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萌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2
蘇聯(lián)教育家說過:“游戲對孩子來說就是學習,而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是勞動”,可以說孩子終日被勞動所困擾,而游戲對于孩子是最適合的學習方式!如今,互聯(lián)網已參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虛擬的視覺符號將人們籠罩,“視覺”超越了語言限制占據(jù)當今文化的主導,成為其核心,實現(xiàn)了人類文化的變更和蛻變。以網絡為載體視覺形式正以一種摧枯拉朽之勢改變人們的生活、學習習慣、審美情趣等。在世界日益變革的今天,在網絡平臺的刺激下,滋生的新教學模式從某種程度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一直面教學形式。
事實上,網絡媒體是一種可視、可聽、可交流互動的綜合媒體,它為學習者提供了圖、文、聲全功能信息服務,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習者的視聽感官,這樣就使現(xiàn)代學習方式在網絡中的傳播增加了許多輔助手段,用以克服傳統(tǒng)模式的諸多限制。在現(xiàn)實教學中,愈來愈多學生的聽課需求變得“苛刻”,他們期望呈現(xiàn)的是課堂互動的新穎形式、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以及風趣詼諧的教學手段、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為了提高學習者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與快樂,讓學習從自覺變成自然,網絡視覺平臺建構方式對學習者造成的心理、生理感受的研究就變得十分重要。
一、空間:網絡娛樂化快感產生的舵手
眾所周知,生活空間設計的本質是為人創(chuàng)造安全、舒適、宜人和富有美感的、時尚的環(huán)境。在網絡視覺藝術中,視覺藝術原有的空間語言結構方式依然存在,它存在的目的同生活空間的本質并無區(qū)別。只是它兼作為形式語言要素和結構方式存在,運用了點、線、面構筑了二維的空間,形的堆砌形成了層次空間,正負形體對比出了虛實空間,三維造型構成三維視覺,色彩屬性營造出色彩空間。事實上,在虛擬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它們均依然存在。同時,網絡平臺有著遠程、交互性、非線性化等特性,如此就演化成了新的空間語言特色。
視覺研究表明,人在環(huán)境中的行為、心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可以導致人們的行為、心理傾向發(fā)生相應變化。那么,在網絡學習平臺中,對人產生快感的空間方式、舒適優(yōu)美感受其重要性就可想而知。
1、折疊:使空間清晰可見,條例分明
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營建中,折疊處理空間是常規(guī)性手法之一。在有限的空間,可以使得房間、院落、中庭、水體、天橋、步石穿插有序、錯落有致、韻律頻生,讓介入者悠游忘乎于天地間。很顯然,在人的視覺感受中,折疊曲直是消除疲勞,產生快感的形式。在網絡視覺藝術中,折疊式的空間同樣是營建情趣的方式,它是網絡視覺藝術遠程性質在空間語言中的反映。
網絡媒體所具備的遠程性可以將距離相對遙遠的空間產生共時性,使不同空間位置的距離聯(lián)系縮短,同時使顯現(xiàn)于屏幕的視覺空間進行并行式的展現(xiàn),類似異度空間折疊后仍然存在于同一空間,這種形式構造的產生不同于慣常空間結構。學習者在頁面空間之中體驗,虛實相間,層次豐富、相互關聯(lián)、觸視相交,操縱感得以滿足與實現(xiàn)。構筑出遠程化為近程化的空間折疊與不同的學習體驗過程。
2、互動:使空間充滿靈氣,往來清晰
學習互動本指師生、生生相互配合、彼此合作時所帶來的互動關系。是以互動雙方有相同的目標,協(xié)作雙方認識接近,行為配合為基礎的?;赢a生的心理效應較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在學習中,科學的運用互動式一項極為高超的、有效的激勵智慧。在網絡藝術平臺的構建中,通過空間的互動可以使得學習者與教育者的交流實現(xiàn)的審美境界,通過其“擬真”、“陌生化”、“3D立體”的數(shù)字虛擬角色表演藝術特點呈現(xiàn)出 “舒暢”、“親切”、“默契”的特別心理體驗。
空間互動是網絡視覺藝術的交互屬性在空間藝術語言中的映現(xiàn),交互性所構建的空間有別于其他類型空間,它的語言結構形式是集合多形式語言要素模擬構成視觸覺或心理交互空間,可以讓學與教變得暢通,輕松而愉快。在具體的實施中,平臺的構筑可以通過建立視覺與觸覺的交互,使得空間形式語言產生清晰的真實感和沉浸感,使學習者獲得自然形式感知的交互體驗。例如學習者可以實現(xiàn)在多視角的娛樂虛擬空間環(huán)境中邊穿越邊學習、邊娛樂邊學習、邊交流邊學習,虛擬的互動體驗感同真實社會的再現(xiàn),甚至超越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便利而帶來快感;網絡空間的互動體驗也可形成使用者的心理交互空間,它無需在虛擬現(xiàn)實式的模擬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如網站中建設的二維框架網頁形式論壇,雖然結構簡單,卻能產生心理上的虛擬互動空間,實現(xiàn)學習者咫尺天涯的交互體驗,從而讓學習變得輕松自然。
3、轉移:空間延伸的利劍
“暗示效應”在心理學上,是指通過運用間接抽象的誘導方式對人們的心理、行為產生刺激,從而使人們按照某種期望去改變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抽象誘導語”的暗示同樣適用手勢和眼色的暗示以及停頓、提高或放低音量等方法。一般說來,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暗示。事實上,在網絡空間的視覺營造中,這也是常用的手法。
在網絡視覺平臺中,運用空間相互鏈接和跳轉的空間結構方式,使得視覺語言形成了非線性表達。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化教學中的直線敘事、直線理解會被打破,空間感知會產生明顯的錯位與錯層關系。譬如,導航形成的空間轉移,使得頁面不在同一層面流轉,由跳轉形成不間斷的心理假想空間。學習者在學習中向多個空間無限擴展,使得學習的快感在覺審美、觸覺體驗和信息結構等一系列形式感知產生。這就如同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人們在不同的場域中游走、停頓、再啟程、再停頓,將網絡視覺空間的多向、多樣、多變的特殊性質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
二、時間:作為網絡一種可逆的精神
現(xiàn)實時間的流逝,依附社會的發(fā)展,具有較強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線性性質。在視覺藝術中,藝術敘事打破了現(xiàn)實時間不可回溯的局限。影像敘事在蒙太奇的構架下,核心的形式因素是對時間節(jié)奏的處理,時間可以在過往、現(xiàn)實、未來中更替。
視覺藝術的線性敘事結構方式一直被延續(xù),直至視覺藝術中引入了媒體交互技術。的確,媒體交互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的視覺敘事結構方式的線性性質,它使得時間性藝術形態(tài)的敘事語言方法得以產生,在時間的跳轉、循環(huán)、停滯、倒轉等多樣性結構中,整個敘事的秩序得以演進。誠然,雖然敘事時間可以倒置,但這只是新時間序列靜態(tài)、固化的重組方式,敘事并沒有發(fā)生根本的多向性變化。而在網絡視覺藝術中,傳統(tǒng)的單向線性敘事被徹底打破,曾經的時間語言也被動態(tài)化、非線性的雜糅,讓敘事變得有了多向性可能。
從某種角度來說,網絡的這種特質符合了當今審美與哲學觀的,“不確定性”的哲學語系正是支撐當今藝術的一種潮流。學習者身處在現(xiàn)實的語境下,自然十分適應網絡視覺藝術的時間多元特質。在學習過程中,網絡平臺既有時間敘事(視頻教學等)中的線性延展,有媒體交互的非線性(娛樂化學習游戲)中時間位移,媒體交互打斷了時間的線性交流,讓學習者在多個時空通道中轉移,時間敘事有了多向性趨勢。譬如:學習者能力的強弱可以選擇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進度,媒體交互使網絡娛樂化學習產生了時間交互結構方式,影響了傳統(tǒng)“歷時性”視覺藝術形態(tài),構建“一沙一世界”的動態(tài)變化學習空間的時間感知。在即時通信中,人與人的時間交互結構方式更為鮮明,他們的交互方式和態(tài)度決定了在任意時空中時間敘事可以隨時開始和完結。
非線性化的網絡敘事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分割了整體時間的節(jié)奏。媒體交互在提供多向流動的時間敘事結構方式的同時,也使得時間長短變得無法預估。而使得學習者在參與交互方面對時間的整體節(jié)奏就變得很難掌控。媒體交互在時間上的打亂客觀上一方面可以加強娛樂化學習的無意識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聊天成癮等網絡病的形成。
三、秩序
秩序是物體存在的基本特征,藝術家將秩序建構作為視覺藝術形式語言建構的首要法則,將其定義為形成藝術審美的最本源。在網絡視覺平臺構建中,人們通常采用均衡、比例、對稱、節(jié)奏、對比、協(xié)調等視覺法則來調整視覺秩序。以最終建立規(guī)律與平衡相統(tǒng)一的秩序感。學習者睜開眼睛“看”到有著更深刻的含義,“看”的知覺在形態(tài)和色彩的環(huán)境不斷地喚起快感,使得學習變得有了樂趣。網絡視覺藝術在平面組織、三維建構、影像合成等多方面不僅延續(xù)傳統(tǒng)藝術建構原則,同時形成了自身獨有的語言結構方式。
流程是網絡視覺藝術特有的秩序組織形式,它有著視覺、觸覺和信息三種不同流程角度,在實際的操縱中,可以產生視覺傳達、交互體驗和信息傳遞的結果。為了保證先后次序和相互關系,它總是以帶有規(guī)律性、平衡的方式排列顯現(xiàn)。
譬如學習者在瀏覽頁面時,依照視覺規(guī)律,我們的視覺焦點會形成了方向性運動的視覺傳達過程。其時,手在不斷點擊鼠標的過程中,完成了交互體驗觸覺流程,學習者接收到信息,也在這一秩序中實現(xiàn)閱讀信息模塊化。交互元素、視覺元素、信息模塊在流程中的構建形成秩序化關系。網絡視覺平臺給予學習者更多的理想空間狀態(tài)。
由于網絡視覺平臺的非線性敘事、時間交互結構特征與自身屬性,使得視覺流程發(fā)生了無序化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有序中無序”。這些特征導致的多向性流轉交合在一起時,流程就會生成很多子流程。在龐大的子結構體系中,子結構又導致第二、第三,甚至多層結構體系,使得流程變成無序和交合狀態(tài)。在實際體驗中,學習者反復敲擊超鏈接進入多個頁面后,一時無法回到最初的頁面的流程,這就是網絡非線性特征導致的無序化結果。
當然,除了上述特征,造成網絡視覺流程無序化的原因還有交互性特征。交互具有很多“不確定性”潛在的可能,它在很多情況下可以不經意改變流程的既定進程,使得學習者閱讀無序化可能性更大。譬如,每個學習者都有不同的學習目的與習慣,學習者會按照自己的要求快感和要求來在要素之間、網頁與網頁之間、欄目與欄目之間跳轉,原有的流程關系就被打破。學習者完全可以接納一部分流程,也完全可以排斥任何一部分對他產生不了任何快感的流程??梢姡W絡娛樂化平臺在流程設置上,使得學習者在具體的體驗中,“所感”與“所設”流程并非完全一致,這種“有序中無序”的特殊表象給了學習者更多選擇和快感,使得學習開展起來有了更多自主性。
小結
在網絡視覺藝術語境下,空間、時間、秩序等傳統(tǒng)的藝術概念亦構成了其語言結構的主體,這些語言結構正是學習者體驗到豐富的多重形式感知。它是在視覺藝術和媒體技術雙重整合,既有視覺藝術語境的演繹,又有媒體技術語言的拓展,這一系列體征就是對視覺、觸覺、信息等學習信息的直觀感悟。
參考文獻:
[1]王志永 微電影:網絡時代視覺文化傳播的新形態(tài)[J] 《中州學刊》;2014年05期
[2]周鑫 電影中數(shù)字虛擬角色表演與觀眾互動觀賞心理研究[J] 《電影評介》;2013年第06期
[3]張進寶 ?任麗平 ?劉惟民 王念春 視覺文化視角下的網絡學習者特征與需求分析[J] ?《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0年12期
[4]葉津 ?基于心理感受的空間元素探析[J] 《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3年 第08期
[5]秦小平 網絡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新形式[J] 《中小學德育》;2013年 第7期
[6]張娜娜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秩序感——以包裝裝潢設計為例[J] ?《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