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建
(天津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為了促進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yǎng),需要對“體教結合”方面的工作產生足夠重視,對體育資源、教育資源等進行更好的優(yōu)化整合和利用。但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經費不足、培養(yǎng)方式不明確等問題,對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產生一定阻礙。研究普通高?!绑w教結合”培養(yǎng)高水平運動員的相關工作具有現實意義。
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工作中,需要對體育設施器材、運動員營養(yǎng)膳食、比賽獎金、醫(yī)療保健費、外出學習交流等內容進行考慮,而這些方面的工作均需要依靠資金支持,部分高校經費達不到運動員訓練、培養(yǎng)等方面的資金標準,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教練員無法得到相應的資金補助,運動員在比賽獲得勝利時也無法獲得相應的獎勵;此外,醫(yī)療保健費方面的不足對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及運動員職業(yè)生涯等產生一定影響,如何為體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拓寬經費獲取途徑和渠道等成為高校及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部分高校通過直線職能式組織機構完成組織管理方面的工作, 如某高校在主管院長的帶領下,由競技處完成運動員團隊的管理工作,并對運動員日常訓練、比賽等方面的工作負責,對各項工作進行組織和協調。該競技處還與學校教務處進行了密切配合,進而在大型體育賽事期間運動員學生請假、補課、緩考等方面的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減少了運動員學生的后顧之憂,為其訓練、比賽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在直線管理部門中,教練員需要肩負起訓練方案的制訂、運動員日常訓練的指導、賽前準備、比賽時的指揮、歸納總結等方面的工作。輔導員教師需要做好學生管理、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對運動員思想動態(tài)等進行掌握,使其保持在一個較好的心理狀態(tài)及思想狀態(tài)水平中,并且需要加強對運動員學生“三觀”的培養(yǎng)和教育,為學生發(fā)展提供更多支持。文化課任課教師方面需要對運動員學生輔導、補課等方面的工作提高重視,通過適宜的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學生出現文化課成績“拖后腿”的情況。
為了達成高水平體育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fā)展,高校和體育教師需要對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目標進行明確,提高體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針對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實際體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存在較多的問題,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yǎng)目標無法達到國家有關文件的要求,參與國際大學生運動會賽事活動的運動員多為職業(yè)運動員,甚至奧運冠軍也包含在內,很多運動員僅在高校掛名,并未在高校進行訓練和學習,如何對本校的教育培養(yǎng)系統(tǒng)進行健全、培養(yǎng)出更多高水平運動員、實現體育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成為高校和體育教師今后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部分高校未能對運動員學生文化課的教學和體育訓練進行兼顧,未能對學生文化課學習規(guī)律及訓練規(guī)律進行了解,導致2方面工作均存在較多的不合理,如何對文化課教學、體育訓練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對學制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成為高校需要考慮的內容。在體育訓練、文化課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的情況下,便會導致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體育訓練中,而文化課上卻又昏昏欲睡,2方面工作均無法取得預期效果,對“體教結合”及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
部分高校的運動員培養(yǎng)經費較少,無法滿足高水平運動員團隊競賽、文化學習、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支出,對教練員及運動員積極性產生了較多打擊,運動員及整個團隊的發(fā)展受到一定限制。還有一些高校因經費不足的原因無法參加全國性的體育賽事活動或國外交流學習的機會。由此可見,如何對經費獲取途徑進行拓寬成為“體教結合”及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工作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例如,某高校培養(yǎng)了一批素質較高的高水平運動員,校方與新聞媒體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新聞報道、宣傳等方式增加自身的影響力,進而吸引更多體育中介機構前來合作,以校、企合作辦隊的方式得到資金支持,或是借助商演的方式得到資金支持,進而為“體教結合”及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物質基礎保障。
“體教結合”的推行時間不長,尚且處于初級階段,為了培養(yǎng)出更多高水平運動員,體育部門、教育部門等需要在規(guī)劃、定位、辦學以及建隊等方面達成一致,對國內外高校的成功經驗進行借鑒和學習,并且通過不斷的實踐提高認識。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對體育及教育部門的工作產生同樣的重視,防止出現“一頭輕、一頭重”的問題。為了實現“體教一家”“大中小學一條龍發(fā)展模式建設”等目標,人們需要對體制建設方面的工作提高重視,聯合體育及教育部門兩方力量開展會商工作。此外,需要對高水平體育人才輸送獎勵制度進行制定和完善,對經費投入、使用及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進行健全,進而為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支持。升學優(yōu)惠政策、運動員文化教育政策方面的制定,教練員、校長責任制的制定、教案檢查制度的健全、獎勵、考勤制度的制定等同樣較為重要,相關上級管理單位還可對各高校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對“體教結合”獎勵基金等進行構建,對表現較好的單位予以一定獎勵,進而為“體教結合”推行及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積極性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2.3.1 為了實現“體教結合”的目標,高校需要對文化課教學、體育訓練方面的工作產生同等重視,對學制進行適當地調整和優(yōu)化。下面對幾方面工作進行具體分析:傳統(tǒng)機械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并不適合運動員的文化課學習,很多學生甚至會產生霧里看花的感覺,一方面學生無法對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學生對此類教學方式興致缺缺,經常出現課上睡覺、玩手機、看小說的情況,基于此,教師需要對文化課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制定,對學生興趣喜好、特點等進行了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開展教學工作,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豐富,將更多有趣的內容融入其中,進而使學生對文化課學習產生更多興趣和積極性,為教學效果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2.3.2 科學訓練方法的應用、學制的調整和優(yōu)化同樣能夠為“體教結合”及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yǎng)貢獻一份力量,部分運動項目的成績需要靠訓練強度、時間的累積支持。針對這些情況和問題,教師需要對訓練工作的科學性進行提升,對科技力量進行充分利用,進而為訓練效率、效果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選擇最適宜的訓練方法完成運動員的訓練工作,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另外,我國各大高??梢詫鈴椥詫W制方面的內容進行借鑒和學習,即高水平運動員可以延長獲得學位的時間限制,在畢業(yè)時間的選擇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使高水平運動員能夠在運動生命的巔峰期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事業(yè)中。
2.3.3 學訓矛盾的處理對“體教結合”及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具有一定積極影響。對高水平運動員進行培養(yǎng)時,很多高校存在忽視文化課教學方面的情況,導致學生文化素質較低,我國體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的缺陷問題及比賽體制方面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若想對學、訓矛盾進行有效緩解,體育管理部門需要和教育部門進行更好地配合,對競賽制度、體育人才培養(yǎng)方法及手段中的不足進行彌補,對文化教育活動、競技體育運動方面的客觀規(guī)律進行掌握,進而使訓練、競賽及文化課教學等方面的時間安排更加合理,滿足學生文化課學習及體育訓練的兩方面要求。
“體教結合”推行的時間并不長,在效果及影響力方面還沒有完全凸顯出來,高校嚴格招收高水平運動員顯然并不現實?;诖丝梢詫Ω咚竭\動員的入學限制進行適當的減少,允許退役、現役運動員進入高校進行學習,同時需要對適宜的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構建,對大中小學一條龍發(fā)展模式進行完善,進而為現階段“體教結合”及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支持,在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后,高??蛇m當增加限制,進而形成較為成熟和健全的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促進高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
“體教結合”運動訓練模式的出現能夠為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支持,促進我國競技體育朝著健康、可持續(xù)的方向發(fā)展。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yǎng)工作可謂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與社會、體育、教育等息息相關,對“體教結合”進行有效落實,對體育后備人才進行更好地培養(yǎng)成為高校及體育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1]祝福泉.高?!绑w教結合”培養(yǎng)高水平運動員現狀與對策探討[J ].科技展望,2014(23):284-284.
[2]張?zhí)旆?,李?普通高?!绑w教結合”模式發(fā)展的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與仿真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6,31(1):24-29.
[3]郭兆霞,任晉軍.“體教結合”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與發(fā)展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學為例[J ].運動,2012(5):31-34.
[4]翟豐,張艷平.從“體教結合”到“體教融合”——體育發(fā)展方式轉變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10):54-56.
[5]施娟,湯志榮.“體教結合”培養(yǎng)優(yōu)秀排球運動員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體育教練員,2017,25(1):55-56,60.
[6]陳寧,盧文云,王永安,等.完善我國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體教結合”模式的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