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京
摘 要:問題串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數(shù)學課問題串的設計:一要有思想性;二要有導向性;三要有層次性。只有這樣,才能激活學生思維,引領學生探知。也只有這樣,才能回歸教學本位,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初中生;數(shù)學課堂教學;問題意識
今年夏天,筆者無意間讀到《牽著蝸牛去散步》這篇文章,覺得蠻有意思,感受頗深。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臺灣大學著名教授張文亮。文章大致講的是:上帝叫人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蝸牛盡力向前爬,但半天還只能挪動一點點。于是,人很是惱火,就催逼它,埋怨它,甚至忍不住去拉拽它。但無論怎樣,蝸牛還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人沒有辦法了,只得由著蝸牛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踽踽前行……忽然,一股股花香撲面而來,一陣陣鳥鳴響徹耳畔,一滴滴露珠映入眼簾……這時,人不禁陷入沉思:這一路上竟然有如此美妙的風景,為何我以前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過呢?這篇文章對我的啟發(fā)很大,對于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對待學生與其去逼迫、埋怨、發(fā)火,不如靜下心、沉下身去引導、去鼓勵、去探尋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方法。
我們的課堂(筆者是數(shù)學教師,本文所說課堂特指數(shù)學課堂),很多情況下,都是教師出示題目就讓學生解答。當學生稍感困惑時,教師就沉不住氣了,伸胳膊拉腿,猴急火燎地說:“同學們能不能這樣”,到最后多是包辦代替。我們?yōu)楹尾荒芤浴拔伵I⒉健钡男膽B(tài)帶著學生去徜徉未知的世界呢?當然,我們的學生不是蝸牛,學生的學習自然也不能完全等同于“蝸牛的散步”。說實話,什么都由著學生去發(fā)現(xiàn)不現(xiàn)實,也不可能。這其中確實需要我們教師給他們“點穴”,借他們“一支長篙”。那么,我們應借學生一支怎樣的“長篙”呢?這支“長篙”就是教師為了達到某一目標,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精心設計的有啟發(fā)引導性的問題組。為形象表述,抑或敘述方便,這里筆者稱其為“問題串”。那么,數(shù)學課如何設計有效的問題串引領學生學習呢?下面筆者將平時教學中的點滴體會作一梳理,略談淺見。
一、問題串的設計要有數(shù)學的思想性
無需強調,大家都知道數(shù)學思想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數(shù)學思想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關鍵。我們設計的問題串就要圍繞這個關鍵點。初中數(shù)學課本,無論怎么變化,都會涵蓋分類討論、數(shù)形結合、轉化等思想。同時,問題串的設計要體現(xiàn)數(shù)學思維,這就要求我們站在方法論的高度,用數(shù)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解題。倘能這樣,就能化繁為簡,將抽象的東西變?yōu)樾蜗蟮臇|西。比如,學生在初學分式方程時,因為他們有了解整式方程的基礎,可設計如下問題串:同學們,你們會解整式方程嗎?解整式方程的步驟是什么呢?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有何不同?如何將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通過這樣的設計,自然而然使學生想到已經學過的“去分母”知識,從而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問題串的設計要有明確的導向性
問題串的設計要有明確的導向性或者啟發(fā)性,同時要求語言簡明,指向性明確。這就要求教師要準確地設計問題串,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的問題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要達到通過問題串的引領,學生會用先前的、已知的經驗來解決新的問題。
在教學二次函數(shù)這一知識點時我精選了這樣一道習題:某市政府大力扶持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王紅在市政府的扶持下投資銷售一種進價為每件20元的學生文具盒,銷售過程中發(fā)現(xiàn),每月銷售量y(件)與銷售單價x(元)之間的關系可以近似看作一次函數(shù):y=
-10x+500。(1)當銷售單價定為多少元時,王紅每月可獲最大利潤?(2)如果王紅想要每月獲得2000元的利潤,那么銷售單價應定為多少元?(3)根據物價部門規(guī)定,這種學生文具盒的銷售單價不得高于32元,如果王紅想要每月獲得的利潤不低于2000元,那么她每月的成本最少需要多少元?
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二次函數(shù)問題,學生解決這類生活問題頗有難度,教學時不妨設計如下問題串:(1)進價、售價、銷售量、利潤,這四者有怎樣的關系?你能畫出表格嗎?(2)已知二次函數(shù)的一般式,如何求出它的頂點坐標?二次函數(shù)的頂點坐標和最大利潤有什么關系?(3)已知函數(shù)值,你能求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嗎?這樣的問題串設計就數(shù)學問題轉化為生活化的問題,為學生所熟知,同時,通過這樣的問題串指引,學生很容易解答。
三、問題串的設計要有層次性
教師在設計“問題串”時,要由表及里,層層引領,遞進加深,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習慣,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主線。
這里試舉一例說明。已知:在△ABC中,AH⊥BC于H,D、E、F、分別為AB、BC、CA的中點。四邊形EFDH是等腰梯形嗎?為什么?可設如下問題串:(1)四邊形EFDH滿足什么條件是等腰梯形呢?(滿足DF∥HE且DH=FE時)(2)如何證明DF∥HE呢?(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3)如何證明DH=EF呢?分別用到什么性質呢?(在直角三角形ABH中,DH= AB;EF是△ABC的中位線,EF= AB;故EF=DH)這樣的問題設計不斷追問,不斷鋪墊,層次清晰,具有一定的梯度,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很符合學生的胃口,是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菜,學生解決起來自然也就不在話了。
山再高,只要有臺階終究可達山頂;水再深,只要有長篙自然可“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題再難,只要有問題串引領,學生當然會“心有靈犀一點通”。西方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問題串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不斷探索,才能盤活學生思維,引領學生探知。也只有這樣,才能回歸教學本位,促進學生成長。如何學會設計問題讓學生良性思考,已成為教師不可回避的話題。
參考文獻:
張奠宙,李士.數(shù)學教育學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