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土英
【摘要】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生物教師也要更新自身對高中生物的教學理念,要保證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指導作用,而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因此,如何提升課堂效率的策略尤為重要。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幾點運用,主要是課前5分鐘誦讀、課堂一分鐘的巧妙利用、指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wǎng)絡、小組合作評講試卷。
【關鍵詞】 高中生物 新課改 教學效率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6-036-01
一直以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是教師追求的目標,高中生物教學也不例外。尤其是新課改的推進,高效課堂顯得更為突出。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課堂。筆者通過自身的實踐和探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闡述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課前5分鐘誦讀
預備鈴響之后由科代表領誦讀該節(jié)課學習相關的內(nèi)容,可以是教材重要的段落或是導學案的知識梳理部分,也可以是復習資料知識歸納總結等, 我提前跟科代表布置好誦讀內(nèi)容。眾所周知,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知識點較多,需要理解記憶,特別是廣東高考改用全國卷后綜合題分值占60﹪,而專業(yè)名詞或專業(yè)術語的表達少不了,答題規(guī)范的要求更加嚴格。從平時學生測試結果顯示,容易出錯的就是教材中的一些名詞,比如甲基綠吡羅紅、雙縮脲、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脫水縮合、磷酸二酯鍵、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稀釋涂布平板法等名詞,總是會出現(xiàn)一些同音異形字、錯別字或顛倒詞語等。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差,并沒有安排課前預習,導致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容易分神,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效率。
針對以上問題,要求課前朗讀5分鐘,既可以讓學生提前進入課堂狀態(tài),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答題規(guī)范的習慣,從而提高考試得分率。尤其是在高考第一輪總復習,落實課前5分鐘誦讀,效果更顯著。
二、課堂一分鐘的巧妙運用
“一分鐘運用”這個概念是在《魏書生文選》中看到的,他用于班主任管理工作和語文教學中。進行一分鐘記憶力比賽,形式有一分鐘背誦比賽、一分鐘速讀、一分鐘聽力等。結合高中生物的知識特點,我在生物課堂上也嘗試此方法,學生學習興趣較高,氛圍很好,效果明顯。
其實高中生物的很多內(nèi)容也可以用一分鐘記憶比賽來提高學習效果:(一)文字類的內(nèi)容:細胞膜的三點功能、蛋白質(zhì)的功能(口訣)、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種群和群落的概念等。(二)表格類:高倍鏡和低倍鏡的比較(視野大小、亮度、物像、鏡頭長短)、檢測組織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zhì)(所用試劑、反應顏色)、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口訣),以及兩者的異同點。(三)公式類:有關蛋白質(zhì)分子結構中的數(shù)學計算、DNA分子結構中的數(shù)學計算、標志重捕法中種群數(shù)量的計算、常染色體上的基因遺傳病計算等。(四)反應式類: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呼吸作用的反應式等。除了在課堂中開展知識點教學時運用一分鐘記憶比賽外,在課堂總結時也可以用此方法,讓學生進行一分鐘的總結,梳理知識點,概括重點。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的思路和方法。
三、指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wǎng)絡
自主構建知識網(wǎng)絡是一種有效的復習方法,有利于學生在自然回憶的過程中不斷地將學過的知識提取再現(xiàn),根據(jù)知識的內(nèi)在規(guī)律進行自主梳理,整理出的結構化、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使知識聯(lián)點成網(wǎng)。但是很多資料都有知識網(wǎng)絡,導致很多老師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構建能力,而是讓學生自己看現(xiàn)成的網(wǎng)絡,我以前也是,這樣達不到相應的效果。比如,剛學完“酶”這個知識點時,我提問一個學生學習了酶的哪些內(nèi)容,他僅答出酶的專一性,還有酸堿度、溫度對酶的影響。根據(jù)他的回答可知,他的思路是凌亂的,知識點之間沒有聯(lián)系,沒有系統(tǒng)化。后來我引導學生用酶作為中心詞發(fā)射型的方式構建概念圖,把概念、作用機理、本質(zhì)、特性、影響因素等內(nèi)容全概括出來。從此我就開始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學完一章要求做作業(yè),學生自己構建,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習慣、認知程度以及學習喜好的不同,其在自主建構知識網(wǎng)絡時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
四、小組合作評講試卷
在試卷評講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首先反饋本次考試的總體情況,分析本次考試丟分的原因,比如有基礎不扎實、計算錯誤、答題不規(guī)范或不準確、遷移能力較弱等。歸納每道題所考察相應的知識點和得分率特別低的幾道題及各錯誤選擇的人數(shù),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和注意。其次讓學生自查自糾,通過思考后把不懂的題目做出標記,再進行小組討論分析,然后由各小組派一個代表到黑板列出本小組沒能解決的題目及相應的問題。最后我找出共性和差異,對于非共性的問題,看其他組能否解決,若能解決由其他組員講解分析。這樣既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又能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對于共性難題我再補充分析,幫助學生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探索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評講試卷其實是學生通過回顧——糾錯——再學習——再認識的動態(tài)過程,使學生理解能力由識記理解和重述理解向運用理解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提高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效率勢在必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掌握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 郭曉志.高中生物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學術探論,2016(110)
[2] 陳金芬.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科學,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