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
摘 要: 社會實踐活動是幼兒園生活化課程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我們要從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評價等多方面考慮,使活動高效。
關鍵詞: 幼兒教育 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課程生活化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社會實踐活動”在幼兒園中得到更多的重視與推廣,但是,不乏很多“走過場”。專家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對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內容還原為與幼兒生活有關的、感性的、需要幼兒動用各種感官來學習的活動體系,這就是課程的生活化?!闭嬲罨慕逃龖撌亲顏碜杂谟變旱男枰团d趣的,最立足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也是最有利于幼兒獲得有益經(jīng)驗的,最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最有效的綜合活動應該是最生活化的。從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再到今天舉國上下的課程改革,生活化教育的意義已越來越明晰。
一、樹立生活意識,轉變教學觀念
《綱要》指出,幼兒的學習目標應是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學習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幼兒園教學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解決各種問題。因此,我們要樹立教師與幼兒共同生活成長的意識,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理念,喚醒教師的多種角色意識,把幼兒當成共同生活的“孩子”、“伙伴”、“朋友”、“弟妹”,甚至把幼兒當成自己學習的對象和師長,這樣幼兒園教學才能真正進入生活化的實質。
二、捕捉課程資源,選擇生活教材
以生活為基礎,教材作為儲備的學習庫存。以生活為線索和導火線,選擇適合的教材改裝、設計融入生活中。在這里,生活就是課程,課程設置的主人應是幼兒和教師,課程是班本化的。
三、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變教學為生活
既是生活,就沒有固定的形式,有“工作”,有游戲,有玩,有吃喝拉撒睡,有娛樂休息……一切活動沒有課的模式,只有輕松和諧,只有生活中的自然。也就是說,師生在生活中做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把一些發(fā)展目標自然地融入生活中,這樣的情境下幼兒更能主動地學習和探索,更容易接受和獲得一些有益的關鍵經(jīng)驗。
四、結合教學主題,制訂活動方案
1.活動目標的斟酌?;顒幽繕藳Q定著實踐活動行為。教師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應遵循“以幼兒為本”的原則,兼顧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內容,讓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匹配。
2.活動時間地點參與對象的告知。其明確的標注是為了便于教師和家長對活動意向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做相關的準備。
3.活動準備的保證。活動準備是教師成功組織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與保證,教師在做活動準備時更應時刻謹記——“細節(jié)決定成敗”。
社會實踐活動的準備工作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教師自身的準備,二是幼兒的準備,三是社會協(xié)助單位的準備(包括家長準備)。
(1)教師的準備:包括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專業(yè)能力和個人素質等方面的準備。
教師要補充自己的知識量,這樣才能在活動中觸類旁通地解答孩子的提問,并引導和啟發(fā)孩子向未知領域探索。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包括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實踐指導能力等。教師要學會了解、分析幼兒,從其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挖掘活動的深度和難度,并將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轉換成清晰、有條理的語言表達,井然有序地組織和指導幼兒開展活動。教師的個人素質是一個隱性的教學條件,良好的個人素質無形中給了孩子一個榜樣,促使他們學習用善良、寬容、真誠、平等、友愛等心態(tài)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與人相處。
(2)幼兒的準備:包括幼兒自身的知識與經(jīng)驗儲備。幼兒必須對實踐活動的相關內容有粗淺的了解,才能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同時,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幼兒具有外出活動的經(jīng)驗,比如外出活動需要準備哪些物品等。同時幼兒要掌握一些外出活動的安全知識,了解一些自護自救的方法。此外,還要讓幼兒樹立團隊意識,激發(fā)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3)社會協(xié)助單位的準備:其主要內容是與幼兒園密切配合,雙方一起制訂和調整活動方案,步調一致,有條不紊地配合和支持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
4.活動過程的開展?;顒舆^程包括具體的活動內容和時間分配。整個流程需要遵循動靜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因情而變,靈活機智地進行多方位互動。
五、走出活動情境,進行客觀活動評價
每個社會實踐活動結束,教師都要對活動進行評價,即“活動反思”。
1.對教師本身的反思:(1)活動內容反思: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能否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2)教學態(tài)度反思:活動中投入多少熱情,準備是否得當,是否建立平等、和諧、寬松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否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fā)展。(3)活動過程反思:流程是否合理,組織形式是否有利于幼兒探索學習。(4)教學情境反思:思考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否合理、適用,是否促進幼兒主動獲取知識。
2.對幼兒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情況和活動后的成就進行價值判斷?;顒舆^程是否體現(xiàn)幼兒“學習并快樂著”原則,活動效果有無體現(xiàn)活動的多層次、立體型和活動的全面性、可持續(xù)性,讓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三者和諧統(tǒng)一地發(fā)展??从變菏欠耩B(yǎng)成了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習慣,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幼兒是否從“學會”轉向了“會學”的學習方式等。
“社會實踐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不可缺的環(huán)節(jié)與步驟,也是幼兒鞏固所學知識、吸收新知識、發(fā)展智能的重要途徑。讓我們通過挖掘豐富的社區(qū)資源,制訂合理的活動方案,采取互動的活動方式等途徑,使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變得更具操作性和實踐性。
總之,幼兒園的課程應該是生活,給幼兒提供生活實踐的機會,有效促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及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真正成為生活主人。但課程生活化并不是幼兒園教育追求的最終目的,而是幼兒園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多生活、少上課應是課程安排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