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
摘要:已經有學者探討了大數據和社會治理間的關系,并提到大數據時代必然對社會組織管理和社會服務造成沖擊和革新。但是,目前有關大數據和社會治理的研究仍處于理論探索階段,缺乏從具體情景出發(fā)對大數據與社會服務應用思路的實踐性探討。以構建智能數據平臺為切入口,探討了在大數據背景下應用智能數據平臺提升社會治理服務的系統(tǒng)解決方案。
關鍵詞:大數據;智能數據平臺;社會治理服務
1.大數據背景下的智能數據平臺
從字面上來看,大數據并不是一個晦澀的概念。一般來說,對大數據的概念界定會圍繞三個層面的“大”展開。首先,大數據的容量巨大。區(qū)別傳統(tǒng)的數據KB、MB的計量單位,大數據已經進入到了PB、ZB和YB等更大的計量單位。其次,大數據的數據類型范圍大。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字符串、數值型類型等格式,大數據的數據格式具有更大的寬度和靈活性。圖片、錄音、音樂、地理位置、語義、語法片段等新型數據格式均可以進入到大數據的涵蓋范圍中來。最后,大數據的組織格式更大。相對于傳統(tǒng)數據而言,大數據的組織結構更寬泛和松散??梢哉f,以上三方面從大數據的計算特性上對其進行了界定。但同時,也隱含了對大數據社會屬性的強調。在社會科學研究和社會組織服務中,大數據的社會特性更加重要。這種重要性使社會治理的研究內涵和外延都將有所嬗變。這樣跨越式的嬗變將改變傳統(tǒng)研究大多以樣本數據推斷和預測總體特質的方式。它將使得研究者能夠直接著眼于人類總體,發(fā)現人類行為的具體規(guī)律,并能夠提出更加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案。當然,大數據帶給社會治理的革新并非放棄一切的重來,它更多地是在研究范式基礎上的拓展和進化。
但是,目前的學者圍繞著大數據和社會治理的研究仍然過多地圍繞著理論出發(fā),進行建構和解析。目前少有研究者能夠從滿足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fā),切實地提出一系列有效使用大數據革新社會治理的系統(tǒng)化解決方案。雖然,目前有的城市已經設計出了社會治理的計算機系統(tǒng),并應用于實踐。但是這類系統(tǒng)在底層框架設計上仍然是相對較為傳統(tǒng)的,僅針對社會治理工作的流程進行了網絡化部署,并沒有充分地利用大數據的特性,更不能行之有效的利用、篩選和引導收集到的數據。這種基于傳統(tǒng)設計思維的軟件構建僅圍繞著管理者出發(fā),并沒有從社會治理的客體角度出發(fā)和思考問題。因此,其平臺的“服務性”也自然無從談起。因此,從現階段來看,我國急需一套完整的智能數據平臺,能夠將社會治理的主體和客體連接在一起,并能夠有效地利用起大數據“多屏一云”的多終端策略,時刻保證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連續(xù)性。
2.大數據背景下社會治理的智能數據平臺的建設
作為能夠完整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智能數據平臺,必須能有效地完成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和回饋結果等環(huán)節(jié)。
第一,智能數據平臺將使社會治理相關數據的收集更加全面和多元。和傳統(tǒng)數據收集有所區(qū)別的是,依靠大數據的智能數據平臺在收集數據的手段和方式上會出現較大的革新。不同以往紙質問卷和口頭詢問的數據收集方式,智能數據平臺將可以利用更多現代化的計算媒介,諸如PC、手機、平板等工具都可以成為數據收集的途徑。此外,智能數據平臺還可以根據新的技術手段進行革新,將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也引入到數據收集的接口中來。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這種多終端的收集方式將保證對社會治理對象數據收集的完整性。而這種數據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也將進一步地保證社會治理在政策制定和服務設定時的精準性。
第二,智能數據平臺將能對社會治理中的問題進行智能分析和甄別。作為智能數據平臺,必然充分利用大數據背后強大的計算能力。其中,智能數據平臺可以在一些敏感性問題的數據收集上設置閾值,一旦數據收集中發(fā)現統(tǒng)計指標超過閾值后,便會彈出警告提示。同時,依靠分布式的運算能力,智能數據平臺還可以有針對地提示超出閾值設定的詳細信息,比如:時間、地點和統(tǒng)計效應等細節(jié)信息。另外,由于智能數據平臺無時無刻都在利用不同的終端收集和社會治理有關的數據,因此管理人員也應該可以借助這個平臺隨時查看“瞬時”數據的統(tǒng)計結果,這種“瞬時”性的數據統(tǒng)計結果將能夠真正的讓政策制定者和社會組織管理者了解到社會輿情的發(fā)展和變化。
第三,智能數據平臺將通過及時地反饋將社會治理的主體和客體連接在一起。社會治理的終極目的為民眾服務。因此,智能數據平臺在收集數據和提供數據分析功能的同時,也必然為民眾提供直接的查詢反饋服務。例如,依托智能數據分析平臺,在宏觀層面上,公眾將能夠從整體上了解和把握社會治理的現狀趨勢。在微觀層面上,公眾將能夠通過填寫基本的訴求信息或問卷,獲得政府政策、社會管理組織服務內容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