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爽
摘 要:現(xiàn)階段,許多高校都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列為必修課?!队嬎銠C基礎》課程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方法和應用技術,同時幫助其解決自身專業(yè)領域內的問題。這就要求學校要加強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探析了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TG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3.128
《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入門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數(shù)據庫基礎、程序設計基礎、信息處理、計算機系統(tǒng)平臺等基礎知識和技術,其核心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利用計算機和計算機技術,解決自身專業(yè)領域內的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研究學生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呈現(xiàn)隨意化、邊緣化、平民化和泛在化等特點。出現(xiàn)該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①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許多學生認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非常“簡單”的,即使沒有教師,自己也能夠學好這門課程;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課程,自己作為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學與不學對自己的作用不大。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缺乏動力,導致《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不甚理想。②學生缺乏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一些教師并沒有準確認識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在教育中的地位,認為只要教會學生一些實用的技術,就能很快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重視《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教學,也沒有認識到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長此以往,許多學生提不起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興趣,教師也缺乏引導和教學的動力,《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逐漸陷入惡性循環(huán)中。
2 加強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2.1 完善課程教學理論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計算思維作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指導性思維方法,不能采用被動教給學生的方法,而應該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和社會活動等,讓學生理解計算思維能力的概念,并在自己頭腦中構建屬于自己的計算思維。在現(xiàn)代《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幫助者、促進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協(xié)作、激勵等方式引導學生加強對計算思維能力的認識和理解。隨著智能搜索技術、Web2.0、知識構建系統(tǒng)等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技術、工具等被應用在現(xiàn)代課程教學中。例如,“關聯(lián)主義”理論、關聯(lián)主義作為數(shù)字時代的學習理論,強調人既是復雜知識的貢獻者,又通過“關聯(lián)”受益于復雜的知識,通過提高學生的“關聯(lián)”能力,能夠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2.2 制訂具有探索性的教學內容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為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便利。教師在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時,應該按照教學大綱,梳理知識單元涉及的計算思維,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分析問題,通過自動化、抽象化分析,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與討論,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2.3 制訂趣味性的教學內容
在編制教學內容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注意《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全面性與趣味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達到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目標。傳統(tǒng)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往往過分重視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而忽略了課程教學實踐性與趣味性的結合,忽視了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F(xiàn)代大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非常強,并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這幾個特點提高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趣味性,增強課程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充足的空間。
2.4 創(chuàng)建共享性、開放性的教學資源平臺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發(fā)展迅速,學校除了要創(chuàng)建閱覽室、圖書館等,使學生獲得教學資源外,還應該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創(chuàng)建共享性、開放性的教學資源平臺,為學生提供多樣的、門類齊全的教學資源,為實現(xiàn)教學的個性化提供可能。教學資源平臺建設一直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難題,通過創(chuàng)建網上學習中心,可為學生提供精品課程平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學生通過教學自評平臺的檢索功能,能夠獲得自己想學的知識;遇到問題時,學生能夠通過訪問共享資源或在線咨詢來解決問題。同時,共享性、開放性的教學資源平臺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2.5 提高教學過程的系統(tǒng)性
現(xiàn)代《計算機基礎》課程已經被列為許多高校的必修課,而且學校會根據自身的特點制訂相應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通過加強教學組織過程的針對性、系統(tǒng)性,能夠將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技術等科學、系統(tǒng)地引入到日常教學中,并針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訂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并針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自己的計算思維進行分析,然后想出解決辦法,得出結論,總結經驗。從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一線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和計算思維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關于計算思維的資源和示例,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萬李,宋梅.淺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J].教學園地,2015(4):37-39.
[2]龔沛曾,楊志強.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計算思維培養(yǎng)[J].中國大學教育,2012(5):51-52.
[3]於建華,凌云.基于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4(17):5-7.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