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亞娟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1
通過“提問”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品質(zhì),教會孩子如何去思考、推測、分析、驗證和推理。因此,我們在教育引領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用好“提問”這個方式,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幼兒“提問”教學中存在的幾個誤區(qū)
當前孩子園老師在對孩子“提問”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了“提問”的效果。一是“提問”內(nèi)容不準確。有的只是把提問當作一種課堂教學的必備手段,而不知道為什么提問、提問什么,導致“提問”的問題五花八門,甚至毫無意義。二是“提問”方式不靈活。有的老師的“提問”直截了當、缺乏前期鋪墊,沒有一個從易到難,循循漸進的過程,導致孩子一次次回答不上來,久而久之,也就對“提問”興趣缺缺。三是“提問”初衷不正確。有的老師在“提問”過程中,忽視了孩子主體地位,為完成教學設計而提問,這樣對不對、好不好、今天高興不高興,諸如此類的問題,簡單幼稚,缺乏吸引力。四是“提問”結(jié)果不妥當。有的老師過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要么“迫不及待”的想從孩子口中得出標準答案,向標準答案上引導,要么只針對部分能力發(fā)展好的孩子進行提問,孩子應答機會分布不均勻,能力強的孩子一節(jié)課被提問多次,而能力弱的孩子可能一次都沒有,導致“不公平”待遇,影響孩子心理成長。
二、幼兒“提問”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是老師對于“提問”的作用認識片面。有的老師僅僅把“提問”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對于“提問”能對孩子產(chǎn)生多大作用、能夠引領孩子思考方面了解不多,在“提問”過程中敷衍了事、隨便亂“提”。二是老師對于“提問”的能力素質(zhì)不夠。有的老師也想“提好問”、引導孩子“回好答”,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對于如何提問、提問什么思考不多、方法較少,影響了“提問”質(zhì)量。三是老師對于“提問”的結(jié)果運用不妥。有的老師片面認為孩子只有回答正確,才算達到了“提問”的目的,高估了孩子的認知力,忽視了孩子的想象力,對于答非所問、回答有誤的孩子一味地糾正,導致矯枉過正,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孩子的想象空間和思維能力。
三、改進幼兒“提問”教學幾點思考
(一)要正確認識“提問”的重要作用。一是正確的“提問”可以了解孩子已有的認知水平。對于一個班的孩子來說,認知水平往往有高有低,而制定教學活動必然要結(jié)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否則,教學活動必將無助于孩子的發(fā)展。因此,通過提問有效的考察孩子已有的認知水平,從而更好的設計教學活動,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的發(fā)展。二是通過提問準確把握教學進程。通過提問能夠檢查孩子的理解是否達到預期的水平,從而把握教學進度,設計下一階段的教學內(nèi)容。三是通過提問提高孩子的興趣。孩子注意力保持時間非常有限,但是通過提一些有懸念的問題或在原有講解的方式的基礎上突然提問,可以保持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較長時間保持思想活躍。四是用提問加強互動,增強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教與學互動的過程,因此,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通過提問收到學生有效反饋,切實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二)要切實改進“提問”的方式方法。提問的方式方法,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思考回應。因此,改進“提問”的方式方法,才能引發(fā)孩子的思考,引領孩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進行系統(tǒng)思考、探究問題本質(zhì)。一是要開放式提問。孩子的思考是發(fā)散性的,孩子的想象力也是無窮的,如果提問多是一問一答、答案固定的話,很容易束縛孩子的想象力。而采取開放式提問,問一些沒有明確固定答案的問題,能夠給孩子更多的思維空間,多問為什么、怎么樣等問題,鼓勵孩子動腦思考,在這樣的提問中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思維和想象能力。二是要多樣式提問。孩子個體的差異不一,認知水平各異,如果不尊重孩子的個人差異,采取一樣的提問方式,很容易導致千人一面。老師應鼓勵差異,尊重多元,在提問中激勵孩子發(fā)散思維,防止孩子答案的唯一性。同時,應尊重不同發(fā)展程度的孩子,對于提問的結(jié)果要鼓勵多樣,甚至允許錯誤的回答,切實讓認識水平、心理素質(zhì)不一樣的孩子都回答問題,都得到成長。三是要遞進式提問。在提問的難度上要有一個從易到難的遞進。太易或太難的提問都無助于孩子的發(fā)展,反而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因此老師要靈活設計自己要提的問題,根據(jù)學生當前狀況的靈活的調(diào)整提問內(nèi)容和方式,通過一系列簡單的問題作為鋪墊,層次遞進,然后提出較難的問題,最終讓孩子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加深印象。
(三)要努力用好“提問”的結(jié)果反饋。提問的最終目的是孩子的成長與提高,要達到這一目的,提問結(jié)果的反饋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對孩子回答的反饋全是諸如“很好”、“真不錯”、“你真棒”之類的回答,孩子就會對提問失去興趣,也沒有回答問題后的成功和成就感。因此,在提問的結(jié)果反饋上,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要正確誘導。當孩子回答正確時,老師在肯定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詢問孩子是怎么想的,他為什么這樣想?除此之外還可以怎么辦等等追問,繼續(xù)誘導孩子深入思考。二是要有效啟發(fā)。當孩子回答正確但不完整時,通過提示繼續(xù)追問或給予一定線索深入啟發(fā),切實讓孩子繼續(xù)思考、回答問題。三要耐心指導。當孩子回答問題有困難或者錯誤時,老師應耐心期待并積極設法指導,而不是采用干巴巴的語言讓孩子“繼續(xù)”或你再想想、你再想想,一遍一遍地“逼”問,這樣做不但不能有效的支持孩子,反而可能讓孩子覺得老師在給自己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