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升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學生的各類作業(yè)均以“超”“上”“中”“下”或“優(yōu)”“良”“及格”“待及格”為等第評價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這種評語簡單快捷,使用方便而且“及格”“待及格”的評價方法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然而這樣長期下去,每天面對著這幾個熟悉的字眼,教師沒了激情,學生沒了動力,嚴重地束縛了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情感……因此筆者嘗試著在學生的各類作業(yè)結束時加上一點自己的看法,作一下簡單的評判、或表揚、或鞭策、或鼓勵等以試著改變這種現狀。
一年來,筆者試著用這種方法評判學生的作業(y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教師的建議、點評正逐步成為師生間溝通的橋梁,學生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積極地表達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喜怒哀樂,學生的成績也有了顯著地提高。
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我使用的評語主要有以下兩類:
一、鼓勵性的評語
此類評語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為目的,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愿望。其多用于作業(yè)較差的學生。比如,我班有一位同學成績特別落后,說話不完整,字寫不好等等。開學伊始,我便在他的第一次作業(yè)上寫到“老師相信本學期,你會以一個新的面貌展現在大家面前!”待其作業(yè)稍有起色時我又在作業(yè)上寫道“看到你的進步老師很高興,繼續(xù)努力,你能行!”就這樣在老師的不斷鼓勵下,他進步了——字寫端正了,書讀的正確流利了,自信心也樹立起來了。
鼓勵性的評語挽救了這位同學,使其一躍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
二、鞭策性的評語
每個班級內總會有幾名學習品質存在缺陷的同學,他們或表現得自負,或表現得馬虎反復無常。自負的同學看不起別人,聽不得批評,而馬虎的同學則要老師的反復叮囑,稍一放松他便會把一切都拋到腦后,如何使這類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及時調整好方向,從而快速地走上正確的航道呢?筆者認為,鞭策性的評語便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途徑。
我班有位同學,各科成績均屬優(yōu)秀之列,所以不論做事、說話,他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為使其認識自己的不足,同時又不傷害其自尊,我便在他的作業(yè)本上寫下這樣的評語:人生的許多失敗源自于自負,只有不斷努力才會有更大的進步!我看到孩子在看到我寫的評語后,不好意思地沖我笑了笑并深深地低下了頭……
對于那些馬虎的同學,我則用嚴厲的語言當頭棒喝,令其明白馬虎的危害和老師的不滿并期待著他的轉變。
當然“評語”不需要人人都下,次次都寫,要做到科學合理的運用。要根據實際,有的放矢,只有這樣,才會發(fā)揮其更大作用。
作業(yè)的“評語”作為一個窗口和學生進行著心與心的交流,它在學生的身上起到了微妙的變化,正如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