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真
河南省泌陽縣郭集鎮(zhèn)中心學校
【摘 要】提高學生初中歷史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自主性,是一個需要教師長期不懈培養(yǎng)與引導才能解決的問題。教學中,教師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大力引導學生走上善于自主學習的正確道路,并在日常的授課當中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不斷進行教育方式的改革與探索,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學習的動力得到有效、持續(xù)提高。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引用一些教學上的小技巧進行歷史教學,或者利用一些小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以,舒緩學生的緊張心情,這樣不僅能夠很好吸引學生進行學習,還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課是一門比較精深的課程,需要我們教師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細心地進行講解,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進行教育。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節(jié)課中,我們需要知道的主要是我國人民政協(xié)會議第一次的召開以及召開的時間、地點和內容,在教學時我們教師通常會將學生分成小組,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上課之前教師會讓學生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進行預習,這樣在上課時教師講解以及學生在學習起來就會比較容易,不僅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歷史知識的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小組式的學習可以很好地強化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二、培養(yǎng)探索學習的方式
通過自主學習充分掌握課本知識,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體現(xiàn),也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保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方式以及技巧決定了其學習的質量以及效率。歷史學科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它需要學生具備大量的背誦記憶以及掌握良好的背誦技巧,并且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例如,以下幾種方式:(1)插圖記憶法;(2)年表復習法;(3)專題講解法;(4)記憶化簡法;(5)比較復習法;(6)運用聯(lián)想規(guī)律。以上學習方式均能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歷史知識。另外,針對歷史事件,首先應明確該事件的六項要素:(1)時間;(2)地點;(3)人物;(4)起因;(5)經(jīng)過;(6)結果。也可以將所有時間進行簡單的記錄,有助于記憶的加深。由于歷史知識均是相互關聯(lián)的,在學到某章節(jié)時,學生應先將之前的知識與當下學習的知識進行結合,理清相互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良好的學習方式是在對教材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及探索后才形成的。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中包含大量的文字以及圖畫等,需要學生對其進行仔細的閱讀,才能充分了解其中的隱性知識。而這部分的知識學習應由學生自主完成。
三、創(chuàng)設相關的歷史情境
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能夠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并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學習自信心的有效路徑,與此同時,這也是用以提升學生在整個初中歷史課堂上能夠擁有更高學習效率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例如在講解林則徐虎門銷煙中:重點是虎門銷煙,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主要的難點是在鴉片戰(zhàn)爭對于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以及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講解林則徐虎門銷煙,讓學生了解鴉片走私對國家與人民身體健康的危害,讓學生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掌握我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內容,了解其對我國近代社會造成的影響,以及鴉片戰(zhàn)爭對我國發(fā)展的影響。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可以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在不斷理解的基礎上主動地拓展知識的范圍,掌握魏源的《海國圖志》,主要思想以及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毒品以及危害性的圖片資料,將有關虎門銷煙的事情講給學生,讓學生逐漸了解香港問題的由來,將香港的回歸與香港的割讓進行對比。將《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以及影響制作成簡表,通過表格的形式講述當時的歷史,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毒品存在的危害,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通過虎門銷煙的學習,充分地認識林則徐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并且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因此其是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比如,在針對《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下面的一個問題:自從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以來,其很快就進入到了全勝時期,然而因為一件突發(fā)事件導致太平天國的命運被改變,并且使太平天國很快地走向滅亡,究竟這個事件是哪個事件呢?學生在這個懸念的激發(fā)下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開始紛紛翻書對相關的資料進行查找,并且在查閱之后提出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見解。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使得學生的歷史思維得到了發(fā)展,并且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四、完善相關的評價體系
在以往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中,評價標準比較單一,只是以考試成績作為單一的評價標準,這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多地重視成績,而忽略了對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評價體系已經(jīng)成為當前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評分的時候,可以引入小組評分機制,讓同一小組的學生根據(jù)其他組員一段時期在小組內的表現(xiàn)進行互評,將平時成績作為學生最終成績評定的一個參考,使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關系,鼓勵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在初中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不斷探討,去逐漸走近歷史,感受歷史帶給人心靈的震撼,全面了解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yǎng)。總的來說,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學生長期的堅持和教師正確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自主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發(fā)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方國占.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黑河教育,2014(5)。
[2]何燕.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未來英才,2015(21)。
[3]沐春美.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