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理構建寫作模式,將初學的學生放到寫作的“學步車”中,引導著他們按照模式進行習作練習,應該成為中學作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然而,模式教學絕不是為了一味追求“模式”而進行寫作的“模式化”,在寫作訓練純熟后,學生便可以擺脫模式束縛,創(chuàng)造出個人專屬的“風格”,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 教學 模式 模式化
所謂“模式”即一個個得到很好研究的范例,是廣大研究者智慧的結晶。模式是一個發(fā)展著的動態(tài)的系統(tǒng),它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隨著實踐的深入而不斷深入。實踐證明,教學模式不僅不會束縛我們的教學,而且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們的教學。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某種模式的倡導者、維護者、踐行者、發(fā)展者。因為我們的教學實踐,只有在模式的指引下,才能有效地消除其自身的盲目性,成為自覺的教學實踐,進而成為豐富和發(fā)展教學理論的源泉;同時,我們所掌握的教學理論,也需要在模式的指引下,才能轉化為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加快這些理論的普及。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構建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呢?
一、結構建模
文章體例有日記、書信、標題、回環(huán)、故事新編、辯論、產(chǎn)品說明書、相聲、劇本、微型小說、實驗報告等。在考試作文中,除寫作技巧之外,如果還能夠運用一些超常規(guī)的體例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包裝,便能使閱卷老師眼前一亮:個性化的文章體例、緊扣中心的文章布局、一詠三嘆的文章結構,等等,這些都是優(yōu)化閱卷老師印象、提升文章層次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指導學生學習來掌握不同文章結構的基本特征,比如標題體的文章是怎樣借助小標題實現(xiàn)緊扣題旨、層層遞進的;以物為載體的文章如果將具體的事物作為的全文線串聯(lián)起文章框架結構,在肩負不同作用的段落中,何時描寫、何時議論、何時抒情?它們又都是如何共同為文章題旨服務的,等等。通過這些針對文章結構進行的專項訓練,學生在將來具體的寫作實踐中模仿、運用這些創(chuàng)新體例,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在學習文章結構模式的基礎上,學生的寫作靈感也會被不斷激發(fā),進而最終創(chuàng)設出符合個人寫作風格的模式,實現(xiàn)從學習模式到創(chuàng)造風格的質變。
二、素材建模
北宋文學家蘇軾在總結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時曾經(jīng)說過:“厚積而薄發(fā),博觀而約取?!币簿褪钦f,我們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文章,生活中也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但我們不能夠把它們全部都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體現(xiàn),因為一篇文章的承載力畢竟是有限的。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需要“博觀”,需要大量涉獵寫作素材,但對這些素材又要學會舍取。
鄉(xiāng)土題材、校園題材、親情題材、讀書題材、名人題材、時事熱點題材,由于上述這些話題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們可以比一般的素材更適用于考場作文中。因此,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強化此類素材的訓練,比如親情類的素材應尋求哪幾類事件作為突破口?哪些老舊俗套的素材應該堅決舍棄?在運用這類素材的時候,不同的結構體例都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又如在運用時事熱點類的素材時,怎樣對材料進行取舍、使之可以適應我們的題旨?怎樣對原始素材進行轉述、運用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清楚材料的內容?材料使用后何時進行中心凝練提升較為恰當,等等,通過對具體素材的寫作指導,學生在習作之初便可以做到有東西可寫,從而有效地避免文章選材上的粗制濫造。
三、語言建模
文章的表達是否協(xié)調,直接影響到一篇文章的表達效果。要實現(xiàn)表達協(xié)調的目標,我們首先要準確把握文章體裁,確定主要的表達方式。如記敘文追求語言貼切形象、生動感人,議論文要求張弛有度、雄辯有力,說明文則需要明了清晰、嚴謹準確。如將說明文寫得過于抒情,議論文的表述又像在編故事,其結果想必是不言而喻了。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針對不同文體的語言特征,指導學生進行填詞、仿寫、造句等形式的實踐訓練,使語言意識深入文本、深入人心。
其次,還要綜合運用表達方式,使得文章有景有物,有人有事,有情有理,能夠收到形象感人、意趣盎然的良好效果。如記敘文只追求能把事件“表述清楚”“流水賬”式的一敘到底,怕是很難激起讀者的共鳴,因此,一般而言,除了記敘為主外,一定要以追求形象為目的,運用描寫手法寫好其中若干片段:事件發(fā)生之前要有環(huán)境,事件發(fā)生之時要有動作,事件發(fā)生之后要有心理;同時,必要時要運用議論抒情,通過以情點染,以議升華,達到畫龍點睛的目的。同樣,議論文中也可以適度融入一些散文化的語言,使文章在具有強烈思辨色彩的同時增加一定的文學性。
在學生接受寫作訓練之初,教師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寫訓練模式,是迅速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建立一整套寫作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目的地進行積累、篩選、研究,以從大量的教學實例中發(fā)掘出適應學生需求和寫作實際需要的普遍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在模式的指導下能夠寫出符合考試要求的文章,待到時機成熟之后,超越所創(chuàng)模式而形成自己的模式(亦即自己的寫作風格),進而完成作文模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發(fā)掘學生能力、造就寫作風格”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史銀德.中學作文教學模式的構建與突破[J].學周刊,2011,(20).
[2]杜康林.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研究[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07).
(夏玉春 甘肅高臺 甘肅省高臺縣第一中學 7343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