作用的加強可以增強未來經(jīng)營現(xiàn)金流的可預測性,進而提高企業(yè)盈利能力的可持續(xù)性,從而減少管理者對企業(yè)盈余的操控。

      盈余管理可分為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是指高管為了私有收益,對會計方法或估計的選擇、運用或變更,或利用職業(yè)經(jīng)驗、選擇交易方式等來操控財務報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是指通過生成操控、銷售操控或者費用操控等方式調整公司內在經(jīng)濟活動[5]。內部控制側重于流程管理,對于對外報告的故意操控、財務報告的錯誤程序或不規(guī)范的會計處理、不合理的差錯估計等均能做到有效抑制,可見,內部控制能有效降低應計盈余管理。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是安排真實交易,只要交易過程合法合規(guī),即使沒有合理的商業(yè)理由也不會被內部控制的各種程序輕易糾偏,因此,內部控制對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可能會偏弱?;诖?,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可以顯著降低公司的盈余操控,而且相比于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內部控制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顯著。

      對于在職消費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當前學者做了較多的探討。Rajan和Wulf[6]以及Adithipyangkul等[7]均認為,在職消費對公司業(yè)績有正向影響,能有效提升公司業(yè)績。但盧銳等[8]以及羅宏和黃文華[9]在研究我國國有企業(yè)高管的在職消費與企業(yè)績效之間的關系時,發(fā)現(xiàn)國有企業(yè)高管的在職消費顯著降低了公司業(yè)績,且國有企業(yè)高管為了掩蓋在職消費對利潤指標的不良影響,完成上級下達的利潤目標,存在對公司盈余操控行為。羅勁博[10]的研究也表明,在職消費會促使高管進行盈余操控。

      因此,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職消費誘發(fā)了盈余管理,鮮有研究盈余管理對在職消費的影響。我國企業(yè)的高管薪酬主要由固定工資、持股權收益和在職消費組成,其中固定工資基本保持不變,持股權收益具有不可控性,而在職消費兼具可變性和可控性。在職消費在我國已經(jīng)成了變相的薪酬激勵,構成了高管薪酬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上市公司有預算制度,下年度的各項費用開支均與上一年度編制預算有關。各項費用開支的預算基礎與公司業(yè)績密切相關,公司業(yè)績越好,編制的成本費用開支就會越高。為了讓在職消費的支出有理有據(jù),高管傾向于對公司盈余進行操控,以增加其在職消費。由于管理者在職期間有限,在個人利益最大化動機驅動下通常會通過應計盈余管理手段將未來利潤挪至當期,或進行真實盈余管理操控,安排真實交易,提前釋放未來利潤,即進行向上盈余管理,以達到虛增當期利潤,增加在職消費方面的預算。而向下盈余管理會減少當期利潤,致使下期預算基數(shù)變小,由此核算的各項成本費用就會變少。基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管理者通過對公司盈余進行操控,以增加其在職消費,且主要通過向上盈余管理,尤其是向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來實現(xiàn)。

      Doyle等[11]以及Chan等[12]認為,內部控制缺陷較多的公司,其盈余管理操控程度明顯高于其他公司,內部控制的缺陷給管理者進行盈余操控帶來了機會、。隨著我國會計制度的日益完善,利用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進行盈余操控的空間逐漸變??;2010年,五部委要求已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進行自我評估并要求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2011年要求內部控制體系要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中推廣實施,2012年在主板上市公司中實施。由此,使得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質量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抑制了管理者做多利潤的空間。

      預算是法律規(guī)定需要上市公司遵守的,全面預算管理貫穿于公司及下屬各分、子公司經(jīng)營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績效考核的依據(jù),也是成本監(jiān)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獲取更多的報酬和在職消費,實現(xiàn)私人利益最大化,管理者有向上盈余管理的偏好,從而在績效考核中獲取高額報酬,為下一年度的預算執(zhí)行中享受在職消費提供依據(jù)。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抑制了管理者的向上盈余操控,導致當期盈余降低,以此為預算基礎的各項成本費用開支就會削減?;诖耍P者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減少公司的向上盈余管理,從而降低管理者的在職消費,而內部控制通過向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來抑制在職消費的管控作用較弱。endprint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和數(shù)據(jù)

      筆者選取2008—2014年間深滬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研究樣本,并進行了如下篩選:剔除金融類行業(yè)樣本,由于該類公司財務指標核算與其他公司差異較大。剔除ST公司,由于該類公司財務指標值異常。剔除關鍵指標值不健全的公司。最終得到9 106個樣本觀測值。本文所使用的財務數(shù)據(jù)均來自于CSMAR數(shù)據(jù)庫和手工收集的上市公司年報。使用統(tǒng)計軟件為Stata10.0。

      (二)變量

      1.在職消費(Lnperk)

      為了方便獲取數(shù)據(jù),筆者借鑒陳震和丁忠明[13]的方法,以現(xiàn)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與經(jīng)營活動有關的現(xiàn)金”數(shù)額取自然對數(shù)來表示。

      2.內部控制(Index)

      筆者采用深圳市迪博企業(yè)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開發(fā)的企業(yè)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數(shù)來衡量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質量水平。徐虹等[14]的研究表明,深圳市迪博企業(yè)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發(fā)布的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shù)能較好地衡量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

      3.盈余管理

      根據(jù)管理者的操控手段,盈余管理主要分為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1)應計盈余管理(Ldyj)。借鑒Louis[15]提出的流動應計利潤橫截面Jones模型來衡量,具體方法如下:

      TCAt/At-1=β1(1/ At-1)+β2(ΔSt/ At-1-ΔRECt / At-1)+εt(1)

      其中,TCAt為應計利潤,TCAt=(ΔCAt -ΔCasht)-(ΔCLt -ΔCLDt);ΔCAt為流動資產增加額;ΔCasht為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增加額;ΔCLt為流動負債增加額;ΔCLDt為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增加額;At-1為年初總資產;ΔSt為第t年銷售收入變化額;ΔRECt為應收賬款凈值增加額;εt為回歸殘差。

      NTCAt/At-1=β1(1/ At-1)+β2(ΔSt/ At-1-ΔRECt / At-1)(2)

      其中,NTCAt為非操控性應計利潤的估計值。對式(1)進行分行業(yè)、分年度線性回歸估計出系數(shù)β1和β2,并將系數(shù)代入式(2)求出不可操控應計利潤,式(1)減去式(2)即為可操控應計利潤。

      (2)真實活動盈余管理(PROXY)。借鑒Roychowdhury[5]的計算方法,用銷售性操控、生產性操控和酌量性費用操控三種方式來衡量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銷售性操控估計模型:

      CFO/ At-1=β0+β1(1/ At-1)+β2(St/ At-1)+β3(ΔSt/ At-1)+εt(3)

      其中,CFO為公司經(jīng)營活動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凈額;St為當期銷售收入。

      生產性操控估計模型:

      PRODt/ At-1=β0+β1(1/ At-1)+β2(St/ At-1)+

      β3(ΔSt/ At-1)+β4(ΔSt-1/ At-1)+εt(4)

      其中, PRODt=COGSt+ΔINVt;PRODt為第t年的生產成本;COGSt為第t年的銷售成本;ΔINVt為第t年的存貨變動額;ΔSt-1為第t-1年銷售收入變動額。

      酌量性費用操控估計模型:

      Roychowdhury[5]用銷售費用、研發(fā)費用和廣告費用來衡量酌量性費用,由于這些數(shù)據(jù)獲取受限,借鑒方紅星和金玉娜[16]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來估計酌量性費用。

      DISXt/ At-1=β0+β1(1/ At-1)+β2(St-1/ At-1)+εt(5)

      其中,DISXt表示酌量性費用;St-1為第t-1年銷售收入。

      分別計算異常經(jīng)營現(xiàn)金凈流量(E_CFO)、異常生產成本(E_PROD)和異常酌量性費用(E_DISX)。同時借鑒Zang[17]的算法來衡量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綜合程度(PROXY),即PROXY=E_PROD-E_CFO-E_DISP。

      4.控制變量

      由于公司在職消費除了受到盈余管理影響外,還受到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故納入公司盈利能力(ROA)、成長性(Growth)、財務杠桿(Lev)、公司規(guī)模(Size)、公司治理水平(Board)、現(xiàn)金持有水平(Cash)、行業(yè)屬性(Industry)及年度效應(Year)等控制變量。其中,盈利能力采用凈資產收益率,公司成長性采用總資產增長率,公司財務杠桿采用資產負債率,公司規(guī)模采用總資產取自然對數(shù),公司治理水平采用公司董事會規(guī)模(人數(shù))取自然對數(shù),現(xiàn)金持有水平采用公司貨幣資金占總資產的比重,行業(yè)屬性和年度效應均采用啞變量0和1。

      (三)模型

      考慮到預算是本期末編制,下一期開始實施,因此,在衡量內部控制、盈余管理與在職消費的關系時,將在職消費滯后一期進行檢驗以考察盈余管理對管理者在職消費的影響。

      為了檢驗假設1,設立如下模型進行檢驗:

      Ldyjt(PROXYt)=α0+α1Indext-1+α2Controlt-1+∑Industry+∑Year+εt(6)

      為了檢驗假設2,設立如下模型進行檢驗:

      Lnperkt=α0+α1Ldyjt-1(PROXYt-1)+α2Controlt-1+∑Industry+∑Year+εt(7)

      為了檢驗假設3,設立如下模型進行檢驗:

      Lnperkt=α0 +α1Ldyjt-1(PROXYt-1) +α2Indext-1 +α3Ldyjt-1×Indext-1 + α4Controlt-1+∑Industry+∑Year +εt (8)

      Lnperkt=α0 +α1Ldyjt-1(PROXYt-1) +α2Indext-1 +α3PROXYt-1×Indext-1 +α4Controlt-1+∑Industry+∑Year+εt(9)endprint

      三、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本文所使用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如表1所示。其中,在職消費最大值為22.641,最小值為9.844,平均值為16.365,表示上市公司間管理層在職消費較為普遍且在職消費較高;內部控制最大值為6.901,最小值為2.193,平均值為6.518,表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水平差異較大;應計盈余管理平均值為0.017,中位數(shù)為0.028,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平均值為0.023,中位數(shù)為0.020,表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向上盈余管理的傾向。

      表2是主要變量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內部控制與應計盈余管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之間顯著負相關,這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假設1。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與在職消費之間顯著正相關。各自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絕對值均小于0.500,表明各自變量之間不存在高度的相關關系,從而在進行回歸分析時就不會產生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二)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

      表3是模型(6)的回歸結果,主要檢驗內部控制對不同盈余操控手段的影響。其中,在應計盈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回歸分析中,內部控制的回歸系數(shù)為-0.144,t值為-10.350,在1%水平上顯著;在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回歸分析中,內部控制的回歸系數(shù)為-0.045,t值為-2.880,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可以顯著降低公司的盈余操控;對比內部控制分別與應計盈余管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之間的回歸系數(shù),內部控制與應計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shù)絕對值更高,t值更大,表明相比于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內部控制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顯著,即假設1得到了驗證。這主要是內部控制側重于業(yè)務流程管控,而應計盈余管理則主要是通過會計手段來調節(jié)盈余,隨著會計制度的建立健全,應計盈余管理得到了明顯的約束。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是安排真實交易,只要業(yè)務流程合法合規(guī),其背后不公允、不合理的商業(yè)目的較少能被內部控制識別,導致內部控制對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較弱。

      ROA和Growth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正,表明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強和成長性的加快有可能是管理者盈余操控的結果。Size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負,表明公司規(guī)模越大,其盈余操控的程度越低。一方面,可能是規(guī)模大的公司管理經(jīng)驗更豐富;另一方面,規(guī)模大的公司更容易受到監(jiān)督,從而制約了管理層的盈余操控。Board的回歸系數(shù)為負,但不具有顯著性,表明董事會對管理層起到了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但效果不顯著。

      (三)盈余管理與在職消費

      表4是模型(7)的回歸結果,主要檢驗不同盈余管理手段對管理者在職消費的影響。其中,應計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shù)為0.131,t值為2.900,在1%水平上顯著;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shù)為0.188,t值為4.660,在1%水平上顯著。相比于應計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shù),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shù)更大,表明公司管理者通過盈余操控可以獲取更多的在職消費,且主要通過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由于會計制度等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得應計盈余管理的運用受限,為了獲取高額在職消費,管理者往往傾向于較為隱蔽的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ROA、Growth、Size和Cash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正,表明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強、成長性的提升可能為管理者的在職消費提供了“借口”,而現(xiàn)金流的增多,則可能是管理者在職消費的“機會”,規(guī)模越大的公司,由于其部門較多、業(yè)務量較大,由此衍生出的辦公費、差旅費、業(yè)務招待費等在職消費就越多。Board和Lev的回歸系數(shù)為負,不具有顯著性,表明內部董事會的治理和外部債權人的監(jiān)督均不能有效管控管理者的在職消費。

      表5是根據(jù)盈余管理的操控方向,區(qū)分盈余管理為向上盈余管理和向下盈余管理,進一步將區(qū)分操控方向的盈余管理與在職消費進行回歸分析。Up-Ldyj的回歸系數(shù)為0.384,t值為4.110,在1%水平上顯著,而Down-Ldyj的回歸系數(shù)為-0.055,t值為-1.000,不具有顯著性,表明為了獲取更多的在職消費,管理者傾向于進行向上應計盈余管理;Up-PROXY的回歸系數(shù)為0.755,t值為11.310,在1%水平上顯著,而Down-PROXY的回歸系數(shù)為-0.091,t值為-1.730,在10%水平上顯著,表明為了獲取更多的在職消費,管理者傾向于進行向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比表5中向上應計盈余管理組與向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組可以看出,相比于向上應計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shù),向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shù)更大且更具顯著性,表明管理者主要通過向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來獲取在職消費。

      Down-Ldyj的回歸系數(shù)為-0.055,t值為-1.000,不具顯著性;Down-PROXY的回歸系數(shù)為-0.091,t值為-1.730,在10%水平上顯著。表明向下應計盈余管理和向下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均會減少管理者的在職消費,而向下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減少管理者的在職消費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主要原因是公司當期盈余的減少,在此基礎上編制的成本費用預算就會相應減少,由此導致在職消費就會下降。

      對比分析表4和表5的回歸結果,表明管理者通過對公司盈余進行操控,以增加其在職消費,且主要通過向上盈余管理,尤其是向上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即假設2得到了驗證。

      (四)內部控制、盈余管理與在職消費

      由于公司管理者存在向上盈余管理的偏好,因此,進一步分析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是否能有效抑制管理者的向上盈余管理,從而降低管理者的在職消費。由表6可知,Index×Up-Ldyj的回歸系數(shù)為-0.032,t值為-2.790,在5%水平上顯著;Index×Up-PROXY的回歸系數(shù)為-0.017,t值為-1.740,在10%水平上顯著。表明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減少公司的向上盈余管理,從而降低管理者的在職消費。即假設3得到了驗證。endprint

      進一步對比兩組樣本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通過抑制應計盈余管理來實現(xiàn)對管理者在職消費的管控作用更具顯著性,而內部控制通過抑制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來實現(xiàn)對管理者在職消費的管控作用顯得微弱。

      四、結 論

      筆者以2008—2014年間我國上市公司為樣本,在考察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水平對公司盈余管理影響的基礎上,進一步檢驗了內部控制、盈余管理和管理者在職消費三者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1)內部控制質量改善能夠顯著降低企業(yè)的盈余管理程度,相比于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內部控制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顯著,主要原因是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是以安排真實交易為基礎,在程序上較為合法合規(guī)、操作上更為隱蔽,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給企業(yè)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為深遠,由此更加需要引起公司治理層關注。(2)管理者通過對公司盈余進行操控,以增加其在職消費,且主要通過向上盈余管理,由于管理者自身績效考核和公司下一年度的成本費用開支預算是建立在上一年度業(yè)績基礎之上,為了獲取更多的薪酬和享受更多的在職消費,管理者有向上盈余管理的傾向。(3)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減少公司的向上盈余管理,因而降低管理者的在職消費,但內部控制對管理者通過真實活動盈余操控來獲取在職消費的管控作用較弱。

      上述理論分析及實證檢驗結果,為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推動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及上市公司自身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了證據(jù)支持。具體而言,需要實施以下舉措:(1)基于內部控制對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較弱,管理者為了自身利益可能會通過安排真實交易來調節(jié)盈余從而誤導投資者,不利于資本市場的穩(wěn)健發(fā)展,因而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這種行為進行規(guī)范。(2)管理者通過真實活動盈余操控來增加在職消費,內部控制并不能進行有效抑制,需要治理層采取其他措施來對管理者進行監(jiān)督,比如通過設計合理的薪酬結構來對管理者進行有效激勵、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來識別管理者的盈余操控行為等。

      參考文獻:

      [1] 程小可,鄭立東,姚立杰.內部控制能否抑制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兼與應計盈余管理之比較[J].中國軟科學,2013,(3):120-131.

      [2] Ashbaugh-Skaife,H., Collins,D.W., Kinney,J.W. R.,Lafond,R. 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8, 83(1): 217-250.

      [3] Goh,B.W.,Li,D.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1, 86(3):975-1005.

      [4] Altamuro,J., Beatty,A.How Does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Affect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49(1-2):58-74.

      [5] Roychowdhury,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2(2):335-370.

      [6] Rajan,R.G.,Wulf,J.Are Perks Purely Managerial Exces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79(1):1-33.

      [7] Adithipyangkul, P., Alon, I., Zhang, T.Executive Perks: Compens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China [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5, 28(2): 401-425.

      [8] 盧銳,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層權力、在職消費與產權效率——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ù)[J].南開管理評論, 2008,(5):85-112.

      [9] 羅宏,黃文華.國企分紅、在職消費與公司業(yè)績[J].管理世界,2008,(9):139-148.

      [10] 羅勁博.制度環(huán)境、在職消費與盈余質量——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3, (7):92-101.

      [11] Doyle,J.T., Ge,W., McVay,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44 (1-2):193-223.

      [12] Chan,K.C., Farrell,B.R.,Lee,P.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7, 27(2):161-179.

      [13] 陳震, 丁忠明. 高管報酬契約與心理契約互補效應研究——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經(jīng)驗分析[J]. 商業(yè)經(jīng)濟與管理, 2010,(12): 38-45.

      [14] 徐虹,林鐘高,王鑫.關系型交易、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基于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經(jīng)驗證據(jù)[J].會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15,(3):57-77.

      [15] Louis,H.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Market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4, 74(1):121-148.

      [16] 方紅星,金玉娜.高質量內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自愿性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經(jīng)驗研究[J]. 會計研究, 2011, (8): 53-60.

      [17] Zang,A.Y. 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2, 87(2): 675-703.endprint

      猜你喜歡
      應計盈余管理內部控制
      產品市場競爭優(yōu)勢、所有權性質與盈余管理研究
      會計之友(2016年23期)2017-01-09 08:40:47
      審計質量、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相關性研究
      互聯(lián)網(wǎng)形勢下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07:30
      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內部控制問題以及解決策略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6:52
      我國物流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問題及建議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05:09
      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內部控制的認識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3:56:37
      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
      制造企業(yè)銷售與收款業(yè)務的內部控制分析
      淺析高管薪酬對盈余管的理影響
      商(2016年26期)2016-08-10 17:35:08
      CEO變更與盈余管理相關性研究分析文獻綜述
      商(2016年22期)2016-07-08 09:18:53
      松江区| 马关县| 论坛| 拜泉县| 亳州市| 桓台县| 霞浦县| 襄汾县| 东宁县| 汤阴县| 多伦县| 铜山县| 泌阳县| 包头市| 莎车县| 通山县| 富民县| 安阳市| 沈阳市| 徐汇区| 文昌市| 遵义市| 商水县| 廉江市| 洞口县| 湄潭县| 祁阳县| 樟树市| 永昌县| 修水县| 青神县| 弥勒县| 武威市| 黔西县| 怀柔区| 临武县| 北碚区| 沿河| 苗栗市| 澄城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