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紅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用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145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 根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74例)和對照組(71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強化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健康認知水平、治療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 護理前兩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1個月的護理, 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健康認知水平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為95.95%, 高于對照組的84.5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8±7.4)分, 高于對照組的(88.4±6.8)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用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是必要的, 有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提高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7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45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7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7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rengthen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psychological state, healthy cognitive level,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in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before nursing (P>0.05). After 1 month of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lower SAS and SDS score than befor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decline ran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lthy cognitive level score before nursing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healthy cognitive level score after 1 month of nursing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compliance as 95.95% than 84.5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score as (96.8±7.4) points than (88.4±6.8)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nd it is helpful to reduce psychological burden in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Rheumatoid arthritis; Nursing effect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免疫系統(tǒng)慢性疾病, 患者出現(xiàn)關節(jié)功能障礙, 對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嚴重的還會致殘[1], 多數(shù)患者存在較大心理負擔, 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社交, 而心理負擔大又會反過來影響到患者的康復, 形成惡性循環(huán)[2]。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十分必要, 幫助患者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 促進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療依從性高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 因而還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本院對74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采用強化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中隨機抽取出145例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護理方法的差異分為觀察組(74例)與對照組(71例)。觀察組中男48例, 女26例, 年齡32~68歲, 平均年齡(50.4±6.5)歲,
病程2個月~10年, 平均病程(4.9±1.7)年。對照組中男45例, 女26例, 年齡35~69歲, 平均年齡(51.5±6.4)歲, 病程1個月~13年, 平均病程(5.2±2.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 即健康宣教、生活干預、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心理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強化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主要護理措施為:①認知行為護理。責任護士了解患者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疾病的認知程度, 從而針對性的給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循序漸進的讓患者認識到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規(guī)律、治療方法、預后等, 鼓勵患者正視疾病, 要讓患者從思想上認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只要對癥治療、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就會得到控制, 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鼓勵患者用正能量來面對疾病。同時, 責任護士理解并誘導患者發(fā)泄不良情緒, 與患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從而構建更和諧、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 更好引導患者正視疾病, 樂觀對待疾病。護理人員通過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消除患者的錯誤認知, 通過暗示、鼓勵、解釋、啟發(fā)、引導等方式幫助患者認識到不良生活習慣對于病情康復的不良影響, 幫助患者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 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康復健康教育。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致殘率較高, 隨著病情的加重,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漸喪失, 因此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開展康復健康教育。對于早期發(fā)病的患者, 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從事日常力所能及的活動, 并且每日適度鍛煉, 不得絕對臥床休息。對于中晚期的患者, 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受損的關節(jié)為其制定運動計劃, 將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結合起來, 并且鼓勵患者借助輔助器械完成日常生活自理項目以及社交活動, 不得因關節(jié)功能的部分障礙而完全放棄關節(jié)功能, 反復告知患者人體的關節(jié)具有非常強的修復力, 經過康復鍛煉后關節(jié)功能會逐漸修復, 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小, 促使患者主動參與康復鍛煉。對于癱瘓的患者, 加強對患者的被動運動, 并鼓勵患者進行肌力運動, 預防肌肉萎縮。③飲食健康教育。責任護士每日下午給患者開展飲食健康教育活動, 讓患者認識到合理飲食對于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病情康復的積極意義, 強烈要求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 攝入蛋白質, 同時還給患者制定飲食方案, 嚴格要求患者每日定時定量飲食[3, 4]。定期給患者進行營養(yǎng)狀況的評估, 并根據(jù)評估結果開展針對性的飲食健康教育, 調整飲食方案。④增強患者的自信心。由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反復發(fā)作, 因而不少患者會出現(xiàn)消極、低落、絕望等不良情緒, 對治療失去自信心。對此, 責任護士給患者普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治療眼疾進展知識, 反復強調在進展期的治療措施效果可能不明顯, 但是這并不代表治療無效, 并且邀請恢復良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 用溫和的語氣開導患者, 主動與患者談心, 讓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用SAS、SDS量表于護理前、護理1個月后進行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 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 得分越高表明焦慮、抑郁程度越重)、健康認知水平(于護理前、護理1個月后使用健康認知水平評估量表進行健康認知水平的評估, 總分100分, 得分越高認知水平越高)、治療依從性(于護理1個月后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行評估[5], 分成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個層級, 依從性=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于護理1個月后進行評估, 分成20個條目, 采用1~5分記分制, 1分為不滿意, 5分為非常滿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1個月的護理, 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健康認知水平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為95.95%, 對照組患者的依從性為84.51%, 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8±7.4)分,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8.4±6.8)分,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109, P<0.05)。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以關節(jié)滑膜炎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慢性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 表現(xiàn)出對稱性、慢性的多關節(jié)炎癥疾病[6-9], 會侵犯關節(jié)軟骨、軟骨下骨、韌帶等,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響, 在治療上尚無特效藥物, 一般采用綜合療法治療。而病程長、反復發(fā)作、致殘率高等特點使得患者容易產生心理應激, 而心理因素又會對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產生一定影響, 影響到患者的早日康復[10-13]。
針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加強對患者臨床護理服務中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幫助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積極配合治療, 對于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7, 14-16]。通過分析患者存在的認知缺陷, 循序漸進的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開展關于疾病發(fā)展進展、飲食、康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通過提高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促使患者主動采取健康的行為, 減少誘因, 提高治療依從性, 促進臨床癥狀的緩解[8, 9];通過心理護理促使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 增強治療依從性, 配合醫(yī)護人員接受治療、康復鍛煉等, 提高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經過1個月的護理, 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臨床護理中采用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瑞菊. 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 9(5):232-233.
[2] 石春紅, 范明.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中的應用體會.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5(4):543-544.
[3] 曹玲, 崔文娟. 舒適護理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評分影響分析.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3):4667.
[4] 林盈芝, 李慧芳, 吳秀云.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中華現(xiàn)代臨床護理學雜志, 2011, 3(23):509.
[5] 阿米娜·阿不力米提, 比力克孜·塔依爾.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6, 16(31):254-255.
[6] 陳慧麗, 姜明華, 王新, 等. 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疼痛的影響研究.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2, 12(6):1157-1159.
[7] 魏雪紅, 魯亞玲, 段梅欣, 等. 回醫(yī)烙灸療法配合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疼痛及血清IL-2、TNF-α水平影響的研究.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4, 30(34):5-8.
[8] 姜雙棗.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體會. 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3, 32(31):163.
[9] 周伯琪. 綜合心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生活質量和免疫功能的影響.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1, 40(18):872-873.
[10] 陳美好, 陳新娣, 張小珍.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人心理障礙的護理對策及效果觀察.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4):21-23.
[11] 謝瑞紅.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8):255-256.
[12] 宋明梅. 系統(tǒng)性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預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 2016, 7(4):82-83.
[13] 王燕.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 醫(yī)藥衛(wèi)生(引文版), 2016(7):00105.
[14] 蔡旭, 肖劍偉, 郭粉蓮, 等. 個性化健康教育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人護理中的應用. 護理研究, 2016, 30(23):2887-2889.
[15] 黃慧. 臨床護理路徑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當代護士旬刊, 2012(11):114-115.
[16] 顧燕玲.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常州實用醫(yī)學, 2006, 3(23):132-133.
[收稿日期: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