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靜
數學課的教學特色是充分發(fā)揮其理解功能,講究分析能力,這就要求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克服灌輸思想,積極開展討論交流活動。
多媒體學習動機參與意識以前,我們手拿一根粉筆,腋下夾著一本書,就走進了課堂。而課堂教學還普遍存在著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著、面無表情地看著、唯唯諾諾地舉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灌輸,而缺乏交流,這種狀況對小學教育,特別是枯燥乏味的數學教學極為不利,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改變這種沉悶的局面,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充滿激情,思想活躍,勇于探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讓教科書“活”起來
擺在我們面前的教科書就是教科書而已,不能說話也不會動。但我們可以想方設法利用電教器材如幻燈、實物投影、電腦、VCD、課件等,讓教科書“活”起來,讓“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突出學生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1.誘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因此,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時,才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那么,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藝術,要靠教師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去誘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如在教數學廣角等這些趣味性的數學題時,我設計了猜謎游戲,或者到前面分角色的演一演。這種活動能貼近學生真實生活,最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2.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數學課的教學特色是充分發(fā)揮其理解功能,講究分析能力,這就要求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克服灌輸思想,積極開展討論交流活動。我常常使用表揚和鼓勵的話語來激勵學生,讓他們能夠大膽地表現自己。每一課,都盡量創(chuàng)設大量情景并提供廣泛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進行良好的語言訓練。
3.給每個學生以同樣的表現機會
表現是人實際發(fā)展的途徑。可以說,學生就是一系列行為表現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的。在教學過程中應“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是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及動表情,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的最佳途徑。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這樣學生獲得主動表現的機會,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被調動起來。因此,教師應該給每一位學生同樣的表現機會。因此,教師應該給每一位學生同樣的表現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普遍不愛表現,課堂不愛發(fā)言,久而久之對學習的興趣就沒了。教師要隨時隨地關心這類學生,及時捕捉住他們想表現的瞬間,讓他們表現。對他們的表現要給予表揚、肯定,不要挖苦,打擊,即使回答的不完整,或回答錯了,也要鼓勵他的勇敢,久而久之,他們也會走出封閉的世界,走入活躍學生的行列。
4.把課堂還給學生
“愛”充滿課堂,沒有“愛”的課堂算不上是理想課堂。課堂上師生之間充滿“愛”,課堂才會變得有活力,教師才會游刃有余地教,學生才會自由自在地學;課堂上有了“愛”,師生間才會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學生,學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師的想法;課堂上有了“愛”,教師不會將目光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上,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如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可以說“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學生,不妨滿懷期待地說“你先試試,輕輕地說給老師聽聽”“我就知道你一定行,這不,說得多好、多響亮呀!”……在教師暖暖的愛意中,學生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而自主的學習和發(fā)展。
三、轉變觀念,讓教學方法“活”起來
新世紀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快節(jié)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無聲的。教師上課節(jié)奏要快,以訓練學生的反應、思維與速度。教育學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大多數不超過20分鐘,注意力容易分散。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jié)奏慢,就會出現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不良習慣。為了避免這一點,教師應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用學生能接受的節(jié)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如游戲、唱歌、說繞口令、搶答競賽等,使學生在既輕松愉快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這樣的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知識記憶得特別牢固。
總之,“活”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只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