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佰盈 石新竹
摘要:目前,對于高師鋼琴教學的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高師的鋼琴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不應該只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本文就高師鋼琴教學中的若干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關鍵詞:高師 鋼琴教學 人才培養(yǎng)
我國高師的鋼琴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鋼琴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但是,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日益擴招,學生和教師的比例嚴重失調,那種僅是改變授課的方式的改革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導致教學質量的嚴重下降,教學改革失去了意義。所謂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顯然有著舍本逐末之嫌,不利于素質教學的提高。筆者就高師鋼琴教學進行分析,探討鋼琴教學的理論問題。
現代的教學是追求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教學不僅僅是指知識的積累,更要求學生有新的觀念,具有綜合的素質。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人與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綜合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我們在教學的觀念上要轉換的問題。學生能力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包括學生一般的理解能力,學生在鋼琴演奏中對于音樂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對音樂的辨別和演奏的能力,以及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協(xié)調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習鋼琴的基礎能力。這些基礎的能力中也可以表現出學生自身素質的優(yōu)劣。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是指學生在掌握的現有的知識和技術的情況下,能發(fā)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再次創(chuàng)作出作品的能力,如即興的表演。這是學生對現有知識的個性化的處理。
基于上述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論述,筆者對于現今高師鋼琴教學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第一,高師的鋼琴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僅僅是學到了知識的本身,并不能算是一個好的學習者。真正應該學到的是學習的能力和方法,這樣才能保持學習知識的持續(xù)性。目前的高校教學太注重效率,為了大量的產出人才。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這種教學的模式下,只是單純的知識的接受者,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只是聽從教師的指導,沒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沒有獨立的思考問題。要改變這種禁錮學生頭腦的傳統(tǒng)型教學模式,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提出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然后,要學生針對問題,利用自己所積累的只是來進行反思、交流、完善,最終總結問題。并形成一定的書面材料或者口頭材料,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獨立的思考。
在高師的鋼琴教學中,學生的愛好興趣及自我評價對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很重要。進入到這個階段的學生心智已經成熟,他們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性格,有著自己獨特的喜好和個性,已經具備了進行學習方式選擇的條件。即使是不依靠教師,他們也能自主學習,按照自己的計劃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場所。教師此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目前對鋼琴人才的需求也是更看重人才的素質,需要能夠教學、能夠從事實踐、能夠從事科研的教師。
第二,高師的鋼琴教學應豐富相關的課程內容。以前的高師教學中對教學的曲目的選取,基本上都是練習曲、復調作品、大型樂曲、中小型樂曲。而在實踐中因為時間所限,沒法完成教學任務??梢?,以往保守的授課安排的科學性是值得商榷的。對于師范生來說,不一定非要模仿音樂學院的教學模式,因為本身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的目的是不同的,授課所選擇的鋼琴曲目不一定非要一致。更何況鋼琴的曲目是多樣的,可以選擇各種不同風格的和不同題材的曲目進行練習和授課。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非常的必要。如果選擇更好掌握和駕馭的曲目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高師的鋼琴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以往的教學中較多的是選擇獨奏曲目,演奏的形式單一,學生都是單個的演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如果適當的選擇協(xié)奏合奏等的曲目,更能培養(yǎng)學生鋼琴的綜合能力,加深對鋼琴音樂的理解。學生對這種聲部交織的演奏的運用,更能理解整個音樂作品中器樂與聲樂是有機組合,能夠辨識各個聲部及音色的變化,關注合作者的變化,做出交流與互動,是整個的演奏能夠達到和諧的統(tǒng)一。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畢竟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必須是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才可以。
第三,進一步完善高師鋼琴教學中的理論課的安排。高師的學生在入學的時候鋼琴的基礎多為零。為了在短暫的在校期間更好地掌握鋼琴的課程,就要注重鋼琴的理論課與技能課的有利結合。高師的鋼琴教學中理論課程經常被忽視,比較基礎的鋼琴理論課經常開設的時間較晚,本應該第一學年就完成的,卻開設到第二學年,這對于課程的系統(tǒng)學習和規(guī)劃是無益的。還存在著鋼琴課程與其他音樂課程缺乏必要的聯系。其實,在眾多的樂器中鋼琴的音區(qū)最為廣泛,也是樂器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但是在目前的高師教學中,鋼琴只是為聲樂和器樂的曲目進行伴奏之用,忽視了鋼琴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
第四,高師的鋼琴教學要更多地開展實踐活動。高師的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中小學的教學人才,鋼琴的教學應該更多地依托于實踐。使學生掌握中小學的教學規(guī)律和規(guī)則,這種教學的實踐活動應該貫穿于整個鋼琴課程教學的始終。應該讓學生更早地體驗教學工作,了解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了解教學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了解學習的目的,制定好自己的學習的規(guī)劃和目標,這樣對于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教學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五,對高師的鋼琴教學樹立完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高師的鋼琴教學一定要有相應的教學的成果?,F在的高師教學中,是由負責授課的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效果、學習的潛力來進行考察和評價的。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的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往往更多是教師個人的片面的想法,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不夠客觀。所以,應該引用綜合性的評價機制。應該由全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把形成性的評價和終結性的評價結合起來,形成更加客觀、細化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考核,使教師能夠改進教學的方法,使學生能夠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高師的鋼琴教學應該注重的是學生鋼琴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最重要的是學生掌握學習的技能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具有學習知識的能力,應該摒棄以往的只是注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習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結合的培養(yǎng)模式上來,這樣才能實現高師鋼琴教學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作者簡介:
石新竹,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1]于永祥.突出師范特點著重能力培養(yǎng)——談師范系的鋼琴教學[J].天津音樂學報,1994,(03).
[2]許崢嶸.可持續(xù)發(fā)展觀下的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學改革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
[3]《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學)本科專業(yè)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之《鋼琴課程指導綱要》[Z].2007.
[4]陳丹曦.關于現代鋼琴音樂及其演奏問題的幾點看法[J].人民音樂,2001,(08).
[5]徐錦艷.研究性學習在高師音樂教學中的可行性探索[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