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霞
【摘要】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然而,長期以來的作文教學卻存在著一個極大的誤區(qū),大部分教師只是在習作引導課中以學生為主體,只注重引導學生如何去習作,卻認為改作文是教師自己的事,忽視了對學生在習作評改過程中的參與和培養(yǎng)。本文筆者結(jié)合平時的作文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設性做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 培養(yǎng) 修改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2-0182-02
修改習作對當前的學生來講是最無從下手,頭昏腦漲的事情。但修改習作文卻是提高學生作文質(zhì)量和寫作能力的重中之重。可不少學生不重視修改習作,他們往往都認為寫作文是自己的事,修改作文是老師的事。當作文反饋到學生手里,他們并不關注修改了些什么,老師為什么這樣修改,而只是對老師批改完的作文只是看看分數(shù),大體略讀一下評語而已。
針對這一狀況,我們也不妨用以下方法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讓學生深深地認識到修改習作的重要性。而修改文章的方法多種多樣,無論用什么方法修改,重點是能夠發(fā)現(xiàn)文章的問題,尋找修改點。
一、培養(yǎng)學生每次寫完習作后進行抄前誦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朗讀法。
現(xiàn)代作家老舍說:“為多修改就須多念自己的文章?!笔箤W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可以一面讀,一面靜心揣摩,在讀得不順口,聽起來不順耳的地方隨手做上記號,這是作文自改中的好辦法。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平時習慣以及朗讀時的語感,還有文字上疏忽的地方。為了使學生體會到修改的好處,筆者在教學中要求每次作文必須出聲來進行誦讀進行修改。平時也對照一些語句來認識修改的作用。例如:“經(jīng)過努力,我作業(yè)本上的錯別字大大進步了?!边@樣的修改方法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指導學生養(yǎng)成愛朗讀的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后進行相互交換修改的習慣。
人們都有這樣的心理,看自己的文章發(fā)現(xiàn)不了毛病,而讀別人的文章就能指出很多不足。交換修改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同桌的兩人互看,用鉛筆畫出個性符號或?qū)懮弦庖?,然后再各人看自己的作文,根?jù)他人的意見考慮如何修改。每個人都看一看自己的作文是否經(jīng)得起詰問,經(jīng)得起比較,這一過程能促使參與討論的同學共同思考,進行自我檢驗,但是,最后還要落實到作者本人動手修改上。
三、培養(yǎng)學生寫作后的“過后改”習慣。
我們稱這種方法為“間歇法”或“冷處理?!毙睦韺W家們發(fā)現(xiàn),人們在思考問題形成一定思路后,相隔時間越短重復同樣思路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學生由于寫得時間長,立即改是改不出來的,當學生重讀或思考幾個月或幾個星期之前的習作,他們就能比較客觀地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并在修改中得到提高。
四、培養(yǎng)學生寫作后應用重點方法進行修改習作。
一是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修改文章應當按照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的順序。葉圣陶說過這樣一段話:“檢查咱們自己寫的東西或者斟酌人家寫的東西,看它妥不妥,完整不完整,要不要修改,怎么樣檢查?怎么樣斟酌呢?也無非像閱讀的時候一樣,看它從哪兒出發(fā),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直到它的終點,凡是脫空一段的地方或是走上歪路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這關系到全篇的中心思想,所謂檢查和斟酌,主要的著眼點應當放到這上頭,其次才能看用詞妥適與否。二是由習作整體出發(fā)修改局部。整體由局部組成,在一個整體中,局部應當服從于整體。在修改中,要有整體觀,對于局部的修正一定要從整體出發(fā),如果某個局部是完美的,然而在整體中顯得不協(xié)調(diào),我們就應當舍去這樣的完美。老舍說:“文章正像一個活東西,全體都勻稱調(diào)諧就美,孤零仃的只一處美,跟全體不調(diào)諧就不美?!北确秸f,一個人長得并不美,服裝也不整齊,可是戴了一頂極漂亮的帽子,那能叫他變成美人嗎?修改文章總是一詞一句地進行,但是,它必須是在從整體出發(fā)這個前提下進行的。學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只有在反復修改過程中才能鞏固。我們在指導學生作文的時候經(jīng)常應當采用反復修改,不斷深化學生認識的方法,這樣做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責任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養(yǎng)成了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學會正確使用語言文字,認真寫好作文的良好習慣。在這里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秘籍,就是把每周周一的語文課拿出來作為習作修改課,讓學生在組內(nèi)自改或者互改上個周末寫的周記,改完后再分組匯報優(yōu)秀的習作。過后,我把他們的佳作都張貼到學習欄中。每到這時,學生的眼里總是充滿了喜悅,因為他們感受和體驗到了修改習作成功的歡樂。這樣做既使學生養(yǎng)成了修改習作的好習慣,又提高了學生對習作的興趣,把習作變成一件他們喜歡做的事。
五、組織培養(yǎng)學生為自己編習作冊。
此項活動方法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單位,在學期結(jié)束時,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中挑選比較滿意的,集中經(jīng)歷進行修改入選成冊。這樣一般都會重新發(fā)現(xiàn)修改的問題,并在修改中得到提高,經(jīng)過兩三年之后,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作文選。另外,在鼓勵學生在修改的時候,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使用增、刪、換改的修改符號,絕不可胡涂亂抹。
總之,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需用“細水長流”的方法堅持去做,如果淺嘗輒止,那就會輕易地放走了一個重要的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也需要一番踏踏實實的功夫,要逐漸教會學生從立意、選材、結(jié)構(gòu)、表達方式、語言運用等諸多方面看一看,想一想,改一改,把文章寫得更好。如果我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能將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切實抓住、抓實、抓好,將會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莊永瓊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J] 如何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 2003-07-15
[2]余鴻山 考試周刊[J] 讓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 2011-05-13
[3]李月英 吉林教育[J] 如何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 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