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翡
摘 要: 在人們的生活中,心理暗示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本文結合心理暗示的種類,闡述了心理暗示在幼兒園教育中對幼兒成長的作用,以及幼兒老師如何合理運用心理暗示。
關鍵詞: 積極心理暗示 幼兒教育 教育方法運用
在幼兒園里,心理暗示是通過老師自身的語言舉動傳遞給幼兒的,使幼兒在心理和身體作出的基本反應。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運用心理暗示,也要用客觀的心態(tài)了解幼兒,讓幼兒在暗示的用作下從中受到教育。
一、心理暗示的種類
心理暗示是用比較委婉的說話方式或動作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的基本反應,暗示通常會使人不加判斷地相信或接受一些信念,或者是按照別人的思維方式所作出的行動,所以暗示也會影響到人的判斷,這是人們的一種自然條件反射,是比較典型的、簡單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有兩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消極的心理暗示。消極的心理暗示是指比較悲觀、一次性否定等不良情緒、語言;積極的心理暗示是指開朗樂觀、正能量等的暗示。在教育中,積極的心理暗示是使用較為廣泛的,但在社會中還有一些人用消極心理暗示使別的人做出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所以人們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
二、積極心理暗示的作用
(一)有利于幼兒認識自我
當老師適當運用心理暗示教育幼兒時,幼兒會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優(yōu)點,會更加努力完善自身缺點。如果老師過于揪住幼兒的錯處不放,則會導致幼兒自閉,產生逃避、厭惡等不良情緒,所以要合理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適當對幼兒進行眼神語言的鼓勵,這樣有助于幼兒認識自我。
(二)有利于幼兒增強自信心
老師的言行舉動都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當幼兒在一件事情上表現(xiàn)優(yōu)秀時,老師會對幼兒表現(xiàn)出語言和眼神的贊許,幼兒受到鼓勵,會提高對事物的興趣,也從中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三)有利于幼兒抵抗挫折
在幼兒遇到困難時,老師應該對孩子進行適當心理暗示,用語言、眼神鼓勵幼兒,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能讓幼兒勇敢面對困難,勇往直前,時間久了,幼兒就會有耐挫的能力,這也對幼兒的各個方面的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三、積極心理暗示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
(一)行為暗示
1.眼神暗示
眼神可以更直接清晰地表達內心的感情。眼神暗示就是把內心所要表達的態(tài)度用眼睛說出來,老師眼神的不同,帶給幼兒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幼兒在一件事中獨立完成了任務,老師給幼兒一個贊賞的眼神和鼓勵的語言,幼兒會變得很開心;當幼兒沒有完成任務時,會表現(xiàn)得很氣餒,而且會有消極的情緒產生,如果老師給幼兒一個鼓勵的眼神或者是加油之類的語言,幼兒的情緒會受到變化,信心倍增,努力嘗試再次完成任務。
2.身體暗示
身體暗示可以通過肢體的動作讓幼兒明白老師所要說的內容,老師的心理暗示會由表情的變化和動作的動的不同來感染幼兒,幼兒也會跟隨老師一起完成身體動作,這會使幼兒有一個積極的配合意識和學習模仿意識。
(二)語言暗示
通過語言暗示表達內容是積極心理暗示的一個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語言暗示時,幼兒教師應該比較委婉的表達,讓幼兒在心理上產生直接影響,老師在教育幼兒的時候,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下,不直白地講出幼兒的不足,可以用委婉的語言傳遞給幼兒,老師也可以用對比的方法,給幼兒糾正錯誤,以免傷到幼兒的自尊心。
(三)場景暗示
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場景對幼兒進行心理暗示,為幼兒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的學習或是玩游戲的場景,利用場景強化心理暗示。例如在做游戲時,老師應該讓幼兒玩角色扮演的游戲,這樣幼兒會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這樣幼兒會用積極的心態(tài)完成游戲。
(四)表揚暗示
在幼兒園中,老師要經常讓幼兒互相之間進行表揚,這樣不僅給幼兒帶來了信心,而且讓幼兒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幼兒會在各個方面都會做得更好。但這種表揚式的心理暗示不可過分使用,會造成幼兒的驕傲性變強,也會有幼兒產生眼中無人的性格,所以對幼兒的表揚暗示要適度,在幼兒出現(xiàn)特殊事情時適度地表揚暗示。
(五)期望暗示
老師對幼兒的期望值是不一樣的,這也會影響到幼兒的自我認識,嚴重者會影響性格和其他方面。例如有的幼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就可以運用幼兒間游戲的比拼或者是老師對幼兒語言期望的暗示,這樣幼兒會感受到老師的期望,從中獲得積極的自我期望,也會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六)榜樣暗示
幼兒的父母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說話動作、情緒和做事風格,都會影響到幼兒的行為變化,而幼兒老師也是一樣的。在幼兒園中,幼兒大部分時間都由老師陪伴,所以老師的言行舉動也會影響到幼兒,老師就會成為幼兒的榜樣,老師給幼兒樹立良好榜樣,幼兒同樣會有優(yōu)良的品質和較好的性格。
幼兒的年齡較小,幼兒對老師也比較依賴,老師在對幼兒進行心理暗示的時候,幼兒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但老師要使用適度,把握好分寸,不可使用的次數(shù)較多。暗示可以很好地影響幼兒的心靈,也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品格。
參考文獻:
[1]黃俊.教學暗示藝術的技能構成與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7).
[2]唐紅娟.課堂教學中的情緒調節(jié)及心理暗示機智[J].教學與管理,2012(12).
[3]季金鳳.淺談心理效應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