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友林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學生思維的特點,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地探索問題,享受通過探索而獲得成功的喜悅,由此使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得到激發(fā),主動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講解清楚知識重點,又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效率。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創(chuàng)造性思維 備課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充分開發(fā)潛能,彰顯獨自的個性,提高綜合能力。教師要把學生的興趣點充分發(fā)掘出來,指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會學生利用不同的途徑思考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通過對問題的具體分析最終解決問題,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到既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過程,又關注學生情感的交流和智力的培養(yǎng)過程,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也初步學會探索新知識的方法。下面我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開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會學生利用不同的途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地探索問題,享受通過探索而獲得成功的喜悅,由此使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得到激發(fā),主動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通過問題的思考使學生的思維專注于問題本身,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再引導學生對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諸方面展開想象,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課文的內容需要設置問題,問題設置得好能夠使學生產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學生自然而然地會認真思考,迫切希望知道問題的答案。當然,如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通過對問題的具體分析最終解決問題,那么,學生更樂于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文章中心內容的剖析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提出問題??梢杂芍R點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入手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在合作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達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會學生利用不同的途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了解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特點,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的過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我們要確實考慮各種因素,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的興趣,綜合有利的方面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探究新知識,從而不斷地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小學生的好奇心很重,對形式多樣的、新穎奇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產生興趣,他們的天性就是好動、喜歡問這問那,教師要注意引導啟發(fā)。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fā)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感興趣會非常用心地思考,努力想知道事情的緣由。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應關注一些有趣的問題,以此為背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特點,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的過程,在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學到掌握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充分地表露出來,在自主參與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學生的思維,感受掌握探求知識的樂趣。例如我在教學《少年閏土》這一課,先這樣描述:我國有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發(fā)刷子似的直立著,濃密的胡須成一個隸書的“一”字……學生知道他是誰嗎?通過談話交流,激發(fā)興趣,接著出示課本中的圖,我問:同學們知道魯迅先生的一些情況嗎?引導學生隨著課文學習認識、了解魯迅先生。學生借助本單元導語及資料袋中對魯迅先生的介紹了解魯迅先生,接著描述魯迅先生在回到故鄉(xiāng)時想起他三十年前兒時的伙伴,由此引出魯迅小說《故鄉(xiāng)》中的主人公──少年閏土。通過學生交流,要求學生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少年閏土給自己的印象,閏土講的許多“希奇的事”等方面進行思考,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思考,并在思考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做好備課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上好一節(jié)課,既要講解清楚知識重點,又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效率。因此,教師要重視語文教科書的鉆研,理解教科書的編寫意圖,確立各教學單元、各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找出各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接著根據(jù)教材與學生實際的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語文離不開語言和文字的表述,要掌握一篇新的課文,就必須先通讀課文,注意自然段和文中關鍵詞語的應用,結合教學參考書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中要注意配合課文,充分利用插圖,活躍學生的思維。例如我在教學《17少年閏土》這節(jié)課時,我先請學生從文章中看到兩人初次見面時閏土是怎樣的形象,接著小組進行討論,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純樸、活潑、健康的孩子。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從這里學生學會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知識之間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在舊知識結構中滲透新知識,把新知識自然地呈現(xiàn)給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要努力從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掌握分析、比較、抽象、總結歸納等思維方法。
總之,語文老師要上好課就必須以教學大綱為依據(jù),認真研究教材,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水平,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設置相對應的教學活動方式開展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要用相信學生在不斷成長、不斷在長知識、不斷在提高綜合素質。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文章中心內容的剖析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課堂這一教學平臺,把握學生思維的特點,開展師生雙邊活動,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主動地體驗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