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梅
摘 要:作文是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生活的統(tǒng)一體,它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手段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思路,指導學生習作,不斷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作文教學 感受生活 積累生活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我認為作文是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生活的統(tǒng)一體,它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
一、感受生活
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認識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獨特的、敏銳的觸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發(fā)現(xiàn)美,進而去表現(xiàn)美,讓作文回歸生活,讓個性回歸作文。
(一)注意觀察
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興趣,訓練觀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學會用語言總結自己的觀察、探索的內容。學會在自然界中觀察動物,觀察大自然,在課上觀察科學實驗,在美術課上學生寫生、臨摹、制作各種小物品,設計喜歡的東西,既學會認識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繪物體形態(tài)、色彩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在體育課上學會觀察描繪把握動作,增強動作的協(xié)調性。
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小學生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銳的感悟力。熱愛生活,心中的話才會淌出源源清流。 對生活觀察得越細致,描寫的事物越生動形象。有的同學提筆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來,一氣呵成,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勢,究其原因,便是在積累上下過功夫,材料儲備豐富。
(二)善于積累
只有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在寫文章時把這種積累化為優(yōu)美的文字。因此,有積累,才能表達,才能有感而發(fā)。
1.充實生活,豐富生活內容
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五彩繽紛的, 因此,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閱讀有益書籍是有效地積累材料的方法?!闭Z文教師要不斷地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喜愛生活。比如:在學習了《觀潮》這一單元后,習作寫景點或景物,帶學生走出教室,去看、去體會,體會到了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
2.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
有了充實的生活,豐富的活動內容,并不等于學生就有了積累。
首先,在平時要求學生準備積累本,指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搞搞摘抄,積累詞語;讀讀文章,找到“寫作的模樣”。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現(xiàn)象,抓住細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動腦筋思考,寫成日記。這也是平時積累素材的結果。經常練筆寫日記,不僅可以增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和習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積累作文素材,豐富寫作內容。
其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積累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種指導寫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名言名句,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和精彩片段,積累課內外、國內外的優(yōu)美詩文,積累文學文化知識等,并且經常在課上交流,不定期地對學生積累的內容進行檢查,了解學生積累、掌握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循序漸進的閱讀、摘記、背誦,學生的語感有了明顯提高,而且閱讀能力大大提高,表達能力也有較快的增強,學生的寫作也得心應手了。
二、多種感官綜合利用
(一)要讓學生會說作文
要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首先要強調說的能力,這是寫話的基礎,有話可說,才有話可寫,說得精彩,才會寫得繪聲繪色。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得從小學一年級抓起,讓孩子們說熟悉的詞語,用喜歡的詞語說一句完整的話,要求一句話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達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語文教學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練習說一句簡單的話。學生說:“下課了,同學們有的跳繩,有的投沙包?!倍煸絹碓嚼洹?。 “樹葉越落越多”。
要讓學生說好話,就要教會他們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有一些同學害怕寫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其原因大都是對生活缺乏觀察,或是不習慣于思考。殊不知,大千世界、學校和家庭,叩擊我們心弦,引起我們關注和興奮的事時有發(fā)生。 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寫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長流不息。觀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獲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由說到寫,寫好日記
如果“說”是手段,“寫”才是目的。積累素材,由易到難,寫日記是提高小學作文的必經之路。
1.持之以恒
要使學生真正掌握、運用日記這一文體,還需要我們老師在四至六年級,連續(xù)不斷,持之以恒地進行日記的訓練指導,使學生形成記日記的習慣,幫助學生鞏固運用所學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及記敘描寫的能力,并為作文積累豐富的素材。
2.循序漸進
一是在訓練中對學生記日記的數量要求達到循序漸進。對學生來說,只要求在一定時間內記記日記,四年級時可規(guī)定每周每人至少寫三篇,老師要定期在一定時間收閱,形成慣例。二是在訓練記日記的內容上要循序漸進。因小學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都各不相同,因此,第一學段的學生只要求他們把句子寫通順,第二學段的學生應把訓練的重點放在格式的規(guī)范和怎么記一件事情上,第三學段放在要有一定的條理上。這樣,使學生的日記訓練由低學段向高學段不斷地發(fā)展。
3.讀寫結合、以讀助寫
(1)加強課外閱讀,才能不斷培養(yǎng)想象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重視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生動的、有趣的寫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一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課外多讀書、多觀察、多交流,廣泛涉獵歷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而且會產生描述、書寫的強烈愿望。二是多開展一些相關活動,如讓一個組的學生把自己最近在課外書籍中讀到的優(yōu)美詞句或精彩片斷背誦給其他學生聽,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
(2)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制作生動的教學課件,這樣讓學生在音樂、動畫的氛圍中進行朗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張志和的《漁歌子》時可以在音樂的伴奏下閉著眼睛聽著音樂心理想象古詩詞描述的優(yōu)美畫面,然后在睜開眼睛輕聲誦讀,體會古詩詞的韻律。
總之, 教師應指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去實際應用,寫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手段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思路,指導學生習作,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傊乩碚n的導入設計具有很強的藝術性、目的性,要貼題而行,方法可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應該在符合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要巧妙、新奇有藝術,且簡潔明快,啟發(fā)性要強,這樣的導入才能激發(fā)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自主地進行探究性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