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霞
摘 要:從明性互動,在情境表演中促進交流;隱性互動,在增設對象中促進交流;無法互動,在彼此提問中促進交流等三個方面,研究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互動;口語交際能力;情境;提問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7-0048-01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才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有些教師由于對口頭表達能力訓練的輕視,常常對教材中編排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采取置若罔聞的態(tài)度,有的即便有所涉及,也是難以扣住口語交際教學的核心??谡Z交際,顧名思義,就是運用生命個體的口頭表達的途徑進行意見交換、信息分享、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既然是“交際”,就意味著不是一方的獨白,而是對話雙方彼此的溝通與對話。只有緊扣這一點,學生才能在互動交際的過程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一、明性互動,在情境表演中促進交流
在蘇教版教材中,口語交際的設置內(nèi)容在互動性和交際性上相對較為明顯。這主要是教材的編者已經(jīng)意識到口語交際所呈現(xiàn)出來的互動性,因而在話題的設置上呈現(xiàn)出鮮明的對話元素。在教學時,教師就應該順應教材編者的這一匠心,利用教材中出示的相關素材,將這種蘊含在其中的對話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種題材,在中低年級的口語交際中較為明顯。比如一年級下冊“小蘋果樹找醫(yī)生”這個話題,教材出示了這樣的文字信息:小蘋果樹為什么要請醫(yī)生呢?它請了哪些醫(yī)生,分別是怎樣說的?啄木鳥醫(yī)生又是怎樣說的?很顯然,對于這個話題,教材編者故意設置不同的醫(yī)生角色,分出不同的情況,就是為了讓學生在想象以及口語表達的過程中,能夠擁有充分的對話資源和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應該充分尊重教材編者這一意圖,在引導學生想象之后,即刻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表演,邀請學生分別扮演小蘋果樹、老蘋果樹、喜鵲、啄木鳥,依循著教材的對話,將自己想象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整個過程中,學生參與性極高,加上教師事前準備的頭飾與相關道具,學生的興趣空前高漲。而在實踐性的表演過程中,學生從自己表演的角色出發(fā),與其他角色在相應的情境下進行對話,真正實現(xiàn)口語交際過程中的交流與互動。正是教師的教學契合教材編者的意圖,迎合學生心理規(guī)律以及內(nèi)在的認知需求,才使得本次的口語交際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隱性互動,在增設對象中促進交流
教材中有些口語交際的話題設置并不是太明顯,教師在進行內(nèi)容解讀時往往會忽視這一類話題的交互性。這就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時刻關注教材中口語交際內(nèi)容和話題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開掘并踐行交互策略,引領學生在真切的對話過程中提高口語能力,提升口語交際的有效性。以“道歉”這個話題為例,教材中要求學生回憶自身的實際生活,回憶自己做過的錯事,誠懇地向?qū)Ψ降狼浮T诮虒W這個口語交際內(nèi)容時,很多教師常常只關注發(fā)出道歉一方的言語表達,即教學中學生的表達狀態(tài)。事實上,如果一味地讓學生進行表達,而忽略道歉方的角色,就會讓學生覺得這種道歉是一種形式,沒有對象感,進一步降低學生的對話感,從而演變成一個機械的獨白。因此,在教學這個口語交際內(nèi)容時,教師不僅要關注道歉方的言語表達,讓學生能說會道,更要設定承受方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借助兩者之間表達的內(nèi)容,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表達內(nèi)容,才能使得學生的口語交際并不是機械地背誦準備好的詞句,而是基于情境角色對話的內(nèi)容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內(nèi)容,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v觀蘇教版教材,類似于“道歉”這種交互性并不鮮明的話題內(nèi)容并不少見,諸如“祝賀”“勸阻”“安慰”等話題,都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進行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無法互動,在彼此提問中促進交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教師已充分意識到交互性在口語交際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教材中,確實存在著并不能雙向互動的口語交際話題。面對這樣的話題,我們的口語交際將何去何從呢?是該直接放棄交互,還是另謀出路呢?例如“介紹世界名城”這一口語交際話題,就是一個純粹性的知識介紹,無法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人物之間的對話交流。如何才能促進學生在口語層面的交際呢?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分別要求他們從不同的維度進行資料的收集:一個小組收集古都北京的資料,一個小組收集霧都倫敦的資料,一個小組研究花都巴黎……在全班交流時,教師先讓學生以小組共同呈現(xiàn)的方式展現(xiàn)自己小組研究的都市,然后請其他參與聆聽的同學進行提問,將自己關心和小組介紹沒有涉及的問題拋出來,讓相關的小組同學進行回答。在這個問答的過程中,學生之間良性互動,口語交際課堂不再是單獨的個人信息發(fā)布。這一案例中,教師在沒有條件進行交流互動的話題中,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生生提問、回答的方式,將單一的話題呈現(xiàn)出交互的場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斷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口語交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內(nèi)容,應該在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對話互動,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邱娟飛.關于小學口語交際教材建設的問題與探索[J].內(nèi)蒙古教育,2008(12).
[2]謝雄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導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