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球
摘 要: 本文就如何進一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從地理教學特點、分析地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原因及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地理 教學效率 途徑 方法
課堂教學效率在不同學科有不同定義,針對中學地理課堂來說,重在開闊中學生的視野,一節(jié)課45分鐘教師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師生之間互動交流融洽,課堂氣氛活躍,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基本達到中學地理課標要求。地理教師如何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解決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問題,從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地理課堂學習效率,是我們需要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下面談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做法。
一、轉變思想,樹立新理念
新課程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實際,新教學理念的貫徹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直接關系。
初中學生,甚至部分高中學生都認為地理是“副科”,普遍不重視。而且很多農(nóng)村初中沒有專業(yè)的地理教師,都是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教師也不重視地理,可想而知地理教學是什么樣子。所以,首先得讓師生們認識到地理的重要性,教師好好教,學生好好學,讓學生“想學”。
教師要告訴學生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自身包含文科和理科,與生物、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等學科均有聯(lián)系,學好地理可以提高綜合能力。地理對日常生活有用,如天氣預報、地震、泥石流、全球氣候變暖、環(huán)境保護等,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初中學生上第一節(jié)課時,教師就要向學生強調(diào)以上兩點,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對他們自身很有用,同時也要幫助學生認識,體會地理的價值和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想學”。
二、激發(fā)興趣,發(fā)揮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事物感興趣,學習起來就很快,也會學得很好,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之、樂之,其實就是指學習興趣。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學生的課堂效率就能提高。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如講地球自轉時,可以用“坐地曰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兩句詩詞形象說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講天氣時,可以用“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說明夜里下雨了,這就是很明顯的天氣狀況,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可以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述“一山有四季”的景觀。運用古詩文,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又如講宇宙、天體、太陽等知識點時,可以用下面的謎語“說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納,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shù)它明,有它給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火”(北極星),“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夕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太陽),另外,在講中國的城市時,也可以借用下面的謎語,“一路平安”(旅順),“船出長江口”(上海),“拆信”(開封),“空中碼頭”(連云港),“全面整頓”(大理)等。這些謎語本身很有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應用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應用多媒體,提高有效性
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及內(nèi)容決定了它具有空間性、綜合性及區(qū)域性的特點,研究范圍寬廣,研究內(nèi)容復雜、抽象,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是初中生認為比較難的一門課程。而現(xiàn)代教育中最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對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nèi)容、復雜的形成過程等,通過情景再現(xiàn)或創(chuàng)設情境、動畫演示等方法都能予以很好的解決。不但在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介紹我國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時,可以先放一段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視,再用動畫演示“地上河”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很容易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原來是黃河中游流經(jīng)支離破碎、土層疏松的黃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黃土高原,黃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區(qū),由于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慢了下來,大量泥沙沉積于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就這樣,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和影視,既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又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fā)展。
四、注重情感,融洽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激情課堂的主要因子。教師應該多方了解和洞察學情、學生的心理,實現(xiàn)和諧的、平等的、民主的多層次課堂。要有預見性地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給予必要的幫助。當學生出現(xiàn)消極情感或學習不太理想時,教師應對各方面情況進行客觀和有效的反思,積極思考如何應對和改進,增強學生間的了解和溝通,營造活潑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如教學“地圖”這部分內(nèi)容時,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形圖的判讀等,學生對此普遍感到困難,進而產(chǎn)生焦慮畏難的情緒,甚至對地理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教師如果引導得當,讓學生充分自學,課堂上又能組織好合作探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拉他們一把,給他們中肯的并帶有鮮明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那么情形就朝利好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初中地理作為初中課程教學的基礎學科,在初中基礎學科教學中處于十分弱勢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師不夠重視,將其作為小科目對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師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徑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技術研究課題下的初中地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廣大地理教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設計出更有效的教學策略。讓我們抱著吸納革新的態(tài)度,將課堂改革真正落到實處,使課堂教學出現(xiàn)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場面,打造出更高效、優(yōu)質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賈艷華.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學周刊,2013(10).
[2]高恩坪.淺談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效率.文理導航(上旬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