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
摘 要 探討影響網絡化教學推行的因素,建立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FAHP方法對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對充分利用高校教學資源和培養(yǎng)人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網絡化教學;FAHP;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6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7-0049-02
1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化教學在高校的教學中占據(jù)了一定的地位,因其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和豐富的信息量對學生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良好發(fā)揮的優(yōu)勢而逐漸受到各高校重視。目前,有些高校根據(jù)實際經驗選擇試點課程推行網絡化教學,然而針對某一課程推行網絡化教學的可行性沒有相應的評價體系,選擇哪些課程進行試點也就沒有標準。通過對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建立推行網絡化教學的評價決策指標體系,并采用FAHP方法進行評價及可行性研究,為各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決策提供理論依據(jù),同時對高校選擇網絡化教學試點課程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 高校網絡化教學的含義
目前的網絡化教學的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主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借助計算機和高校網絡學習平臺,對學生的理論學習和認知有重要意義。它以網絡技術為平臺,主要組成部分有多媒體網絡學習資源、網上學習社區(qū)等,是一種充分體現(xiàn)學習者主體地位的、全新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
3 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高校中推行網絡化教學可以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的信息量小、教學單一等不足,發(fā)揮網絡化教學的特點,充分營造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筆者從高校設施設備完善程度、課程特點、學生的自身素質三個方面具體分析影響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決策的因素。
高校網絡化教學基礎設備完善程度 網絡化教學的前提是需要計算機輔助、學校網絡平臺的建設,以及學習資源設備支持,因此,推行網絡化教學的設施設備完善程度的關鍵是資金投入、人員配備、技術支持三個因素的程度。
高校的課程教學特點 教學課程所具有的自由創(chuàng)新、邏輯理論、探究性程度越高則實施網絡化教學的可行性也就越高。因此,高校在推行網絡化教學時,要考慮根據(jù)課程的自身特點適不適合網絡化教學。
高校學生的自身素質 網絡化教學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要求較高,因此,對高校學生的特征分析也是很重要的,學生自主性較高,創(chuàng)造性強,積極性高,那么推行網絡化教學就具有實質性的現(xiàn)實意義就越高。
4 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的評價及可行性研究
建立高校網絡化教學評價的決策指標體系 根據(jù)對影響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的因素分析,建立高校網絡化教學的決策指標體系A,第一層三個指標因素(設施設施完善B1,課程點B2,學生自身素質B3);第二層九個指標因素(資金投入C11、人員配備C12、技術支持C13,自由創(chuàng)新C21、邏輯理論C22、探究性C23,自主性C31、創(chuàng)新性C32、積極性C33)。
基于FAHP的評價決策方法 根據(jù)FAHP的基本原理,首先,分層次對下層元素進行兩兩比較,獲得比較矩陣C=(Cij)n×n。對于所有的比較評價矩陣B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比較矩陣。通過比較矩陣計算優(yōu)先級矢量P,P=(P1,P2,...,Pn),即:
(1)
其次,為了檢驗比較矩陣的一致性,在層次分析法中引入判斷矩陣最大特征值根以外的其余特征值根的負平均值,作為度量判斷矩陣偏離一致性的指標CI,即用:
CI=λmax-n/n-1 (2)
當隨機一致性比CR=CI/RI<0.10時,認為該矩陣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調整矩陣元素取值。由此得到各矢量組成評價矩陣:
E=(P1,P2,...,Pn)T (3)
再次,由式(3)為每組元素對其上層某一元素的權重向量,根據(jù)此結果,需要計算各個元素對總目標的合成權重,可以得到n層遞階結構的指標因素層相對于總目標層的合成權重矢量為:
(4)
最后,決策矢量是通過對評價矩陣的各個指標元素進行加權獲得,根據(jù)式(3)和式(4)計算得到每個課程推行網絡化教學的可行性決策,矢量B:
B=W·E (5)。
5 實例研究
某高校在推行網絡化教學時,需要考慮英語、運籌學、馬克思主義、國際物流這四門課程實施網絡化教學的可行性并確定實施網絡化教學的課程。
計算指標體系中的相對權重 根據(jù)指標體系,結合式(1)~式(3)建立分層次初始判斷矩陣。并運用MATLAB獲得權重值,如表1~表4所示。
高校推行網絡教學化評價的綜合權重 根據(jù)驗證,四個矩陣的CR值分別為0.03、0、0.01、0.05,都小于0.1,符合一致性要求。因此,進一步根據(jù)非相關因素權重為0的原則,由式(4)計算得到各項指標相對于目標層的綜合權重,即:A-C11為0.43,A-C12為0.1,A-C13為0.07,A-C21為0.07,A-C22為0.07,A-C23為0.14,A-C31為0.03,A-C32為0.01,A-C33為0.05。
高校網絡化教學的可行性決策
1)針對各課程實施網絡化教學,在高校中選擇校領導、教學領導、專業(yè)任課教師組成專家組評審團,針對各個專業(yè)課程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指標體系的九個因素進行評價打分,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整理獲得評價因素的一組本數(shù)據(jù)(滿分為10分,分數(shù)由10到1可行性程度呈遞減趨勢),四門課程在九個因素的打分分別為:英語(8,9,8,8,8,9,9,7,9);運籌學(7,6,6,7,7,9,7,9,8);馬克思主義(7,6,6,4,5,6,5,3,5);國際物流(4,2,3,4,
3,4,4,4,3)。
2)高校網絡化教學的可行性結論。高校網絡化教學的可行性決策模型:
R=B×G (6)
式中,R=(r1,r2,...,rn),為項目n個課程實施網絡化決策的綜合指標結果向量;B=(B1,B2,...,Bm),為m個風險決策因素指標的權向量;G=(Gij)m×n,為各課程各項指標的無量綱化數(shù)據(jù)矩陣。rj越大,對應課程實施網絡化教學的可行性越大,即優(yōu)先程度就越高。
根據(jù)式(6)計算得出各個課程實施網絡化教學評價綜合決策結果,英語課程8.32,運籌學課程7.10,馬克思主義課程5.10,國際物流課程3.50。再結合可行性評價標準(7.9分以上為可行性高,4—7.9分為可行性中等,1—3.9分為可行性低),得出該高??蛇x擇英語、運籌學,這兩門課程推行網絡化教學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6 結束語
利用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評價及可行性決策指標體系,為解決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評價和選擇試點網絡化教學課程提供參考,對高校推行網絡化教學的評價及可行性決策程度提供提供理論依據(jù)?!?/p>
參考文獻
[1]劉建航.高校課程網絡化與實踐教學融合的路徑探討[J].教育探索,2014(12):23-24.
[2]運籌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3]王玉海.網絡化教學的模糊綜合評價[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