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峰
?
優(yōu)化問題設計 踐行適時引導
——借助“慧學云”平臺進行“平行線性質”教學的課例與思考
張素峰
摘 要:通過設計使用“慧學云”平臺中的教學視頻提出一個個層層深入的問題復習“平行線的判定”知識點,逆向引導學生構建平行線的性質研究的內(nèi)容。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動手實驗,引導學生猜想和類比,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的活動過程,引導學生得出平行線的3條性質。同時,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考,從“說理”向“簡單推理”過渡,逐步訓練學生的推理思維。然后,利用“慧學云”平臺診斷反饋,捕捉學生學習信息,優(yōu)化問題設計,踐行適時引導。
關鍵詞:平行線性質;引導;設問;慧學云
本節(jié)課目標的實現(xiàn),借助多媒體軟件和圖形計算器,尋找圖形中不變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發(fā)現(xiàn)圖形性質。學生探究活動時還需準備白紙、直尺、量角器等。學生在復習回顧、鞏固新知時可以利用“慧學云”智能教育平臺(以下簡稱“慧學云”平臺)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跟進,輔助目標順利達成。
“慧學云”平臺的使用,有課前、課中、課后3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前、課后主要是教師布置預習、復習任務,課下由學生在有網(wǎng)的計算機上利用“慧學云”平臺的智能提分王軟件打開程序,點開任務塔,按照教師的要求獨立、自主完成任務。教師在家就可以了解到學生完成情況和掌握程度(如圖1所示)。
圖1
課中教師可以利用“慧學云”平臺播放教師提前上傳的視頻,教師也可以先登錄“慧學云”平臺下載課件、點擊上課、連接基站,給每個學生發(fā)放答題器并輸入賬號簽到,簽到完成后就可以開始答題。課件題目都以判斷題、選擇題的形式給出。做判斷題時答題器上數(shù)字1,2對應的是對和錯,做選擇題時答題器上數(shù)字1, 2,3,4分別對應的是A,B,C,D選項。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得到由“慧學云”平臺提供的哪個學生沒有做題、哪個學生做對了、哪個學生做錯了、選做哪個選項的學生有多少、占全體學生的比例是多少等等反饋信息(如圖2所示),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改變教學方法,實現(xiàn)有效教學。
圖2
1.復習回顧 逆向猜想
師:如圖3所示,若∠1= 43°,∠5= 43°;那么a∥b嗎?為什么?
生1:因為∠1= 43°,∠5= 43°,所以∠1=∠5,所以a∥b(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師:若∠4= 47°,則∠5= ?時,有 a∥b為什么?
生2:∠5= 47°;當∠4=∠5 時,有a∥b(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師:若∠4= 54°,則∠6= ?時,有 a∥b為什么?
生3:∠6= 126°;因為當∠4+∠6=1800時,有a∥b(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師:反過來,若a∥b,那么∠1=∠5嗎?∠4=∠5嗎?∠4+∠6=1800 嗎?
圖3
設計意圖: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沖擊學生視覺疲勞,教師利用“慧學云”平臺視頻播放搏得學生的眼球,愉悅學生思維情緒,提出3個問題。其中,問題(1)的設計是教師通過給出2個角的度數(shù)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兩個角的大小關系、位置關系,說出自己的想法,回答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使學生深入理解平行線的判定1。問題(2)和(3)優(yōu)化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形式掌握平行線判定2,3,讓知識生成水到渠成。問題(4)逆向猜想,教師通過設計問題群引導學生構建平行線的性質研究的內(nèi)容。
2.動手操作 探求新知
師:如圖4所示,直線a與直線b平行(小組合作學習)。
(1)測量同位角∠2和∠6的大小,比較它們的大?。繄D中還有同位角嗎?它們也具有同樣的大小關系嗎?
(2)你知道圖中有幾對內(nèi)錯角?試比較它們的大小。
(3)圖中有幾對同旁內(nèi)角?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圖4
師:大家可以先測量這些角的度數(shù),把結果填入表1內(nèi)。
表1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設計一連串的問題,不僅指明學生的思考方向,而且直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迫切想解決問題的欲望,主動思考,自發(fā)參與討論,為新課的展開做好了心理準備。
師:請大家根據(jù)測量所得的結果思考:同位角具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內(nèi)錯角具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同旁內(nèi)角呢?
生齊:同位角相等,內(nèi)錯角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
師:那我們一起來驗證猜測。
另外畫一組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樣測量并計算各角的度數(shù),檢驗剛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線a與b不平行,猜想還成立嗎?試一試。
生4:如果直線a與b平行,猜想成立;如果直線a 與b不平行,猜想不成立。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巧妙設計問題,學生親自動手試驗,引導學生去猜想和類比,經(jīng)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層層遞進。在質疑解惑中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合作。首先教師和學生同步操作,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情趣,啟發(fā)了思維;然后由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平行線性質的相關知識;再由教師引導得出平行線的三條性質,獲得水到渠成之功效。
師:你能用文字語言歸納出平行線的性質嗎?
生5:性質1是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稱: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生6:性質2是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nèi)錯角相等。簡稱:兩直線平行, 內(nèi)錯角相等.
生7:性質3是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nèi)角互補。簡稱:兩直線平行, 同旁內(nèi)角互補.
師:(運用與推理)你能根據(jù)性質1,說出性質2、性質3成立的理由嗎?
例如:因為a∥b,所以∠2=∠6()
又因為 ∠2=∠ 3 (對頂角相等);所以∠3=∠6
同樣,對于性質3,你能說出道理嗎?
圖5
生8:因為a∥b,所以∠2=∠6(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為∠2+∠4=180°(平角定義);所以∠4+∠6=180°
設計意圖:教師精心設計問題,示范性發(fā)問。在問題引領和方法啟發(fā)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以及符號語言的相互轉化的本領。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構建研究問題的思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考,從“說理”向“簡單推理”過渡,逐步訓練學生的推理思維,能夠進行簡單的推理。
3.鞏固新知 靈活運用
(1)如圖6所示,a∥b,∠4= 54°;∠5,∠6,∠8各是多少度?為什么?
圖6
圖7
(2)如圖7所示是一塊殘缺的梯形鐵片,量得∠A=103°,∠B=112°, 你知道∠C,∠D各是多少度?為什么?
(3)選擇題:“慧學云”平臺診斷(如圖8、圖9形式展示及信息回饋)。
圖8
圖9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制成課件上傳“慧學云”平臺,通過課中“診斷系統(tǒng)”實現(xiàn)。利用“慧學云”平臺診斷反饋,教師能及時捕捉到每個學生的學習信息,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因人施教、因人施問,完成有效教學。
4.對比學習 深化理解
請大家填寫下面的表格(見表2),加以對比。
表2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橫向類比來加強平行線性質、判定之間的對比,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設計知識結構的類比問題是使學生深入認識到性質和判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對今后廣泛的、正確的應用平行線性質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5.聯(lián)系拓廣 綜合應用
(1)如圖10所示,已知 D是 AB上的一點,E是 AC上的一點,∠ADE=58°, ∠B=58°,∠AED=46°。
試問:①DE 和BC 平行嗎?為什么?②∠C是多少度?為什么?
圖10
(2)如圖11所示,EF∥AD,∠1=∠2,∠BAC=70°。①∠2與∠3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②DG與BA是否平行,試說明理由;③試求∠AGD的度數(shù)。
圖11
設計意圖:教師設計較復雜的圖形,引導學生從多形式、多角度鍛煉識圖的本領和培養(yǎng)從不同角度應用性質的能力。
6.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yè)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用“我學到了……”“我喜歡的是……”“我還不太清楚的是……”的句式,和教師一起分享所學所得。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逐步養(yǎng)成整理知識、提煉思想方法的習慣和進一步提高運用數(shù)學語言的能力。
1.問題設計 面向全體 因人施問
數(shù)學課堂教學就是不斷地解決一個一個問題的過程。教師對教學問題的設計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差異。問題設計不得太簡單或太難,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要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問題置于各層次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之中,由淺入深、分層遞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互動。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選擇面向全體,因人施問,遵循對的問題讓對的學生回答,讓每個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梨”,使其學有所獲。
2.關聯(lián)舊知 開放設問 啟發(fā)思維
教師設計開放性問題啟發(fā)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把注意力吸引到對平行線的判定方法的“大盤點”上,學生思維煥發(fā)出“生機”,增加了整堂課的靈動感,學生感覺復習不再是“老生常談”。既突破回顧舊知識的乏味,又體現(xiàn)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拓寬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3.合理設問 形象引導 理念提升
在教學中,圍繞重點合理設問,激活思維,愉悅學生的課堂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適時引導,支撐學生的學習,實現(xiàn)有效教學。在講授幾何課時,充分利用各種模型進行直觀教學,創(chuàng)設形象化的問題引導,用多媒體或圖形計算器演示緊密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的數(shù)學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豐富表象,調動學生思維再升華,再創(chuàng)新。
4.借“慧學云”平臺 助學診斷 達成目標
借“慧學云”平臺輔助教學的引導與設問。課前“預習系統(tǒng)”引導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新知識。然后,教師設計問題情境制成課件上傳“慧學云”平臺,通過課中“診斷系統(tǒng)”實現(xiàn)。教學形式新穎獨特,學生興趣盎然,每一個學生都拿著答題器,目不轉睛,自主檢測。同時,教師也實時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設計,促使目標順利達成。課后學生還可以進入“慧學云”平臺中的“練功房”“演武場”“慧醫(yī)館”“任務塔”“狀元樓”“封神榜”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強化、診斷、定位,也可設定高目標,沖刺奪冠。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錢衛(wèi)華.優(yōu)化問題設計彰顯數(shù)學魅力[J].中國數(shù)學教育:初中版,2013(11):17-19.
作者信息
張素峰,本科,中教高級,教研組組長。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學校,0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