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 要:微課以其短小精悍、形式多樣的特點,在化學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用微視頻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微視頻講解題例,突破教學重難點;借助微視頻演示實驗,深化學生對較難實際操作實驗的理解。
關鍵詞:微課 微視頻 化學教學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已滲透到了日常生產(chǎn)生活的各個領域?!盎ヂ?lián)網(wǎng)+”成為不可拒絕的生活模式、生產(chǎn)模式和學習模式。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慢慢滲透,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軟件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像這樣的特點,具有許多對于教育、教學來說堪稱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這些特性與功能是其他媒體所不具有的,同時還增加了“人機交互”和“立即反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jīng)理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課程”的概念,薩爾曼·可汗的“可汗學院”于2011年將“微課”這一概念傳入中國,由此掀起了研究“微課、翻轉課堂”的熱潮。近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下發(fā)了《關于組織申報“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課題的通知》,由此可見微課研究已經(jīng)成為主流。那么,微課到底是什么?微課如何與日常課堂教學進行對接?微課除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有什么應用?這些都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需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筆者結合化學教學實踐,談談微課的具體運用。
一、什么是微課
微課,從字面上理解,是一種“小型課”,其“微”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容量小,微課在具體應用中可能是針對某些教學內(nèi)容或教學知識點進行的突破性講解,也可以是對一個化學實驗的演示,還可以是對某個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過程等;二是時間短,通常教學都是基于教材的結構來進行的,一般不會將教材中的內(nèi)容段分開,但微課卻可以將教學段分開,形成多個微視頻,一般一個微視頻的時長在5分鐘左右,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知識點的突破。
微課是以“微視頻”(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風靡的“微電影”)為核心的教學方式,是將某一個知識點的突破、某個實驗的演示或是將某一個教學場景等拍成一個“微視頻”。其具有的優(yōu)點很多,比如在一個45分鐘教學時段中,教師通常會將一個教學段的內(nèi)容全部講解完,并且是一次性完成,不具有重復性;但如果將這段教學內(nèi)容進行“分割”,拍成多個教學微視頻,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播放,同時也可以多次重復播放。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選擇并理解教師呈現(xiàn)的教學內(nèi)容,重點學習自己所需要掌握的知識。
二、微課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引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了興趣,學起來更加容易,對于教師來說也就省去了組織教學的過程。一節(jié)課能否順利開展,開頭至關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的方式引入新課。例如,筆者在教學“鐵的獲取與應用”知識點時,在課前剪輯了一段微視頻,集成了兩個場景,一個是鋼廠在煉鋼過程中的操作,出鋼水時的壯觀場景讓學生感到無比的震撼;另一個是高原火車鐵軌出現(xiàn)了裂縫,應用鋁熱反應來焊接鐵軌時的場景。學生看了這兩個視頻以后覺得無比興奮,急于了解關于鋼鐵的冶煉等知識,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很認真地聽課,并展開深入思考。
(二)題例講解,突破難點
在學習一些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時,對學習者邏輯思維的要求較高,而班級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在課堂教學中一部分同學能迅速理解并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但也會有部分同學或是由于基礎不牢固,或是由于上課一時的“走神”沒注意到,對教學內(nèi)容沒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對以后的學習造成消極的影響。如果教師在課堂中引入“微視頻”,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類似的問題。沒能及時理解和掌握教學內(nèi)容的學生,可以通過慢放和重放視頻,對那些未能及時理解和掌握的內(nèi)容進行補救,從而可以提高班級學生學習的整體水平,也可以防止由于課堂教學的“一次性”而讓部分同學掉隊的情況發(fā)生。
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將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數(shù)目相等、電子轉移數(shù)目守恒”的問題熟練應用,并與原子數(shù)目守恒、化學反應中的電荷守恒聯(lián)系起來,是學生應該具有的能力。教師通常會舉出題例來說明這些知識點的應用,但不是所有學生都能一次性掌握,因此筆者將這些題例拍攝下來形成微視頻,讓學生反復觀摩學習。如:向100mL一定濃度的FeBr2溶液中通入標準狀況下33.6L的氯氣,充分反應后溶液中溴離子的濃度為原來的1/3,試求原FeBr2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本題存在兩個難點,一個難點是通入氯氣時的反應順序是先氧化二價鐵,再氧化溴離子;另一個難點是怎么樣通過“電子得失數(shù)目守恒”“原子數(shù)目守恒”“溶液中的離子電荷數(shù)守恒”等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筆者在拍攝微視頻的過程中,應用了電子白板加旁白的方法,學生如果不能一次性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應用的問題,可以通過多次觀看視頻的方法解決。
(三)演示實驗,深化學習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科。教材中描述了許多化學實驗,對于絕大部分化學實驗的安排,教材編寫人員都遵循了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和結論可靠的三大宗旨,但有少部分的實驗可能由于裝置的復雜性、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性存在未知因素,因而不適合在教室進行實驗演示。為了突破教材重、難點,筆者也會設計一些實驗進行演示,讓學生切身體驗和感受。其中有些實驗在安全上存在不確定性,不宜在教學過程中演示,筆者就將這些實驗拍成微視頻,讓學生觀看,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
比如學習“氯氣的制備”,實驗室制備氯氣同時驗證氯氣的性質,而氯氣是有毒氣體,需要加一個尾氣吸收的裝置,這樣一套實驗裝置的搭建就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另外,雖然針對產(chǎn)生的氯氣加了尾氣吸收裝置,但事實上不可能所有氣體都被吸收,最終拆卸裝置時會有少量氯氣泄漏,在相對封閉的教室中,氯氣較難排出教室,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師生的健康。因而筆者將該實驗在實驗室中完成,拍成視頻在教室播放,既讓學生觀察了實驗全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氯氣的實驗室制備和氯氣性質的檢驗,同時又照顧到了師生的健康。再如,濃硫酸在水中稀釋,應當將濃硫酸加入到水中,并不斷攪拌,如果操作過程相反可能會引發(fā)實驗事故,但學生對于這些沒有親身體驗,就不能在頭腦中形成較深的印象。筆者在實驗室采取了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將水滴入到濃硫酸中,觀察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并將此過程拍成視頻,學生觀看后對操作出錯后的后果有了感性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了很深的印象。在后來的學習檢測中,筆者所在班上的學生面對該知識點的考查無一出錯,這也是用微視頻教學取得很好效果的有力例證。
如今,微課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各學校都在慢慢地探索。從化學學科的角度來看,高中化學知識點較多,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來解決知識點多特別是難點多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通過微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相信在教育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微課在未來的教學事業(yè)中必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簦ㄗ髡邌挝唬航K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學)
□責任編輯: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