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補貼減少甚至消失時,還有多少司機和用戶繼續(xù)留在這個平臺上?
從“易到用車”更名為“易到”,Slogan從“隨時隨地私人專車”改為“共享汽車生態(tài)”,被樂視控股的易到也已成功被樂視“生態(tài)化反”,就連新的品牌形象也透著“樂視化”。
6月21日,在“見證”為主題的易到2016夏季發(fā)布會上,易到用車創(chuàng)始人、CEO周航以一張更加“樂視化”的PPT宣布,易到將不再只是提供專車服務,而是與車相關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解決。
在用戶端,除了專車、拼車,還會將代駕、金融理財、購物等業(yè)務嵌入。在車主端,還將逐步涉獵車后服務、二手車買賣及相關的保險、消費貸款、理財等。
此外,易到還將要加碼O2O板塊,與餐館、場館、酒店等消費場所對接,基于大數據分析和評價系統(tǒng),向用戶做有效推薦。
但是對于如何切入購物、娛樂、金融等業(yè)務,周航并沒有透露具體細節(jié)。這也是為什么一位媒體同行針對“除了新logo,易到今天還發(fā)布了什么”不停追問。
發(fā)布會一周前,易到用車就以雪地濺血的背景配上“對不起,不玩了”“道別”等字眼的“懸疑”海報進行了持續(xù)預熱,賺足了噱頭。這樣一場“處心積慮”的發(fā)布會除了玩生態(tài)概念,自然也不排除為下一步融資做準備
畢竟易到并沒有放棄這個空間巨大、但還處于大量燒錢階段的專車市場。
羅蘭貝格發(fā)布的《2016中國約車及租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出行市場整體需求為28億次/天,其中約車/專車的潛在市場需求約為0.9億次/天,現(xiàn)階段用戶對約車/專車的需求遠大于市場的供給。
在6月21日舉辦的2016第15屆中國互聯(lián)網大會開幕論壇上,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提到,即便以滴滴2015年14.3億的訂單、目前平均每天1400萬的訂單量來計算,目前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左右,而舊金山這個數據是15%。市場蘊藏的巨大空間顯而易見。
同一天下午,周航卻用“血腥,殘酷,冰天雪地般寒冷”來形容其所經歷的2015年專車市場,“這種感受可以銘記一輩子”。
隨著2014年滴滴專車上線、Uber進入中國,特別是比出租車價格更便宜的快車、“人民優(yōu)步+”等業(yè)務的推出,整個專車市場在資本的持續(xù)涌入下發(fā)生了始料未及的變化,用戶的便捷出行有了多種選擇,專車司機甚至一度成為高薪職業(yè)。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巨額的燒錢補貼。
周航在發(fā)布會上指出,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5年整個專車市場光補貼就燒掉200多億元,今年的補貼力度與去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這場補貼大戰(zhàn)中,易到作為互聯(lián)網專車行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不僅在2015年喪失了曾經的第一位置,甚至連生存都受到威脅,周航形容就像“站到了命懸一線的懸崖上”。
相比已經倒下的約車、拼車公司,易到是幸運的。2015年10月19日,樂視以7億美元控股易到70%的股份。到6月21日的246天里,易到用戶和市場份額持續(xù)瘋狂增長,提前半年完成年初制定的“百萬日訂單、百萬司機、百萬車源”年度目標。
周航很清楚,易到的“起死回生”離不開“100%充值返現(xiàn)”等一系列補貼活動的支撐。他開始意識到,共享經濟有一個重大的前提就是便宜,而且必須長期便宜下去,從專車到快車到拼車就是這樣的戰(zhàn)略,否則用戶該開車還開車,該公交還是公交。
而燒錢補貼職能帶來惡性循環(huán)。基于這樣的前提,易到選擇布局生態(tài)增加用戶粘性,不再以純專車為業(yè)務重心。
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是,當補貼減少甚至消失時,還有多少司機和用戶繼續(xù)留在這個平臺上?
今年4月15日,緣于滴滴和優(yōu)步將司機端的高額補貼砍掉了一半多,北京的司機展開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罷工運動來表達不滿,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在周航看來,這個行業(yè)有平臺效應、有規(guī)模效應,但是不像微信、Facebook這類社交應用有足夠的網絡效應可以做到贏者通吃。
在共享經濟領域,用戶的忠誠度很低,在優(yōu)質低價的吸引下,很容易在各種產品服務間來回切換。對于專車司機也同樣如此,同時擁有幾個專車平臺APP,無不傾向于選擇補貼力度更大的。早期瘋狂的燒錢補貼模式留存客戶、留存司機的難度越來越大。
這也是為什么滴滴和Uber一直沒有停下融資的步伐。
6月2日,Uber宣布獲得沙特主權財富基金35億美元投資,全球G輪融資截至目前已累計60億美元。“不甘示弱”的滴滴也在6月16日官方宣布完成45億美元股權融資,除了已公布的蘋果公司、中國人壽、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之外,騰訊、招商銀行、軟銀等也是投資方。
事實上,融資比拼的背后,滴滴、Uber都在以約車平臺作為承載形式拓展新的業(yè)務,思考燒錢后的出路以及如何回歸正常的商業(yè)模式,畢竟資本市場的耐心有限。
艾瑞咨詢集團聯(lián)合總裁阮京文表示,專車市場具有多種附加值,綜合性出行方式拓展、汽車電商、汽車后市場服務、汽車金融、廣告營銷及其他更多的行業(yè)結合可能,打造出行生活綜合服務將更大地改造、提升行業(yè)價值。
《汽車商業(yè)評論》了解到,Uber除了提供基本專車服務以外,也開始在海外提供送外賣等生活服務,現(xiàn)在在中國開展了“Uber+Travel”戰(zhàn)略,對接去哪兒網用車平臺,在旅游用車領域進行新的探索。
滴滴近期發(fā)起“伙伴創(chuàng)業(yè)計劃”向B2c模式轉型,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地招募10萬名專職司機,從開放式轉向半開放半自營。柳青表示,滴滴未來的重點在于如何讓打車體驗變得更加智能和人性化。
去年6月,滴滴還與北汽集團簽署協(xié)議,加深雙方在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車聯(lián)網、企業(yè)用車等四大領域的合作。
易到也要建設自己的樂易Par,讓車主有機會成為易到的合伙人,這將大大改變目前行業(yè)內普遍形成的車主與平臺之間簡單松散的合作關系。
由于政策法規(guī),專車目前在中國還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未來的市場變局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拓展生態(tài)產業(yè)鏈、提高綜合服務的競爭力將變得至關重要。
去年10月公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專車使用性質登記為“出租客運”,私家車不得做專車。若這一規(guī)定正式通過,將給當前的專車平臺行業(yè)帶來顛覆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