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穎+周俊華
摘要: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成體系的大學英語教材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教材的使用對象多為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人數(shù)眾多,學生對大學英語教材的評價至關重要。文章描述了一項以學生為評價主體的大學英語教材滿意度實證調(diào)查研究,從教材滿足學生需求程度、教材編寫與設計、教材內(nèi)容和教材印刷質(zhì)量四個方面了解學生的看法。結(jié)果表明,學生對所使用的教材總體上比較滿意,對四個維度的滿意度從高到低依次為教材印刷質(zhì)量、教材編寫與設計、教材內(nèi)容和教材滿足需求程度,編者預設的教材編寫目標基本實現(xiàn)。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材評價;學生主體;問卷調(diào)查
中圖分類號:G4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6-0102-03 收稿日期:2016-07-18
基金項目:民辦教育發(fā)展促進項目京津冀一體化項目“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英語口語應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子項目”;北京市教委重點、委托、聯(lián)合項目“三位一體市屬高校大學英語教育改革模式研究”(2014-lh03)。
作者簡介:祁 穎(1977—),女,湖北武漢人,北京城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周俊華(1974—),男,湖北仙桃人,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編審,碩士,研究方向:編輯出版、英語教學。
自20世紀60年代我國開展公共英語教學(1986年后改稱“大學英語教學”)以來,大學英語教材在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一直充當著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本文以學生為教材評價主體,開展了一項實證調(diào)查研究,以獲取學生對教材的評價,并指導教材的修訂和編寫。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2012年開始,北京城市學院參與了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牽頭、市屬多所高校聯(lián)合建設的北京市“大學英語應用能力(口語)測試研究”項目(TEP)。在項目指導原則的引領下,北京城市學院專職教師團隊編寫了《大學應用英語》綜合教程,并在2012~2015級學生中進行了應用。本文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教材的看法。該教材共分3級6冊(學生用書、教師用書),每冊8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聽力輸入、口語輸出、課文精讀、應用文閱讀、計時閱讀、翻譯技巧、寫作技巧、語法基礎、開心一刻等9個教學模塊。教材的編寫理念及擬實現(xiàn)的目標在于:①綜合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技,兼顧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尤其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②教學方法上遵從輸入輸出一體化及任務式教學,每個單元配有兩項任務(聽說結(jié)合或讀說結(jié)合或讀寫結(jié)合,任務已基本固化,附在教材上發(fā)給教師),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活動,避免“滿堂灌”,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學期總評成績;③不拋棄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習方式,非常注重學生對單詞、句型等語言知識的反復操練,英漢互譯所占比重較大;④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研究工具
所采用的問卷初測時經(jīng)過信度、效度檢驗,再測信度為0.938,非常理想。初測時進行的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以學生為評價主體的大學英語教材滿意度模型以四維度模型較為合理,分別是“教材滿足需求的程度”“教材編寫和設計”“教材內(nèi)容”“教材印刷質(zhì)量及價格” 。
形成的最終問卷由基礎信息部分和正式問卷部分組成。前者除涉及學生性別、學生就讀學院、高考成績、上學期英語總評成績等四項之外,還包括三個題項:①詢問學生對教材的總體印象;②要求學生對教材各個教學模塊的喜歡程度進行排序;③要求學生對“教材滿足需求的程度”“教材編寫和設計”“教材內(nèi)容”“教材印刷質(zhì)量及價格”四個維度的重要性進行排序。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等量表,共含36個題項,從“教材滿足需求的程度”“教材編寫和設計”“教材內(nèi)容”“教材印刷質(zhì)量及價格”四個維度考查學生對教材的看法,每題5分,1=非常不同意/非常不滿意,2=不同意/不滿意,3=不確定,4=同意/滿意,5=非常同意/非常滿意。經(jīng)專家效度討論后認為,若題項得分在3分以下為“不滿意”,3~3.5分為“基本滿意”,3.5~4.5分,可認為“較為滿意”,4.5分以上為“非常滿意”。其中,維度一“教材滿足需求的程度”中的測量點包括教材使用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的關系、教材難度、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需求契合程度、教材內(nèi)容與高中內(nèi)容的銜接、教材內(nèi)容的實用性、教材是否提供充足學習資源、教材與學習方法的掌握、聽說讀寫譯技能的提高、思維能力的提高、教材內(nèi)容與專業(yè)課和四級考試的關系;維度二“教材編寫和設計”中的測量點包括練習題的設計(如呈現(xiàn)形式、與所學內(nèi)容的關系、指令)、教師依據(jù)教材組織的教學活動(豐富性、新穎性、適用性、難易度和實用性)、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維度三“教材內(nèi)容”中的測量點包括教材文章篇幅、插圖質(zhì)量、音視頻質(zhì)量;維度四“教材印刷質(zhì)量及價格”中的測量點包括封面設計、色彩搭配、印刷、定價。
二、調(diào)研數(shù)據(jù)分析
研究人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式,在已經(jīng)完整學習過該套教材的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中發(fā)放問卷 917份,回收有效問卷871份,有效率95%。采用SPSS 22.0對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基礎信息”部分的三個題項
當被詢問到對教材的總體印象時,填答“很好”的占35%,“較好”的占26.6%,“一般”的占30.5%,認為“不太好”或“很差”的為7.8%。賦值后,該題項得分均值為3.86分,可認為學生對教材總體上比較滿意。
學生對教材各模塊的排序:最喜歡的前4個模塊為“開心一刻”(28.7%)、精讀課文(26.8%)、聽力輸入(25.1%)、口語輸出(13.8%);最不喜歡的兩個模塊為寫作技巧(11.9%)、語法學習(10.6%)。
學生對構成教材評價的四個維度重要性排序為:“教材滿足需求的程度”最為重要(72.7%), “教材編寫和設計”(63.7%)第二重要,“教材內(nèi)容”(48.5%)排名第三, “教材印刷質(zhì)量及價格”最不重要(20.9%)。各維度重要性排序為維度一>維度二>維度三>維度四,與量表驗證時的重要性排序一致。
2.四個維度的平均得分
各維度得分中,維度一“教材滿足需求程度”平均分 3.4分,維度二“教材編寫和設計” 3.7分,維度三“教材內(nèi)容”3.57分,維度四“教材印刷質(zhì)量及價格”3.75分。各維度排序為維度四>維度二>維度三>維度一。
3.各維度內(nèi)部測量點得分
維度一“教材滿足需求的程度”中,各測量點按得分從高到低排序為: “教材促進了英語學習興趣的提高”(3.58分),“通過教材掌握了學習方法”(3.58分),“教材是否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3.54分),“教材對思維能力的提高”(3.52分),“五技的提高”(3.44分)(其中,“翻譯技能”3.57分,“閱讀技能”3.49分,“聽力技能”和“口語技能”均為3.46分,“寫作技能”3.32分),“教材有助于通過四級”(3.42分),“教材難易度”(3.38分),“教材內(nèi)容的實用性”(3.37分),“教材有助于專業(yè)課的學習”(3.33分),“教材內(nèi)容與高中的銜接”(3.27分)。
維度二“教材編寫和設計”中,各測量點按得分從高到低排序為:“愿意參與教師組織的任務”(3.78分),“教師依據(jù)教材組織的課堂任務”(3.73分)(其中,“任務豐富性”3.76分,“任務新穎性”3.71分,“與學習內(nèi)容的聯(lián)系緊密性”3.76分,“任務難度”3.63分,“任務與實際生活的貼近”3.75分),“練習題的設計”(3.72分)(其中,“練習題形式多樣性”3.66分,“練習題與所學內(nèi)容的關系緊密性”3.79分,“練習題指令簡潔明了”3.72分),“所在班級進行任務活動時的氛圍”(3.71分)。
維度三“教材內(nèi)容”中,各測量點按得分從高到低排序為:“教材插圖質(zhì)量”(3.61分),“教材音視頻質(zhì)量”(3.59分)(其中,“視頻趣味性”3.59分,“視頻畫質(zhì)”3.63分,“視頻語速”3.56分,“音頻語速”3.54分,“音頻音質(zhì)”3.63分),“教材選材篇幅”(3.58分)。
維度四“教材印刷質(zhì)量及價格”中,各測量點按得分從高到低排序為:“教材印刷質(zhì)量”(3.84分),“教材封面設計”(3.79分),“教材色彩搭配”(3.67分),“教材定價合理”(3.36分)。
4.學生的性別、學科背景等對教材滿意度的影響
學生性別對教材滿意度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維度二“教材編寫和設計”和維度四“教材印刷質(zhì)量及價格”的某些題項上,女生分數(shù)均高于男生。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不同性別的學生對維度二中“教材練習題形式的多樣性”(t=-2.095, df=700.721, p<0.05)、“練習題與所學內(nèi)容的關系緊密性” (t=-3.718, df=646.340, p=0.000<0.05)、“教材練習題指令簡潔明了” (t=-2.589, df=668.457, p<0.05)的看法有顯著差異,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分別為3.72>3.58,3,89>3.66,3.78>3.62。維度四中,不同性別學生對“教材封面設計簡潔大方” (t=-2.623, df=684.046, p<0.05)、“教材印刷質(zhì)量” (t=-3.334, df=630.366, p<0.05)的看法有顯著差異,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分別為3.86>3.69,3.93>3.71。
學生學科背景對教材滿意度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維度一“教材滿足需求的程度”和維度三“教材內(nèi)容”的某些題項上,文科生分數(shù)均高于理科生。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文科生對維度一中的“教材有助于專業(yè)課的學習”題項得分顯著高于理科生(3.41>3.22)(t=2.723,df=869,p<0.05)。文科生對維度三中“視頻語速”(t=2.276,df=869,p<0.05)、“音頻語速”(t=2.228,df=869,p<0.05)兩個題項的得分顯著高于理科生(3.63>3.47,3.60>3.45)。
學生英語基礎是影響他們對教材看法的重要因素。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英語基礎的好壞對維度一“教材滿足需求的程度”影響最大,高考成績120~134分的學生在這一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不及格(90分以下)學生(F(4,867)=2.872, p=0.022<0.05,MD=4.20617)。英語高考成績的高低雖并未影響維度三和維度四的平均得分,但在其中的“音頻語速”“教材印刷質(zhì)量”等個別題項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高考成績及格(90分及以上)學生顯著高于不及格學生(90分以下)。學生上學期的英語總評成績對其教材滿意度的影響則更為明顯,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不同總評成績的學生在四個維度上得分均有顯著性差異,及格學生對教材各維度的評分要顯著高于不及格學生,總體上呈現(xiàn)出“總評分數(shù)越高,對教材評價越好”的趨勢,其中有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總評成績70~79分的學生對教材的評價反而高于總評成績80~89分的學生。具體表現(xiàn)為:在維度一上(F(5,865)=4.768, p<0.05),總評成績90分以上學生對維度一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總評成績60分以下學生(MD=8.577),80~89分顯著高于60分以下(MD=5.311),70~79分顯著高于60分以下(MD=4.97);在維度二上(F(5,865)=6.011, p=0.000<0.05),總評成績90分及以上、80~89分、70~79分、60~69分均高于總評成績60分以下(MD分別為5.54、3.98、4.05、3.38);在維度三上(F(5,865)=3.946, p=0.002<0.05),總評成績80~89分、70~79分均高于總評成績60分以下(MD分別為2.46、2.73);在維度四上(F(5,865)=3.714, p=0.002<0.05),總評成績 70~79分、60~69分均高于60分以下(MD分別為1.53、1.51)。
三、討論與建議
(1)學生對教材的評價。當學生被要求回答對該套教材的總體印象時,賦值后的得分為3.86分,可認為“比較滿意”;當被要求對各個維度所涉具體測量點進行評分時,各維度得分分別為3.4、3.7、3.57、3.75分,平均分3.605分,與3.86分稍差,但仍然處于3.5~4的“比較滿意”區(qū)間。學生對教材的總體印象分和各測量點具體計算分數(shù)基本一致,可認為學生對該套大學英語教材“比較滿意”。
(2)四個維度形成的優(yōu)先矩陣。所謂“優(yōu)先矩陣”,是指針對所面臨的問題,確定優(yōu)先解決的問題。本調(diào)查中希望了解學生對該套大學英語教材的看法,并確定亟待改進的方面及措施。問卷中,調(diào)查了學生對構成“教材滿意度”四個維度重要性的排序,并得到了學生對各維度的滿意度得分均值。重要性排序靠前的維度,說明學生看重;滿意度得分高的維度,則說明學生對此維度相對滿意。如果重要性排序和滿意度得分之間產(chǎn)生了沖突,說明該教材的某些方面未超出或未達到學生的預期。在本次調(diào)查中,重要性排序和滿意度得分如下表。
該套教材在“教材印刷質(zhì)量及價格”上超出了學生的預期,滿意度最高;在“教材編寫與設計”和“教材內(nèi)容”上基本符合學生的預期;在“教材滿足需求的程度”上仍有很大改進提升的空間,未達到學生的預期。因此,該套教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仔細思考這一問題,結(jié)合學生對題項“教材內(nèi)容與高中所學知識的銜接”“教材難易度”得分低,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認為“教材未滿足需求”的原因為:學生來自全國各地,高中畢業(yè)時所具備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貴州、新疆、海南等地的生源在上大學前甚至從未練習過英語聽力,因此他們?nèi)雽W后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起點水平期望自然有很大差異。改善這一問題,可嘗試分級教學,或根據(jù)生源地進行班級劃分,或在保持當前行政班不變的基礎上,鼓勵教師根據(jù)各班具體情況補充個性化教學課時,以滿足更多學生的需求。
(3)教材滿足編寫時預設目標的情況。教材編寫時,編者根據(jù)學生特點和教學要求設定了以下目標:①綜合提升學生各項語言技能(尤其是聽說能力)及非語言能力;②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任務式教學,開展豐富的課堂和課外活動;③注重學生通過英漢互譯的方式對所學語言知識進行反復操練;④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該調(diào)查中相關的測量題項及得分從高到低排序如下:“愿意參與教師組織的任務”(3.78分),對“教師依據(jù)教材組織的課堂任務”的滿意度(3.73分),“教材促進了英語學習興趣的提高”(3.58分),“翻譯技能的提高”(3.57分),“教材對思維能力的提高”(3.52分),“聽說能力的提高”(3.46分),“五技的提高”(3.44分)。學生最喜歡教材的四個模塊包括開心一刻、精讀課文、聽力輸入、口語輸出??梢?,四個預設目標中,目標2的滿足程度最高,各測量點分數(shù)超過了3.5分,學生“比較滿意”;目標3和目標4中翻譯能力的提高、興趣的提高也超過了3.5分,學生“比較滿意”;相對而言,目標1的滿足程度稍差,聽說能力的提高未達到3.5分。與學生的座談表明,他們大多認為英語聽說不像閱讀、寫作、翻譯那樣容易把握,雖然有很高的熱情參與到口語練習活動中,但對怎樣提高聽說能力希望掌握更多的技巧。
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增加聽力輸入的比例、將口語輸出活動融入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應組織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反復研究討論,設計更多支架式聽說活動,不僅鼓勵學生多說多練,也讓其能在進行語言表達時有本可參,循序漸進。
(4)教材編寫時應考慮的因素。盡管影響學生對一套大學英語教材看法的主要因素包括教材滿足需求程度、教材編寫與設計、教材內(nèi)容、教材印刷質(zhì)量等,也應充分考慮到教材受眾的英語基礎水平、學科背景、性別等細節(jié)因素。尤其是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對教材的看法,如果一本教材超出學生水平太多,則會導致學生對教材的否定態(tài)度。然而,一套教材不可能適合所有學生的基礎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關注較為弱勢的個體,以鼓勵為主。這也反映出,將來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應朝著打造數(shù)字化、碎片化知識技能共享平臺的方向發(fā)展,可供不同性別、年齡、基礎水平、學科背景的個體自由選擇進行組合學習。
四、結(jié)語
學生受教育效果是檢測教材質(zhì)量的主要標準之一,學生對教材滿意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技能的培養(yǎng)。如何客觀全面評價一部大學英語教材的適用性,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只探討了以學生為評價主體的問卷調(diào)查方式,以期與各位同行交流。
參考文獻:
黃建濱,于書林.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研究:回顧與思考.外語界,2009,(6):77—83.
程曉堂,孫曉慧.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修訂版).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祁 穎.以學生為評價主體的大學英語教材滿意度調(diào)查量表的編制與驗證.山東外語教學,2015,(3):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