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誼
摘要: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也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而學校管理又是教育活動實施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年來,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所以,學校的教育者應走在時代前沿,認識到人文關懷在中學學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從人文關懷的具體應用及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入手進行分析,并詳細論述中學學校管理中人文關懷的新模式。
關鍵詞:中學學校管理;人文關懷;培養(yǎng);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1007703
引言
學校管理是指學校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引導和組織師生員工實現(xiàn)學校育人目標的一種活動,既要強調制度管理,更要重視管理中的人本關懷。所謂的人文關懷就是以人的本質和價值為出發(fā)點,做到以人為本,從物質價值和精神層面來關心人。在當前的中學教學中,無論是學校管理者還是教師對學生都要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懷的,并充分地發(fā)揮出自己的個性來。教育工作者還要深入探索學生的內心世界,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能夠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才。
一、人文關懷的具體應用
1必須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任何人都想要被尊重,中學生也是如此。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因此就要以身作則,對自己的言行應格外注意。如今,全國范圍內發(fā)生了很多教師辱罵學生而導致其自殺的事情,這一悲劇主要是學生心理太過脆弱,但是為人師者就沒有責任嗎?平日里就不應該對學生諄諄教導嗎?自己的學生盡管犯錯了,但至少要給他們一個機會改過。事實恰好相反,多數(shù)教師對學生的自尊心根本就是視而不見的,正是教師的忽視才導致學生有種叛逆的心理,也不聽從教師的勸導,這樣就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會更刺激到學生[1]。
2通過師生間談話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良好的溝通對教師和學生都是極其重要的,所以教師要多與學生談話。通常大家喜歡聽夸贊的話,即使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也依然想聽到老師的表揚,正是因為自己成績差,難免會有自卑的心理,過度的批評還會使學生有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針對這一點,教師就要多在學生身上找到優(yōu)點,給予他們更多的贊賞,至少鼓勵的效果要明顯好過批評。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怕答錯,怕出丑。學生其實不該擔心這個,只要教師能找到一個好的方法,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能自信地去回答問題。針對成績差的學生,教師一般可以對他們提出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找到樂趣,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更有自信,在一定程度上自尊感也得以增強。但是有的題目具有很大的難度,對于這樣的題目就可以以小組形式讓學生們自由談論,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并且也能增強同學之間的信任感。總之,學生如果一問三不知,那么就談不上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了,還可能使學生自卑感增強。
二、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1學生能獲得關愛
中學教師的任務不止是教育工作,還因其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較多,甚至多于家長陪孩子的時間,所以學生的情緒是教師能夠理解的。因此,教師教育學生時,要將他們當作是自己的孩子來教育。教師的關懷不僅能讓學生感到溫暖,更多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和諧環(huán)境[2]。
2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
從當前教育形勢來看,學生個性培養(yǎng)尤為重要,但是我們以往的教育模式已導致學生們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生群體中每個人相差的并不多,缺少自身的獨特魅力。針對這一問題,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中學教師就要加強學生的個性化建設。一是因教師對每個學生都很了解,知道他們的差異,這樣就能從每個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癥下藥,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側重內心世界的觀察;二是每個學生的成績都不一樣,有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也有一些成績差的,基于這一點,教師就要依托于教材,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潛能施教,發(fā)揮出每個學生的潛能;三是教師不能按照成績將學生分成等級,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衡量。只有堅持做到這些,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了人文關懷。
3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加強
多數(shù)教師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自己所講的知識,考試成績如何,卻很少關心學生的動手能力,缺乏實踐能力就會使學生成為只會讀書的書呆子,而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無法處理。因此,在中學管理中,就要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成為學習的強者和生活的主人。中學生目前還是處于比較依賴父母和教師的階段,這時為了學生今后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家長和教師都必須要學會適當?shù)姆攀?,有的事情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這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三、中學學校管理中人文關懷新模式分析
1明確人文關懷的內涵,實現(xiàn)科學管理新突破
“人文關懷”一詞來自于西方,這個概念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價值和人性。每個領域都對人文關懷有不一樣的闡述,但究其根本還是對人類當前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突出人的中心地位。人文關懷強調的是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關注個體感受,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3]。
通過大量的事實分析可知,要提高中學學校的管理水平,就離不開人文關懷,兩者是密切相關的。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yè)得到了大發(fā)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管理水平也隨之提升。但是,因學校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復雜的,因此,學校管理也面臨了極大的挑戰(zhàn)。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理念,同時也是開展學校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所以,學校管理者就要以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必須要給予師生足夠的尊重,了解他們的需求,并堅持科學管理。與此同時,人文關懷必須要在管理工作中得以體現(xiàn),時刻以學生為中心,使管理工作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
2通過開展人文關懷活動,提高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組織者,也是活動的實施者,更是參與執(zhí)行學校管理的重要成員。我們在以往的學校管理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都存在一種錯誤思想,那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種錯誤認識致使他們執(zhí)行政策十分緩慢。針對學校管理者而言,應該力求全體教職員工都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并且堅持實施人文關懷活動,這樣才能讓教師真正感受到學校對自己的關懷,從而自覺地加入到學校管理活動中來,并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
教師的勞動價值是應該被尊重的,學校的管理者對于教師所發(fā)揮出的主體性作用以及他們創(chuàng)造出的一系列精神勞動成果要給予尊重。學校還要對教師的生活條件及工作條件等進行合理改善,使教師的合法權益從根本上得到保障。學校要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按月發(fā)放工資和津貼。此外,學校還要多采納教師對于學校管理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設立相應的獎項給予獎勵[4]。
(2)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工作氛圍
為教師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樹立起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在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也能讓他們放松心情,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校可以多舉辦教師書法、文藝、體育比賽,通過這些比賽能夠幫助教師們減壓,徹底放松,也使教師間的合作意識增強,從而使今后的教師隊伍更具有凝聚力。
(3)教師的內在價值要充分體現(xiàn)出來
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的價值都表現(xiàn)為智力勞動成果,例如:創(chuàng)新教學教法,探索并應用新的教學模式等。要肯定教師的價值,并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多鼓勵教師外出學習,多為他們搭建一個好的交流平臺,讓他們積極投身到教育事業(yè)中去。
3營造出和諧的情感氛圍
(1)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教師要有愛心,愛每一個學生,只有自己做到愛學生,關心學生,才能讓學生愛自己,這樣雙方才能產(chǎn)生情感共鳴。學生應該由愛老師轉變?yōu)閻劾蠋熕v的學科,并且對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只有讓學生處在想學、樂學的狀態(tài)下,教學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最終該效果如何去體現(xiàn)就在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處于主體地位的。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最重要的就是師生的情感交流。人的感情有著強烈的感染性,在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放下架子,不能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要盡量多地去了解學生,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學中有什么認識就會有什么情感,也是能引起師生共鳴的。為此,教師必須要表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模仿學習,并起到好的效果。同時,教師還要熱愛生活,有朝氣,這樣才能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摒棄以往的“教育警察”角色,充分體現(xiàn)出師生平等,在困難中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及幫助??傊?,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尊重學生,解決好學生的實際問題,理解學生的感情[5]。
(2)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
人是社會的人,而不是簡單的存在物。不同的人在精神層面、價值層面也是不同的。比較而言,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要比物質獎勵更為重要,管理的原則就是要重點強調人的精神層面的滿足和對人的理解。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日常生活是經(jīng)常過問的,并且總是對他們遇到的實際困難進行換位思考,進而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幫助解決。例如:調節(jié)家庭矛盾,為未婚的青年教師牽線搭橋,關心單身教師的食宿問題等。學校領導要將教師家中的婚、喪、嫁、生孩子等事都放在心上,及時提供方便和幫助。對于這些主動溝通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它能讓教師在工作中感受到愉快的情感關懷,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
(3)家庭、學校及社會三者相結合的情感互動
社會屬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所以要堅持對學生采取社會化教育,換而言之就是將社會力量引進到教育過程中,從而為學校提供一個優(yōu)質的育人環(huán)境。一方面,要以家庭教育為出發(fā)點,不斷提高家長的素質和家庭教育的質量,由此也使家庭與學校的情感溝通得到加強,為學校創(chuàng)造更佳的條件來促使教育的順利進行。學校應定期開展一些針對家長的講座,多教授一些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從而使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得以提高,為今后的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授課的內容可以涉及到: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還有審美教育、心理教育等一系列問題。參加講座的有專家、學者,還有校領導以及家長本人。學校還可以通過每個學期的家長會,來密切地關注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并要求家長盡量配合。家訪作為學校和家長聯(lián)系的另一個渠道,也是每個學期都要進行的,一般要求每個學期每名教師至少要走訪10名學生家庭,提高家訪率[6]。
另一方面,應對社會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并堅持各方合理的配合,利用好學校及社會已有的資源優(yōu)勢,達到雙向促進的目的。社會教育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及延伸,學校如果沒有社會教育的參與,那么就不算是完善的教育體系。要將教育融入到社會大系統(tǒng)中去,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才會關心教育。社會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有圖書館、文化館、公園、博物館等,還有部隊、工程、科研機構等。挖掘并利用這些教育資源,也會突顯出學校的人文關懷。
4推行全員參與式的管理新模式
學校是一個共同的家園,為此,學校管理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這里提到的全員參與式管理新模式,指的是激勵學校所有的教職人員都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中去。為了學校能有更好的發(fā)展,還必須要培養(yǎng)全體師生的集體意識,讓他們自覺參與進來。新型參與式管理模式的構建,對于學校領導來說,也有著不小的挑戰(zhàn)。學校領導要學會應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其中,并時刻準備為學校管理奉獻力量;在學校管理中,要發(fā)揮每個人的智慧,將提高學校管理水平與自我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多聽取師生的想法和建議,創(chuàng)建民主監(jiān)督體系,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授予一定的決策權,多為學校的發(fā)展獻策。此外,參與式管理模式的推行,還要采取自下而上的管理反饋體制,使得每個人的建議都能及時得到反饋。實現(xiàn)中學管理的人性化管理,最根本的就是要先發(fā)揚民主,認識到學校管理中師生所處的位置,讓他們有主人翁意識,并勇于承擔責任,積極投入到工作與學習中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果學校強制性地要求師生參與學校管理事務中來,就只會增加他們的排斥性,也起不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和管理作用。因此,無論怎樣都不能動搖全體師生的主體地位。除了上述之外,師生還可以參與到制定與落實學校相關規(guī)章制度工作中去,對辦公步驟進行簡化,實現(xiàn)陽光辦公,各個部門的辦事流程應該公開,同時設立舉報箱,師生可以針對各方面問題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中學管理中,還要定期組織校長接待活動,與師生實現(xiàn)面對面的交流,在見面交流會上,師生針對學校管理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校長要認真聽取意見??傊?,推行全員參與式的管理新模式,對學校今后的發(fā)展改革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7]。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對中學學校管理來說是指導思想、指導措施,更是一種途徑。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在管理中重視人文關懷的作用,也要有科學管理的才能,善于總結,注重實踐。只有堅持推行人文關懷管理理念,時刻從人出發(fā),多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凝聚師生力量,使全校師生為一個目標團結在一起,并明確教學工作的目標和學生的學習追求,從而構建和諧校園,使每個人都能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校園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瑩瑩.淺析人文關懷在當前的初中學校管理中的具體應用[J].河北教育:綜合版,2015(4).
[2]吳志,劉欣.初中學校管理中應如何發(fā)揮人文關懷的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4(10).
[3]王斌斌.淺析人文關懷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性[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3(12).
[4]吳明新.探究人文關懷下新的中學學校管理模式的相關問題及發(fā)展[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8).
[5]李鵬.試論初中教學管理中應如何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6]劉淼.論人文關懷在教學管理中應該如何滲透[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
[7]李濤.中學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分析[J].黑河教育,2015(7).
Abstract:Education is a social activity and a large systematic project and school management is a key link in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draws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society. Therefore, educators should take the lead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stic care in middle school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stic care and expounds the new mode of humanistic care in middle school management.
Key words:middle school management; humanistic care; cultivation; new mode
(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