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麗
【摘要】為構建生態(tài)課堂,打造積極、活潑、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踐行新課改中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提出“學講方式”理念?;谶@種理念,將其與自主活動學習形式相結合,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設趣味、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完善學生知識與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本文從討論交流活動、游戲表演活動、課題研究活動、實踐探究活動這幾個方面,分析了小學語文“學講方式”理念下自主活動學習形式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講方式;以人為本;自主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學講方式”理念下的自主活動學習形式,目標是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基于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結合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以“學進去”“講出來”為導向,促進學生互助合作、交流探索,展開學生自主學習、討論過程,最終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課堂教學方式。結合自主活動學習模式,通過自主學、合作學、質(zhì)疑學、“講出來”、“教別人”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參與度,拓寬問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升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
一、討論交流活動,促進合作表達
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到生活與生產(chǎn)實踐中,為契合新課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實施“學講方式”下的活動教學,就需要重視討論交流活動的實施。通過選取討論主題,圍繞主題展開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zhì)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反思,學生相互交流思想、方法與意見,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深入拓展與研究,促進學生交流表達與合作探索,進一步完善知識網(wǎng)絡。
如學習《秦兵馬俑》《埃及的金字塔》這些文章時,采取討論交流活動學習模式,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收集整理、歸納分析。學生先自主“學進去”,再在課上與其他同學交流“講出來”,表達自己對這些文物的看法以及這些文化代表的歷史、文化與精神。通過較為寬松的交流討論活動形式,展開自主學習過程,從中感悟文物的美與精神。
二、游戲表演活動,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游戲表演活動是對“學講方式”理念的另一種詮釋,“學進去”與“講出來”不一定要通過平白的語言模式,可以借助游戲、表演模式,實施趣味、輕松、和諧的活動“學講方式”。游戲與表演活動能有效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互助、思考、交流與探究,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如《負荊請罪》一文講述的是戰(zhàn)國時代趙國的上卿與大將軍的故事,文章以劇本的形式呈現(xiàn)。在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時,采用“學講方式”理念下的表演活動形式,選取3名學生分別扮演韓勃、藺相如、廉頗,基于學生的課前準備,在學生表演時,將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性格、故事發(fā)展、表情動作等“講出來”。學生們在觀看后,分小組討論文章內(nèi)容,交流戲劇沖突、人物活動、人物性格特點以及負荊請罪的含義、原因、結果等。通過表演活動,展開趣味、輕松的學習過程,學生們也體會到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以及知錯能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課題研究活動,鼓勵深入探索
課題研究是較為專業(yè)的問題研究形式,小學語文中實施課題研究活動,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深化對語文這門語言學科的理解,體現(xiàn)語文的應用性。課堂研究活動的實施,可以借助數(shù)學、自然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展開資料收集、實驗研究、動手實踐、調(diào)查訪談、實地考察等,通過一系列的方法,積累資料,展開互助討論、總結歸納、反思建構,獲得對某個課題的知識性、方法性總結。
如《大自然的文字》一文,可以結合“學講方式”理念下的自主課題研究學習形式,展開對大自然有哪些文字、文字的作用、文字給予人類的啟示等方面問題的研究。學生們以小組形式展開趣味課題研究,并完成研究報告,以論文寫作形成“講”出研究成果。探討之后,學生們了解到天空的白云預示著晴天,樹木的年輪代表年齡,石灰石看出地殼變遷,花崗石認識冰塊漂移,北極星指引方向,砧狀云幫助飛行員判定天氣,迎春花綻放代表春天到了,等等。通過課題研究活動,深入交流某個課題內(nèi)容,建構知識網(wǎng)絡。
四、實踐探究活動,強化綜合能力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特點?,F(xiàn)階段,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很多學生都不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為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需要激發(fā)學生語文知識的應用意識,鼓勵學生站在語文的角度,發(fā)現(xiàn)語文的作用。結合實踐探究活動,將語文與生活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鼓勵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通過演講競賽、視頻制作、PPT展示、宣傳海報制作等方式,“講出來”問題的解決思路,深入展示語文知識和方法,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實現(xiàn)“學講方式”的互助交流。
如以“關愛自然,保護動物”為主題,展開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訪談研究等,整理資料和思路,展開互助交流與探索。集思廣益,與學生、老師、家長或長輩等進行交流,關于現(xiàn)階段當?shù)氐沫h(huán)境、生態(tài)、自然的破壞情況,進行實踐探究,并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制定出相關解決方案。學生們認真研究《走,我們植樹去》《沙漠中的綠洲》等相關文章,制定出綠色出行、使用環(huán)保產(chǎn)品、退耕還林、減少排放、給動物建立生態(tài)家園等相關舉措,并收集相關圖片,制作成圖文并茂的文章,宣傳對自然和動物的關愛。由此,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將自己對社會、自然的情感“講出來”,強化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學講方式”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自主活動學習形式,踐行了以人為本、建構主義、教學做合一等相關教學思想和理念,真正地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生“教”學。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后,通過互助交流、實踐探索,找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活動學習過程中,完善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循序漸進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建國.小學語文“活動導學”的思考與實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4(7).
[2]任明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