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云
摘 要: 在高三復習中,教師需要將新舊知識串聯(lián)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但往往收效不高。作者以一節(jié)高三復習課為主線,從解題方面入手,生成一系列做題的規(guī)律,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拓寬學生知識面,從而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關鍵詞: 高職教育 會計 應考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高三復習課往往是低效的。如何啟發(fā)中職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探索做題規(guī)律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fā)展,并主動解決問題、反思總結,尤為重要。
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
筆者任教于高輔班,學生學習基礎相對均衡。對于高一高二的知識點,若按照傳統(tǒng)的復習方法“教師教—課堂練—課后練”,則效果不會很理想,最后學生只會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所以要明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培養(yǎng)能力為核心”的思想。
以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加速折舊法為例,難度系數(shù)中等,但一般學生碰到都會很頭疼。從歷年考情分析,這塊內容每年都會涉及,屬于拉分小戶,相對來說比較重要。課前,筆者利用導學案的方式讓學生先做題,上交后通過批改發(fā)現(xiàn)學生在做題時主要失分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解題思路不清楚;二是折舊方法掌握不扎實;三是題意理解能力弱。復習課前批改非常重要,它既是一次知識的檢閱,更是發(fā)現(xiàn)學生知識漏洞的最佳時機。
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筆者上課時,首先引用導學案中的一道案例題:某企業(yè)于2012年4月購入一臺設備,并當即投入使用,原值60000元,預計凈殘值率為4%,預計使用5年。要求:用年數(shù)總和法計算第一年應計提的折舊額或計算2012年度應計提的折舊額。
1.解題步驟規(guī)范化
復習課應該借助典型例題,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積極發(fā)散思維。這樣,學生才會更自信地面對各種題型。然而高考復習時間短,題量多,學生整天埋頭做題,教師不自覺地忽視學生解題規(guī)范化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
引用上面的案例題解答思路為:首先,從歷年學生易錯題中整理分析后,指導學生這道題應該先求年數(shù)總和=5+4+3+2+1=15(年),再求第一年應計提的折舊額=60000*(1-4%)*5/15=19200(元)。其次,計算2012年的折舊額,不同于計算第一年,這臺設備是4月份購入的,折舊要從5月份開始計算,而2012年只剩下8個月。要在原來第一年的基礎上乘上8/12。書寫成2012年度應計提的折舊額=60000*(1-4%)*5/15*8/12=12800(元)。
筆者根據(jù)歷年學生做題情況,將易混點、易錯點進行分析與區(qū)分,以高考考綱為主,指導學生的規(guī)范化訓練,比如:認真審題,理清思路,計算準確等。同時,要求學生把平日學習中遇到的易錯題認真地整理下來,記成一本筆記,作為以后重點回顧的知識重點。在各種考試測驗,要求高標準、嚴要求地完成,從思想上予以重視,努力把每一次考試都當成高考,把每一份試卷都做成滿分。另外,在行動上要逐字逐句逐行、認認真真審題,工工整整書寫,有條不紊思考,最后才能做到會做的題目拿滿分,不會做的爭取拿點分,這對于高考的學生來講很重要。
2.解題方法規(guī)律化
單考單招現(xiàn)成的習題數(shù)量很有限,需要教師整理提取有效例題,即挖掘其潛在內容,引導學生向更廣的范圍、更深層次聯(lián)想,促進知識融會貫通,促進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形成解題方法和策略。當然,題不在多而在于精,很多師生總是陷入做題做得越多效果越好的誤區(qū)。所以,筆者在分析案例時,利用財務管理里面經常用到的畫數(shù)軸的方式分析題目,在黑板畫下數(shù)軸。同時,請每位同學在紙上畫出同樣的數(shù)軸并按一年進行分段。分段時注意時間點的劃分,每個節(jié)點能夠清楚區(qū)別。以導學案案例題分析:2013年折舊額從數(shù)軸上看,會涉及第一年折舊額和第二年折舊額的分段點,所以在計算過程中,2013.1-2013.4延用第一年折折舊額為60000*(1-4%)*5/15*4/12=6400(元),2013.5-2013.12則為60000*(1-4%)*4/15*8/12=10240(元)。則2013年的折舊額為6400+10240=16640(元)。
這是折舊計算時的易錯點,學生與老師一起完成這道題目的分析,把任務拋給學生,學生不得不學會提煉規(guī)律和方法,在今后練習中,遇到相似的情況便能迎刃而解。
3.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平時復習中,筆者時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解題能力培養(yǎng)的環(huán)境,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布置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中給予學生更多機會動手做。通過提出任務,指出學生在做題時常出現(xiàn)的不足,并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認識,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例如:涉及折舊方法的綜合題分值一般占20分左右,它需要用到不同章節(jié)的知識,筆者就要復習相關知識,讓學生掌握不同解法技巧,比較眾多解法中哪一種最簡捷、最合理,對題目的每一種解法進行反思,并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做題效率,有規(guī)律性地學習、摸索、總結。
三、解后反思,優(yōu)化學生思維
筆者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從多種途徑、多種方法思考,多角度、多層次地探索,培養(yǎng)學生善于總結,掌握規(guī)律,探求共性,再共性解決類似問題,這對提高解題能力尤其重要。在今后的學習中如果我們都能不斷反思總結,努力改善教與學的方式,就能有效強化學習效果。這樣,才會使復習課更具有活力,更有效。
參考文獻:
[1]葛家澍.企業(yè)財務會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2]趙祥忠.略談如何上好復習課[J].成才之路,2007(32).
[3]郭大偉.會計學基礎課程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教育與職業(yè),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