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前山
[摘 要] 高考壓軸題具有很好的區(qū)分度。解答好壓軸題,是高考獲得高分的關(guān)鍵。文章用種不同的方法對2015年新課標Ⅰ理綜25題進行分析解答,并提出了對今后物理教學的啟示。
[關(guān)鍵詞] 壓軸題 解法分析 啟示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6058(2015)20 0042
新課標Ⅰ理綜25題是物理題目中的壓軸題,縱觀往年的題型,物理壓軸題多半是電學的組合場、復(fù)合場和力電綜合幾種題型,2015年卻一反常態(tài),變成了一個純力學題,這種變化看似出人意料之外,實在情理之中。本文對2015年新課標Ⅰ理綜25題除標準解答外的幾種常見解法作些簡單的分析,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題目】
25.(20分)一長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塊,在木板右方有一墻壁,木板右端與墻壁的距離為4.5m,如圖1(a)所示。t=0時刻開始,小物塊與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運動,直至t=1s時木板與墻壁碰撞(碰撞時間極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變,方向相反,運動過程中小物塊始終未離開木板。已知碰撞后1s時間內(nèi)小物塊的v-t圖線如圖1(b)所示。木板的質(zhì)量是小物塊質(zhì)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及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
(2)木板的最小長度;
(3)木板右端離墻壁的最終距離。
點評: 這種解法是建立在正確的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基礎(chǔ)上的,要求考生能準確熟練地運用運動學公式和牛頓第二定律,并且對各個運動過程的銜接點進行準確分析。小物塊和木板都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哪個先停止,最后相對靜止時的速度方向如何,都要經(jīng)過計算后才能準確判斷。能用上述方法解答本問的考生,說明其基本功很扎實。
解法二:用圖像法求解。
碰撞后,木板向左做加速度大小為a3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小物塊先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減為零后向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均為a2,直到小物塊和木板共速(相對靜止)為止。小物塊在木板上滑動,相對位移為Δx。設(shè)共同速度為v,時間為t3,取向左為正方向,則有:
(本問還可以用動能定理和能量守恒來解,由于篇幅有限,不再詳述)
點評: 對木板的物理過程和運動過程進行分析,明確v-t圖像相關(guān)面積的物理意義,是解答本問的關(guān)鍵。
本題物理過程較多,情景復(fù)雜,運動狀態(tài)分析較難,不同考生能力層次不同,采用的解題方法也不一樣,本題總體上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難度大,是一道有很高區(qū)分度的好題目。
通過本題的解答分析,給今后物理教學的一些啟示。
1.夯實雙基。無論是新課教學和復(fù)習教學,都要注重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運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明確物理量正負符號的物理意義,還要與物理情景緊密結(jié)合,才能快速準確地解答物理問題。
2.加強物理思維能力訓練。
思維是物理的心臟,題海戰(zhàn)術(shù)、模仿學習都不能從本質(zhì)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yīng)盡量把物理思想方法滲透給學生,比如整體法,隔離法,逆向思維法,等效替代法,發(fā)散思維法,控制變量法,歸納法等。
提倡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解歸一等訓練,逐個比較各種解法的優(yōu)劣。使學生明確試題的命題方向,命題意圖,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層次。
3.提升綜合能力是關(guān)鍵。
高考考查的五種能力在試卷中都有很好的體現(xiàn),能力的獲得與提升與平時的課堂教學密切相關(guān),可以采用專題復(fù)習法等,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4.壓軸題多樣化。
壓軸題從傳統(tǒng)的電學題目改為力學題目,并不是從今年才開始,去年的新課標Ⅱ卷就有體現(xiàn),今年新課標Ⅰ卷有變化,應(yīng)該不意外,這也反映了壓軸題內(nèi)容上的靈活性和多樣化的特點,明年或許這種多樣化的趨勢仍將繼續(xù)。我們在高三復(fù)習時要研究高考,關(guān)注高考新動向。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