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平
【摘要】 目的 觀察研究在超聲引導下經(jīng)腘靜脈置管溶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方法 112例急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56例。治療組給予超聲引導下經(jīng)腘靜脈置管溶栓治療, 對照組給予系統(tǒng)溶栓治療。對比兩組的實際療效。結果 治療組肢體消腫率和溶栓率分別為(95.34±8.78)%、(79.26±10.45)%;對照組肢體滴腫率和溶栓率分別為(65.85±10.25)%、(52.27±9.54)%,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超聲引導下經(jīng)腘靜脈置管溶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溶栓率明顯較高, 臨床效果明顯,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置管溶栓;超聲引導;腘靜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01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害正逐漸上升, 其中最嚴重的危害就是血栓容易脫落, 隨血流而導致危及生命的肺動脈栓塞。同時, 也能因下肢靜脈回流受阻發(fā)展為股青腫, 嚴重者會出現(xiàn)下肢肢體的壞死。并且會并發(fā)繼發(fā)性靜脈曲張、皮炎、色素沉著、郁滯性潰瘍等?,F(xiàn)如今醫(yī)學界公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為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1]。目前, 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溶栓, 本院通過在超聲引導下經(jīng)腘靜脈置管溶栓來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治療, 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112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均為2012年3月~2014年12月來本院就診, 臨床表現(xiàn)為單肢腫脹, 其中左肢60例, 右肢52例, 82%患者Homans征陽性, 112例患者均經(jīng)過超聲確診。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56例。治療組男33例, 女23例, 平均年齡(52.5±13.4)歲。對照組男29例, 女27例, 平均年齡(56.4±11.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在治療前均給予抗凝治療。治療組進行超聲引導下經(jīng)腘靜脈置管溶栓治療。手術過程為:體位取臥位, 用18G穿刺針在超聲引導下穿刺腘靜脈。從穿刺針注入生理鹽水確認是否位于腘靜脈內(nèi), 再置入5F刀鞘管, 穿入導絲。經(jīng)導絲將Unifuse溶栓導管(美國AngioDynamics公司)放置血栓內(nèi)至導管近端超過血栓近心端。經(jīng)導管以100萬U/d劑量微量泵注尿激酶7 d, 并經(jīng)溶栓導管行下肢深靜脈造影分別觀察患者第3、5、7天的療效。治療期間注意患者的一般情況和有無嚴重出血等并發(fā)狀況。對照組僅直接在足背淺靜脈處用微量注射泵將尿激酶按同樣的方法劑量治療。
1. 3 療效評價標準 7 d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肢體消腫率和溶栓率。肢體消腫率計算方式:(治療前雙下肢臏骨上下15 cm處周徑差-治療后周徑差)/治療前周徑差×100%。肢體溶栓率計算方式[2]:靜脈暢通程度分為不暢通2分、部分暢通1分、完全暢通0分。溶栓率=溶栓前后評分差/溶栓前評分×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肢體消腫率分別為(95.34± 8.78)%、(65.85±10.25)%, 治療組優(yōu)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的靜脈溶栓率分別為(79.26± 10.45)%、(52.27±9.54)%, 治療組的溶栓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好發(fā)于歐美地區(qū), 但近年來我國的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3]。血栓栓子的脫落致使肺、腦的急性栓塞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 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抗凝治療、溶栓治療以及外科手術治療, 但都存在著治療不徹底、易發(fā)生嚴重的出血狀況以及復發(fā)率高等問題[4]。而導管直接溶栓伴隨現(xiàn)代介入技術蓬勃發(fā)展已成為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新的方法。通過導絲和導管進行物理性開通加上尿激酶溶栓治療下靜脈開通率明顯上升。對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在一般情況良好、預期生存期≥1年、出血風險較小的患者,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推薦導管直接溶栓作為首選治療方法[5]。另外, 導管溶栓治療有著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易恢復且肢體麻木及術后出血等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但由于腘靜脈體表難定位, 常規(guī)穿刺容易損傷腘動脈, 從而造成手術過程中出血較多。而在超聲的引導下就不存在這一問題。
隨著介入技術的成熟與發(fā)展, 在超聲引導下進行導管溶栓治療已逐漸在臨床上得到應用。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 治療組的下肢肢體消腫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治療組的溶栓成功率及溶栓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胡濰青等[6]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 在超聲引導下經(jīng)腘靜脈進行導管溶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具有并發(fā)癥少、操作方便且溶栓率高等優(yōu)點, 與普通的溶栓治療相比, 臨床效果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 王穎, 張曦彤.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介入治療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分析.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3, 22(9):764-767.
[2] 鑒濤, 陳鋆, 秦委委.導管直接溶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分析.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4, 30(6):1006-1007.
[3] 陳浩東.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進展.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2, 14(6):795-797.
[4] 殷敏毅, 蔣米爾, 李維敏, 等.導管溶栓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中期療效.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l, 31(12):1741-1745.
[5]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第2版).中華外科雜志, 2012, 50(7):611-614.
[6] 胡濰青, 孫波, 裴長, 等.超聲引導下經(jīng)腘靜脈置管溶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5, 30(4): 260-263.
[收稿日期:201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