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廣 郝英 劉麗英
摘 要:文章在論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下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同時,對綜合素質指標體系的構建進行了修正,并引進一種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對10名大學生進行的綜合素質評價,取得較好的評價效果,能夠適應新的時代特點。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 評價指標體系 綜合素質 模糊矩陣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197-03
一、引言
應用型大學教育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要求突出實踐和強化應用,“應用”是應用型人才的核心,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的。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僅僅是崗位能力,更應是職業(yè)崗位適應能力;不僅是專業(yè)能力,也是綜合能力;不僅是就業(yè)能力,更應是一定的創(chuàng)業(yè)能力;不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創(chuàng)造性技能。這里所要求的“技術”是在一定的科學理論基礎上,超越于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復合型和綜合性特征的技術,不僅包括經驗技術,也包括理論技術。
應用型人才既不同于學術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職高專培養(yǎng)的技能型人才。與學術型人才相比,前者強調應用性知識,后者強調理論性知識;前者強調技術應用,后者強調科學研究;前者強調專精實用,后者強調寬口徑厚基礎。與技能型人才相比,前者強調完整、系統(tǒng),后者強調夠用、實用;前者強調“動腦”、“智力型”;后者強調“動手”、“體力型”;前者強調“創(chuàng)造性”,后者強調“規(guī)范性”。
建立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是高等學校規(guī)范管理的需要,是新形勢下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學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已有制度框架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引導學生按照學院既定的培養(yǎng)目標和計劃,參與并完成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任務,最終實現(xiàn)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合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建立是高校規(guī)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對其有力引導,可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建立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任何一所高校都應該對人才的培養(yǎng)有明確的定位,學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yǎng)人才由高校的定位決定。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能對人才培養(yǎng)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通過對評價指標權重的設置和調整,可以激勵學生有目的地強化某些素質和能力,從而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為大學生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評價體系,全面地、合理地評價大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可以為大學事業(yè)的建設改革理出一條明晰的線索來。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合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和不斷的完善,將為大學教育提供一個較為可靠的參考,或許能夠為大學教育的改革指引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下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建立是新時代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全新要求,是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理論水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中的要求。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導向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持續(xù)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才能發(fā)揮其最佳作用。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本科應用型人才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相應地制定一套科學性強、可操作性強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是該系統(tǒng)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及評價方法
本文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當今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結構進行剖析,建立了客觀全面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評價方法上,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各項指標進行科學歸類,并運用模糊評價模型,對學生給予客觀的評價。
在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必須包括一些基本素質,本文具體設計為5個一級指標,分別是: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能力素質、人文素質、身心健康素質。每個一級指標分別包含幾個二級指標,具體來說,思想政治素質包括以下4個二級指標:愛國守法、誠實守信、尊重他人、集體觀念;文化素質包括以下4個二級指標:專業(yè)課成績、公共課成績、社會實踐成績、證書考試成績;能力素質包括以下5個二級指標:語言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協(xié)調領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人文素質包括以下3個二級指標:人文社科知識、文藝修養(yǎng)水平、組織表達能力;身心健康素質包括以下3個二級指標:身體健康狀況、體育綜合成績、心理健康狀況。本文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有5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
在評價模型中,有待于引入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等方法科學處理指標數據。隨著高校對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和探討的不斷深入,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也將進一步科學化、規(guī)范化,能夠體現(xiàn)大學生的能力、技術等。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德爾菲法、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基于BP神經網絡的評價法等。本文所選用的評價方法是模糊層次分析法。
為方便對大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給出了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層次結構(見圖1),顯示為四個層次,從上到下依次是目標層、主因素層、子因素層、評價對象層。對于主因素層、子因素層兩層的指標,可以通過分析模糊矩陣結構賦予不同的權重。
三、指標的權重計算
(一)主因素層的權重計算
本層有5個一級指標,設X1、X2、X3、X4、X5分別表示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能力素質、人文素質、身心健康素質5個指標,在征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運用1-9標度法可建立相應指標間的對比矩陣A。其中aij是A的元素,表示兩個指標Xi和Xj重要性程度的比值。
求解矩陣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
A=1 1/2 1/3 2 22 1 1/2 3 33 2 1 4 41/2 1/3 1/4 1 11/2 1/3 1/4 1 1
最大特征值為5.0364,其他特征值均小于0,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為(0.2906,0.4890,0.7881,0.1664,0.1664),對其進行標準化為(0.153,0.257,0.415,0.0875,0.0875),根據矩陣理論及特征值情況,故X1、X2、X3、X4、X5的權重依次為0.153,0.257,0.415,0.0875,0.0875。
綜上,主因素層5個一級指標的對比矩陣和指標權重如表1。
(二)子因素層的權重計算
本層有5組二級指標。以思想政治素質這組指標進行權重求解,其他4組方法類似。
思想政治素質包括以下4個二級指標:愛國守法、誠實守信、尊重他人、集體觀念,依次用X11、X12、X13、X14表示。
思想政治素質下屬4個二級指標的對比矩陣和權重如表2。
同理,文化素質下屬4個二級指標的對比矩陣和權重如表3。
能力素質下屬5個二級指標的對比矩陣和權重如表4。
人文素質下屬3個二級指標的對比矩陣和權重如表5。
身心健康素質下屬3個二級指標的對比矩陣和權重如表6。
綜上,我們在征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建立了同類指標間對比矩陣,并通過對矩陣結構的分析,給出了主因素層和子因素層指標權重的計算結果,見表7。
四、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及應用
通過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各指標權重的確定,在把握科學、簡單、公正的原則下,可建立以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數學評價模型。
其中,F(xiàn)代表某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分,F(xiàn)i代表主因素層第i個指標的得分,Wi代表主因素層中第i個一級指標的權重,F(xiàn)ij代表第i個一級指標下第j個二級指標的得分,Wij代表第i個一級指標下第j個二級指標的權重。
某高校一個二級學院建立綜合素質評價專家組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專家組成員有:院黨總支書記、黨總支副書記、院團委書記、學工秘書、教學秘書、輔導員、任課教師代表2人、學生會主席、班長、學習委員、團支書、學生代表2人,共14人,對學生的19項指標給予成績評定。
對于客觀指標(專業(yè)課、公共課成績),取學生的平均成績作為該指標值;對于主觀指標,專家組通過問卷、案例分析、平時了解等予以成績評定,取平均分作為該指標值。
該院某班有48名學生,隨機選出10名學生的各項指標成績作為樣本,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各項指標成績見表8。
由表8,依據本文建立的數學評價模型,用各項成績乘以對應權重并求和,得到10名大學生4個一級指標得分、綜合素質得分及排名,見表9。
由表9不僅可以得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得分及排名,還可以對單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分析和提升指導,如:學生5的綜合素質排名第一,在文化素質、能力素質、人文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均在90分以上,排名都在前三,望繼續(xù)保持優(yōu)勢,但在思想道德素質上排名第九,有待重點提高;學生1的綜合排名第4,在思想道德素質、能力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得分位于前列,但在文化素質方面需注重提高。
對上述10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情況,通過調查取證和簡單分析,學生各項得分排名和實際情況基本一致。
五、結束語
本文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當今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結構進行剖析,建立了新形勢下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指標權重的確定上,將層次分析法和模糊評價相結合,建立了簡單合理的數學評價模型,使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由定性分析轉為定量研究,并且通過實例驗證,能夠對學生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李海林.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08
[2] 王開.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2011
[3] 廖桂芳,徐園媛.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構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4] 耿云亮.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J].科教縱橫,2011(5)
[5] 唐幼純,范君暉.基于模糊綜合的大學生素質評價方法[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07
[6] 代中逸.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研究[J].企業(yè)導報,2012(14)
[7] 毛軍權.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的設計與評價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
[8] 石昊蘇,韓麗娜.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大學生綜合評價研究[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11(3)
(作者單位:趙春廣,邯鄲學院應用統(tǒng)計研究所,邯鄲學院數理學院;郝英,邯鄲學院數理學院;劉麗英,邯鄲學院應用統(tǒng)計研究所,邯鄲學院數理學院 河北邯鄲 056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