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微
摘 要: 大學英語作為中國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一直受到學界的重視,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的策略、方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也是學者關注的焦點。本文以西安醫(yī)學院為例,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這一模式進行探討,分析其利弊,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 大學英語 分級教學 四六級考試
一、引言
隨著世界各國相互之間交流的日益頻繁,語言的紐帶作用越來越重要。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全世界有1.4億人生活的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目前有1億以上的人在學習英語,百分之九十世紀檢索系統(tǒng)的信息用英語存儲等。受這一趨勢的影響,英語學習在我國也越來越受重視。中國學生在接受教育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英語學習任務、方法、測試方式,而在進入大學以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和動力就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不僅學生、老師、各高校,就連用人單位也將四六級通過率作為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標準。這些因素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同時影響了大學英語的教學。各個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都從未放棄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于是,受Krashen(1977)的Input Hypothesis影響,分級教學在教學改革下應運而生。因此本文以西安醫(yī)學院為案例,從大一新生中抽樣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英語分級教學的態(tài)度,以此為基礎對英語分級教學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并對分級教學的完善提出建議。
二、關于英語分級教學的調查問卷
在綜合首都師范大學、紅河學院及新疆農業(y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問卷基礎上,筆者設計了一份符合西安醫(yī)學院英語教學實際的調查問卷。問卷包含15道問題,每道題都有三個答案,三個答案均為程度型選項,選肯定的得2分,選否定的不得分,選模糊概念的得1分。筆者為西安醫(yī)學院英語系教師,承擔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此次問卷調查,筆者在大一新生中隨機抽取了50個學生,這50位學生分別來自臨床學院、醫(yī)技系和衛(wèi)生管理系(其中臨床學院學生入學成績最高,其次為醫(yī)技系學生,衛(wèi)生管理系學生成績最低),年齡在18~20歲之間,均為非英語專業(yè),其中25位來自A班,25位來自B班(A班學生英語程度好于B班學生)。筆者在對問卷進行收集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80%的B班學生認為分級教學會對自身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76.3%的A班學生認為分級教學后不能完全跟上課堂進度,50名學生中,78.9%的學生不是很了解分級教學的目的,B班學生中有83.7%認為B班課堂氛圍較差,A班學生中有67.4%認為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夠。
三、英語分級教學的優(yōu)勢和劣勢
1.英語分級教學的優(yōu)勢
(1)分級教學的激勵作用
從心理學維度看,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發(fā)現(xiàn)在被充分激勵后,人所能發(fā)揮的作用比受激勵前高2~3倍。從教育學維度看,約翰·卡洛爾指出成功的教學是依賴教師教學質量、教材與教學手段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生愿意并能花時間在學習上五個量的一個函數(shù),這五個量相互依存、互為一體。學好英語的前提和基礎是對英語的興趣,因此,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檢驗英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方式。同西安醫(yī)學院類似,絕大多數(shù)實行分級教學的高校采用的都是一種“滾動模式”,即通過考試,不同層次的班級會有部分學生發(fā)生變動,這樣無疑能夠使較低層次班級的學生有了積極上進的動力。由此可見,分級教學在激勵學生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2)分級教學的進步性
分級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因材施教”,通過分級,將英語水平大體一致的學生組成整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和能力進行教學,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取得進步。但是這種進步是相對于個體自身而言的,是基于學生原有成績基礎之上的。以西安醫(yī)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為例,在對大一新生進行分級教學后(分為A級和B級),A級各班學生除了在三個學期內學完四冊《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外,還會利用第四學期學習《醫(yī)學專業(yè)英語》,B班學生則按部就班地在兩學年內學完四冊《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這是因為A班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好,對英語學習的需求不再局限在基礎知識上,重點是對語言的使用能力。
(3)分級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由于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存在“一刀切”、“眾口難調”的弊端,教師往往在授課時感到吃力,很難獲得理想的效果。分級教學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同時對于教師而言,能夠幫助其明確教學目的,了解學生水平,使教師對設計課程、講授課程方面更具針對性。西安醫(yī)學院大學英語A級各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會安排布置大量的自主學習任務,通過這些任務如role-play,group discussion等,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交際的能力。B班教師則在教學設計和授課時更注重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將重點放在課本內容上。
2.英語分級教學的劣勢
(1)心理方面
盡管英語分級教學確實能夠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幫助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但是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未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對其心理產生負面影響,挫傷了低一級班級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變得自卑,使部分進入高一級班級的學生驕傲自滿。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后,筆者發(fā)現(xiàn)有70%的B班學生認為在分級教學后,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缺乏積極性,對于英語學習已經不抱希望。
(2)考查方式方面
雖然在教學上提倡因材施教,使用分級教學的方法,但是在考查方式上絕大多數(shù)院校還是堅持“分級不分卷”的方式。大學英語課目前在各高校均為考試課,學期末會以考試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考查。但是出于不同原因,各個采取分級教學的高校幾乎在考查方式上都沒有體現(xiàn)“分級”的概念,這樣一來造成的結果就是高水平班級學生分數(shù)高,試題對其而言缺乏挑戰(zhàn)性,都能考出高分,而低水平班級的學生則相反,認為試題難度大,考試成績低。這樣一來,很難真正實現(xiàn)所謂的“滾動模式”。此種考查方式的公平性值得商榷,給低水平班級教師的授課及其心理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3)教學管理方面
通常分級教學不是按照自然班級進行編班的,打破了自然班的順序。筆者所在的西安醫(yī)學院2013級的每個分級教學班級由來自兩個或兩個以上班級的學生組成,而學校教務系統(tǒng)則以自然班為單位,在期末考試結束將學生成績導入教務系統(tǒng)時,需要幾個教師共同合作,所以無論是在評教評學工作方面,還是在學生管理工作方面,都帶來了諸多不便。
(4)課堂教學方面
分級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在自身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高一等級的班級學生基礎好,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水平,因此課堂教學活動靈活多樣,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導。與此相反,基礎班教學則著眼于語言的基礎知識,課堂教學緊扣課本,以教師的教授為主,學生學習較被動。在課堂教學方面的差異,在某種程度上會增強不同層次班級英語學習的效果。高水平班級因為多種多樣的活動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擺脫教材、傳統(tǒng)觀念的桎梏,認識到英語課不僅僅停留在語法詞匯的講授上,而是包羅萬象、精彩紛呈的。大量的教學任務使得低水平班級的學生仍然專注于學習語法詞匯知識,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導致厭學情緒普遍存在。
四、英語教學的完善
綜上所述,應該用辯證地思維對待大學英語分級教學這一模式。在充分認識其優(yōu)勢的前提下,清楚地看到其弊端,并不斷改進完善。
1.幫助學生認識大學英語分級教學
在實施分級教學前,應該進行必要的宣傳和教育,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指導,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消除學生對分級教學的誤解,使學生意識到分級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和了解學生英語基礎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使其在自身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同時,消除學生的心理落差,避免情緒、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對英語學習的消極影響。
2.完善大學英語考查方式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級別不同,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要求也不同,因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式。例如,在平時成績考查方面,除出勤等常規(guī)項目外,西安醫(yī)學院大學英語A級班的平時成績還包含話劇成績、英文電影配音成績、presentation的成績等,而B級班則包含背誦、單詞聽寫等項目。在期末考查中,應該使用側重點不同的試卷,將教學中的差異體現(xiàn)在考試中。
3.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使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學習教務管理部門應重視這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進教務系統(tǒng),完善分班標準。對英語教師進行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英語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
4.改進課堂教學活動
在不同層次的教學班級適時制定和開展教學活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細化教學大綱,強化對低層次班級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在課堂教學計劃中以精讀為主、泛讀為輔,在保證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適當增加聽力和口語訓練的比重。對于高層次班級的學生,則要注重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五、結語
英語分級教學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改革道路上的大膽嘗試和創(chuàng)新,由于還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但是改革者應當堅信此方法是有理可依、有據(jù)可循的,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有針對性地解決,堅持改革,不斷提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水平,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段雷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面面觀[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149-151.
[2]馮欣,吳菁菁.大學英語分級分課型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39-43.
[3]賈冠杰.論克拉申的輸入假設在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7(3):6-9.
[4]王猛.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探討[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8(8):119-121.
[5]溫紅佳.淺談克拉申的語言輸入假設與英語教學[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5):60-62.
[6]楊雪芳.分級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6):63-64.
[7]鄭建新.輸入假設理論、情感過濾假設理論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J].廣西社會科學,2007(6):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