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珍
摘 要: 為了使教學理念能夠緊跟新課程的標準,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自主探究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小學階段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其甚至決定著學生的終身學習習慣。預習是學習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遵循基礎課程的理念和原則,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小學英語學科本身具有枯燥、不連續(xù)、較難掌握的特點,而科學合理的自主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知識見解,降低英語學習重難點的難度,使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便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 小學英語 學生預習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小學英語課程開展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提高自己的知識層面,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有效學習策略。有效的預習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延伸學生的縱向邏輯思維,幫助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解決問題。那么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預習能力呢?教師可以運用多樣性的教學手段,尋求優(yōu)質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形成自己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布置預習任務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學習策略?;趥€人的教學經驗,下面我談談對于培養(yǎng)學生有效預習能力的幾點策略,以期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規(guī)劃思維導圖,提高學習能力
思維導圖即通過學生在課前對知識預習所形成的知識見解和自我思維能力發(fā)散的導向圖,借助于圖形圖像、字體顏色的不同、設置關鍵點、使用關鍵詞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更具有個性化和多面性。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中的重難點,使學生在課堂聽講過程中能夠具有針對性,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學習“my favorite sports”這一課時,在預習過程中首先在白紙上寫出今天預習內容的主題,最好通過圖形進行標識,然后根據(jù)接下來思維發(fā)散的導向進行設計預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自己的預習成果分為四個分支。第一分支:在預習課本前思考自己對“sports”的想法和生活常見的種類,如“basketball”,“soccer”等詞,可以全面激發(fā)學生的知識儲備。第二分支:通讀教材,對教學內容形成自己的系統(tǒng)理解,并能在預習過程中明確學習任務,用關鍵詞或者不同字體的顏色進行標注,以便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第三分支:學生對于英語預習過程中不能理解的句式、單詞等用特殊符號進行標記,以至于能夠在課堂上及時提出問題,養(yǎng)成問題不累積、及時解決的優(yōu)良習慣。第四分支:學生應該自主進行“my favorite sports”這一方面的練習,全面疏通自己的思路并掌握解題的方法。第五分支:備好英語課上需要的文具,在思維導圖上補充其學習過程的注意事項和必要說明。通過這種活躍的思維導圖的預習方式,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縱向延伸,同時能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對于形成學生的獨特見解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會因材施教,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之間由于個體差異性,導致不同的學生面對同一問題通常具有不同的見解,包括學生思維的個性化發(fā)展方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指導方向,同時在預習的方向上應該著手制定不同的目標,幫助每個學生在預習結束后都能取得成績。例如:在學習“my family”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將預習任務根據(jù)個體之間對知識的感悟程度不同分為三個層次,由高到低分為一、二、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生在預習一篇英文課文時主要的方式是跟讀錄音,并圈出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新單詞,第二層次的學生能夠拼寫新的單詞,高層次的學生在預習時間內應該掌握新的單詞并能對課文做出簡單的理解。另外,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有關課外資料,并指導高層次的學生將具體的思維模式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當然,如果學校和家庭能夠聯(lián)合起來抓好學生的學習,其效果會事半功倍,家長可以監(jiān)督學生對英語語音、詞匯、句型都能進行初步的整理,并總結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預習方式。教師要在課上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根據(jù)學生對學習的接受情況嚴格控制好布置預習任務的難易程度,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成功。
三、細化預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細化內容,從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層層遞進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并使預習有文可依。通過細化任務的方式,學生可以將任務逐層解決,降低預習過程中重難點的難度,并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不同層次的預習程度。對于學習任務的層層劃分,可以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厭倦感,由淺入深,逐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教師的講課思路碰撞出火花。比如:進行第一單元學習內容時,如果采取讓學生課下預習第一單元的內容,學生往往會泛泛而讀、偷工減料,完全失去預習的意義和效果,如果要求學生預習將要學習的課文內容時,學生往往會感覺無從下手,只能做到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根本不能幫助學生深層預習,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因為預習內容沒有一定的針對性且較復雜,導致學生放棄預習。所以教師在預習過程中應該講究避重就輕的辦法,教師可以將任務進行細分,例如:首先學生應該跟讀相關單詞并圈出不能理解的部分,然后學生跟讀對話,對句子的構成進行相應的分析,再跟讀兩遍,最后學生應該掌握相關單詞的拼寫。這種“少而精”的預習方式可以讓學生較為容易地接受相應的教學任務,并能通過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攻破重難點,從而全面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四、結語
預習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意義,科學合理的分析方式可以降低新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并能充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故教師應該注重預習內容的布置,讓預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參考文獻:
[1]劉明潔.小學生英語預習習慣和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劉敏.自主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英語課前預習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
[3]董美怡.預習策略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4]芮小波.重視有效預習,提高課堂效率——談農村小學生英語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中),201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