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華
摘要:課堂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學為中心”課堂改革實踐最直接的形式之一。針對當前課堂練習存在雜亂、無序等問題,筆者認為練習設計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做到有“梯度”,從而提高教學的“效度”。
關鍵詞:梯度練習;教學效率;現(xiàn)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3-0022
梯度練習,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圍繞教學中的重難點,設計一步步深入、一步步拔高的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這一系列的練習中掌握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并最終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然而,筆者在本校教學檢查中,發(fā)現(xiàn)教師對梯度練習關注度與設計能力明顯不足。于是,在研修班學習導師的指導下,對學校梯度練習設計的現(xiàn)狀、設計存在的難度進行分析和梳理,試圖提升教學設計能力。
一、語文梯度練習設計的現(xiàn)狀分析
為了了解梯度練習在筆者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對梯度練習進行了質(zhì)與量的分析,發(fā)現(xiàn)了如下幾個問題:
1. 梯度練習凌亂無序
教師備課本中出現(xiàn)的練習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一些練習沒有針對性,沒有層次感,毫無實效可言。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沒有抓住本段的對比寫法做梯度練習設計凌亂的練習,使學生重復練習、平坡練習,效率不高,作用不大。
2. 梯度練習比例不足
備課本中對梯度練習設計量的不足。對自己的備課本回頭看,發(fā)現(xiàn)當時教學設計對梯度練習關注不夠,比例嚴重不足。較小比例的梯度練習,使課堂教學無層次感,講解多于問答,平敘多于質(zhì)疑。
3. 梯度練習脫離教學目標
梯度設計的第三大問題,是設計的梯度練習脫離教學實際,不適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容。有時難度過大,有時難度過小,練習無效。有的教師忽視了布局謀篇能力訓練的練習設計,練習內(nèi)容設計脫離了文本,脫離了課堂教學情境。
二、梯度練習的有效設計
1. 從教學內(nèi)容入手,分層設計梯度練習
于永正老師指出,每節(jié)課我們都應該堅持訓練一、兩點,每個訓練要扎實到位,重視細節(jié)。所以,從教學內(nèi)容入手,著手分層設計梯度練習。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宏、中、微觀,可以分別設計篇章、語段、詞句三層面的梯度練習。
2. 縱觀篇章設計“大”梯度
學習布局謀篇是小學語文高段的年段目標,教師要有篇章意識,設計梯度練習,幫助學生習得謀篇布局的能力。以《北京的春節(jié)》為例,本文的謀篇布局很有特點,是學習“詳略得當”方法的典型。教師將學習重難點定為: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某教師做了這樣的大梯度練習設計:
第一梯度:理解內(nèi)容,知道詳略安排
(1)本文以時間為線索抓住了哪幾個重要時段呢?快速讀文,找到相關詞語劃下來。(指名匯報,教師演示)
(2)作者以這幾個時段為點介紹了北京人過春節(jié)時的哪些習俗呢?
(3)對照表格和課文,老舍先生是如何處理材料的?
借用表格整理,讓學生輕松發(fā)現(xiàn)詳略得當?shù)陌才?,這僅僅是停留在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詳略得當,接下來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詳略得當具體是怎么寫的,詳寫要寫些什么,略寫怎樣一筆帶過。
第二梯度:體會詳略得當?shù)暮锰帯?/p>
在詳寫的這四天里,你對哪一天最感興趣?請你再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結(jié)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準備和大家交流。
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詳略得當?shù)暮锰帲狐c面結(jié)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這樣就為第三梯度做好了鋪墊。
第三梯度:嘗試運用你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選擇材料,有詳有略地說一說或?qū)懸粚憽?/p>
3. 抓住語段設計“小”梯度
一堂課的教學有時將不同語段分為幾個板塊進行,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差異,板塊之間有并列關系,遞進關系,因果關系等。每個板塊有它自己的學習重點或難點,因此在一個板塊或語段的學習中,也要設置練習的梯度,循序漸進。
如筆者將《金錢的魔力》分為“托德”和“老板”兩個板塊,在學習“托德”板塊中重點對“托德的笑”的描寫語段做了梯度練習設計:
第一梯度:讀懂“笑”
這段話具體寫了什么神態(tài)?(笑)平常我們積累了哪些形容“笑”的詞語?
這個設計是為了喚醒學生的語言積累,為文中作者對“笑”獨特描述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梯度:讀懂作者怎么寫“笑”
(1)作者怎么寫笑?圈出文中寫笑的詞語。(折紋、皺紋、螺旋紋;凝結(jié)的笑)
(2)這句話把 比作 ,作者怎么會有這樣的聯(lián)想呢?
在學生圈圈畫畫填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作者不僅抓住各種丑陋的“皺紋”寫出這個“笑”的難看程度,還運用了兩個比喻,把托德的“笑”陷入窘境寫清楚了。通過練習,讓學生感受到“丑惡的表情使人聯(lián)想到丑陋的東西”這種獨特的描寫方法。
第三梯度:寫法運用
想象一下托德“擺出一張刻薄的嘴臉”,會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模仿說一說或?qū)懸粚憽?/p>
在學生領悟了描寫方法之后,進入第三個梯度,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對話,想象托德的“刻薄”“擺架子”的表情讓人想到了哪些事物,進行運用。
4. 從培養(yǎng)能力入手,分塊設計梯度練習
練習的另一個功能是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所以,要關注學生“學到什么”與“學的怎么樣”。梯度練習也可著眼于學生在課堂上要“學到什么”,根據(jù)學生“學”的需求進行設計。下面,筆者將從語文最基礎的說、讀、能力培養(yǎng),闡述梯度練習設計。
首先,指向“說”的“效度”
“說”首先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張志公先生指出:“我們一向特別重視寫,為了寫而重視讀,讀是為了寫,對于聽、說則相當忽視?!币虼?,在教學中,教師對“說”的能力訓練也要設置“梯度”。
如《女媧補天》的教學,教師為了達成本課的學習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講故事”,為“說”設計了這樣的梯度練習:
第一梯度:概括地說故事,并圈一圈,課文講女媧補天做了哪些事?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找雨神,造了船,尋找五彩石,冶煉五彩石)
這個練習設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事件,將課文大概內(nèi)容講清楚。既符合中段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年段要求,又為學生如何說大概內(nèi)容提供了方法。這個練習設計是比較初步的,還沒有達成本課的教學重點。
為了引領學生將故事說生動,有詳有略,有重點地說,教師設計了第二梯度的練習,滲透“說生動”的方法。
第二梯度:學習如何說生動的方法
第一組:練習用上形容詞說生動
( )的響聲 ( )的大窟窿( )的碎塊( )的泉水( )的云霞
第二組:練習用上動詞說生動
女媧把它( )在一個大盆里,( )到天邊,( )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 ),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
第三組:練習用上自己的想象說生動
(在學習女媧找五彩石的基礎上)女媧找五彩石這么辛苦,女媧找雨神課文只用了一個“求”字,想象一下女媧是怎樣求的呢?又是怎樣造船救人的呢?
三組圍繞“說生動”的目標進行說話訓練,都是為達成“用自己的話說故事,盡量說生動”這一教學目標架設樓梯。這樣,第三梯度的練習設計就是讓孩子嘗試說,學會運用方法說生動,自然而然達成說的教學目標。
其次,指向“讀”的“效度”
課堂上要重視和加強讀的訓練,力求在課堂內(nèi)達到讀通、讀懂、讀好三個層次的要求。因此,課堂上的“讀”就要按照這三個層次做“讀”的梯度訓練。
如《搭石》的教學設計:
其中一條重要目標為:指導學生把課文中作者寫得很美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出來——“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p>
第一梯度:立足“讀通”
選擇正確讀音,打“√”
一行(háng xíng)人 協(xié)調(diào)(tiáo diào)有序 人影綽綽(chuò zhuó)
羅列句中難讀的詞語,通過練習,反復讀,完成“讀通”的任務。
第二、三梯度:在“讀懂”中“讀好”
看下面這段課堂練讀實例:
師:協(xié)調(diào)有序的動作是一種怎樣的動作呀?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著讀一讀。我問問你們,現(xiàn)在你們走的是什么?
生:搭石。
師:走的不好,就要掉進水里,有沒有信心?
生齊答“有”。
師:從這開始:“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緊跟上去。
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分組練習3次)
師:抬起腳來,緊跟上去,(稍快)踏踏的聲音,像——
生:輕快的音樂。
師:讓我們繼續(xù)走在搭石上,這邊的同學走在前面,這邊的同學走在后面。
師引讀,前面的——生接讀——抬起腳來 后面的——生接讀——緊跟上去 (練習3次)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在指揮吧? ——沒有。
師:這樣的動作,那樣的默契,那么的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協(xié)調(diào)有序。
“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教師通過演練,反復讀,合作讀,在反復的讀中完成“讀懂”任務,并實現(xiàn)了從“讀懂”向“讀好”的過渡。
第三,從課型任務入手,整合設計梯度練習
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在每篇精讀課文后都安排了課后習題。這些課后習題是編者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是課文內(nèi)容和脈絡的重要線索,具有很強的目標指向性和課堂達成性。因此,抓住課后習題設計梯度練習,既是對課后習題進行整合,由易到難地重組,又能使課后習題在教學中得到有效達成。
以《北京的春節(jié)》為例,課后編排的習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懙?,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前文的梯度練習設計中,第一梯度的3個問題(1. 本文以時間為線索抓住了哪幾個重要時段呢?快速讀文,找到相關詞語劃下來。2. 作者以這幾個時段為點介紹了北京人過春節(jié)時的哪些習俗呢?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下表。3. 對照表格和課文,老舍先生是如何處理材料的?)是根據(jù)課后習題2設計的,用三個難度較低的練習引導學生思考。由于課后習題2不可能一步到位解決,教師便將此題分解成兩個梯度,又因為要引導學生感悟“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必定要在解答習題1的基礎之上,所以教師將課后習題中的1、2進行整合,完成了第二梯度的練習設計。第三梯度則是根據(jù)課后習題3設計的,有了前面兩個梯度的鋪設,學生在完成習題3時就有了說或?qū)懙姆椒?,提升了不同層次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想到的樸素想法,從專題立項到合作開發(fā),深深感到梯度練習設計的魅力所在。今后,我們將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努力使教研組練習設計能力有所提升,科研水平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 犇.讓課堂因小練筆而綻放光彩[J].課程教學研究,2013(3).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柳市五小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