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彥
【摘要】在中職教育的專業(yè)英語教學中,作者發(fā)現,學生對于專業(yè)英語詞匯的學習普遍感到困惑并缺乏解決的辦法。本文試圖通過將元認知策略的訓練引入到學生專業(yè)詞匯的掌握中,研究元認知訓練對詞匯掌握的有益影響,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成績。
【關鍵詞】中職學生 汽車專業(yè)英語詞匯 元認知訓練
一、導言
中職學生英語汽車專業(yè)詞匯元認知研究的背景和意義。作為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職業(yè)教育尤其是中職教育目前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在2011年出臺的《江蘇省中職英語新課程》指出中等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應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機械學習的狀況,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潛能,幫助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因此,“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職業(yè)教育中英語教學的一個熱點課題,“而元認知的培養(yǎng)訓練則以成為解決上述難題的有效杠桿”
詞匯與語音,語法這三大要素共同構成語言。作為語言的基本建筑材料,它是人類表達思想的主要載體。英語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Wilkins)指出缺少詞匯則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哈默也認為語言結構類似于語言的骨架,而詞匯則是語言的器官和血肉”?!督K中職新課程標準》也對學生的詞匯量做出了規(guī)定:在必選模塊,學習2000個左右的基本單詞,會使用800-1000個常用詞匯;在限選模塊,學習與職業(yè),專業(yè)相關的500-600個詞匯熟悉其中200-300個。任選模塊則更大要求,要求學生掌握4000個左右的單詞,500個左右的詞組,能使用2000個左右的單詞,200個左右的詞組。而在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也認為詞匯學習最為重要,他們反映在詞匯方面著力甚巨卻收效甚微,有些同學甚至因為老是記不住詞匯而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最終放棄了英語學習。在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也尤為重要。文秋芳在其所著的《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中指出:在對成績有效的可控因素中,詞匯策略的影響最大,宋康麗指出,學習者如希望在詞匯學習中取得最佳效果,則需要對詞匯學習進行周密的計劃安排,有意思的復習。這些都涉及學習者的元認知策略水平。
而我國目前對詞匯學習的元認知研究大部分集中于高校階段,通過搜索我發(fā)現,與中等職業(yè)學校相關的英語學習詞匯元認知研究文章寥寥無幾,而與專業(yè)英語詞匯相關的元認知訓練有效性相關的研究的更是廖若星辰了。這無疑是與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地位以及專業(yè)詞匯在專業(yè)學習中的地位是不相稱的。
二、文獻綜述
20世紀90年代開始詞匯策略問題的研究就得到國外語言專家的重視。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部分語言學家如Nation和Cohen主要研究詞匯學習的策略本身,他們關注的是策略的種類及其其優(yōu)劣,另外一些語言學家如Sanaoui,Lawson & Hoghen則將關注點放在了詞匯策略的使用對象上,他們著重比較優(yōu)生與差生在運用詞匯策略的異同。
國內對于詞匯策略的相關研究起步于本世紀初期,目前已有許多實證性研究文章出現。在對詞匯元認知策略的研究方面,Gu & Johnson運用問卷調查研究了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研究發(fā)現主動學習與選擇注意等元認知策略對學生的詞匯測試成績或英語測試成績的預測性最強。張穎秋的研究則運用認知心理學與運用語言學的理論將元認知與詞匯教學提升到理論的新高度。同時她還提出了將元認知策略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教學結合的相關步驟和內容,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做出了嘗試。
吳霞,王薔通過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詞匯學習策略調查發(fā)現,元認知策略的掌握在成績較好與成績較差的學生上有顯著差別,元認知策略掌握與學生詞匯的數量和質量顯著相關。丁怡也進行了相類似的研究,結果表明,詞匯學習成功的關鍵不在于學習者運用元認知策略的頻率,而在于是否使用正確的策略。劉春華通過一項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調查得出結論:成功的學習者相比不成功者在于:他們運用元認知策略更加頻繁,他們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從而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陳玉珍就研究對象編制了《普通高中生英語詞匯學習元認知量表》,并通過量表發(fā)現,普高學生英語詞匯學習元認知水平存在顯著差異,量表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元認知的有效工具。
在中職教育領域的元認知策略與詞匯掌握的研究則是在近年才剛剛起步。牟春玲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對中職學生進行英語詞匯的元認知訓練同樣有效,可以顯著提高他們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水平,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
三、研究方案
1.研究問題。本研究試圖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專業(yè)詞匯掌握好與差的學生是否存在元認知的差異。
(2)對專業(yè)詞匯元認知訓練是否有助于提高該部分同學學習詞匯的成績與效率。
2.研究對象。本研究的調查和實驗對象為江蘇常州技師學院2012級汽車工程系系的2個五年制大專班(約為120人),選取其中的60人作為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人進行研究。
3.研究工具。
(1)調查問卷。本研究的調查問卷來自于陳玉珍的《普通高中生英語詞匯學習元認知量表》,此Likert五級量表共設計了正向反向34個與元認知有關的問題,并較好的把握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調差問卷請見附錄。
(2)后測成人大專英語詞匯測試卷。作為實驗后測的成人大專英語詞匯測試卷是由本校歷年汽車英語的測試卷中選取,由單項選擇,正確形式填空兩部分構成,總分為100分。
(3)詞匯記憶個別訪談與心得報告。為了觀察學生的元認知習得,督促學生自覺的進行元認知策略的運用,要求實驗組同學按要求每周完成一篇詞匯記憶心得,匯報自己每天的詞匯學習時間,特別是在詞匯學習中策略運用的情況。同時,每周課間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學生運用策略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四,研究安排
1.實驗過程。實驗為期10周,對實驗組學生進行4次課外集中訓練,分別安排在第1,3,6,9周,每次45分鐘。第一次介紹元認知策略知識及其如何在自主學生中運用元認知策略。訓練實驗對象運用元認知知識識記詞匯。第二次幫助學生評估他們在識記單詞中所取得的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第三次給予實驗對象小測試,比較學生成績,重申元認知培訓的作用和意義。第四次總結和評價本階段培訓,就學生在詞匯記憶心得報告和訪談中的元認知使用進行概括和總結,要求學生在實驗結束后繼續(xù)使用元認知策略來提高自身英語學習效率。
2.數據收集和分析。實驗組學生前測和后測的調查問卷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用來檢驗學生在培訓前后策略使用是否有提高;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后測問卷以及后測的汽車詞匯試卷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來比較學生培訓后策略使用和詞匯使用成績上的差異。
參考文獻:
[1]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quiry.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
[2]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ublishing house.2004.
[3]陳玉珍.普通高中生英語詞匯學習量表的初建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丁怡.外語善學者與不善學者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對比研究[J].外語研究.2006.
[5]劉春華.高職院校英語云認知策略使用狀況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8.
[6]牟春玲.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7]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M].西安市: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8]吳霞,王薔.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詞匯學習策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
[9]張穎秋.元認知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