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毅
摘 要:實現民族復興需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思想品德課教師的責任重大,因此,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滲透的形式值得探究。
關鍵詞:中華傳統美德;思想品德課;滲透形式
傳統美德滲透是教師在傳授本學科知識的同時,深刻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受到傳統美德教育。具體說來,傳統美德滲透有以下四種形式。
一、直接滲透
現有的思想品德教材本身就是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好素材,通過歷史事件、典型人物,頌揚他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這些內容,教師可以直接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滲透。
在講述九年級第十課第一站《挺起民族的脊梁》時,結合書中“思想驛站”的內容重點介紹魯迅的事跡:魯迅從青年時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赴日留學過程中,認識到改變國民思想的重要性,毅然棄醫(yī)從文,以筆作槍,與黑暗勢力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斗爭,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幟。通過介紹魯迅的事跡,讓學生深刻感悟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
二、間接滲透
可以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奉獻、以天下為己任等方面的傳統美德教育。間接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滲透。
在講述九年級第十課第二站《培育民族精神》時,向學生介紹載人航天精神,使學生了解我國航天科學家具有的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通過學習他們的事跡,培養(yǎng)學生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優(yōu)良品質。
三、隨機滲透
教師根據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滲透。
在講述九年級第七課第二站《加強道德修養(yǎng)》時,及時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在教學中經常運用生動的事例,闡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體會到: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需要提高公民的各方面素質,包括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
四、重點滲透
結合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針對傳統美德的某方面進行重點滲透。
在講述九年級第八課第一站《多民族國家》時,介紹壯族英雄韋拔群、水族英雄鄧恩銘的英雄故事。學習他們和我國各民族人民攜手并肩、共同努力,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做出的巨大貢獻,對學生進行“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的傳統美德滲透。
總之,要把傳統美德滲透真正落實到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際中,真正做到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既教書又育人。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