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丹
關鍵詞:引文分析;學科化知識服務;學科館員;用戶需求
摘要:文章運用引文分析法,結合東北財經(jīng)大學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的實踐探索,對學科化知識服務中的用戶論文進行分析研究,并在數(shù)據(jù)分析基礎上,探討用戶文獻信息需求的方向和特點,旨在為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深入研究帶來啟發(fā)。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5)03-0119-03
2011年9月,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ACRL)發(fā)布的《學術型圖書館的價值:一項綜合性研究綜述和報告》和Janet R·Cottrell 發(fā)表的《我們能做什么? ——將學術圖書館的目標與機構的使命結合起來》都提出相同的觀點:在當代信息環(huán)境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學術型圖書館應將自身戰(zhàn)略發(fā)展與服務的機構或用戶需求緊密相連。于是,學科化服務應運而生。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是以學科館員的專業(yè)知識為基礎,針對用戶在知識獲取、知識選擇、知識吸收、知識利用、知識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需求,為用戶提供所需專業(yè)知識的服務。學科化服務強調服務的個性化、主動性與專業(yè)化,強調知識的增值,能夠有效支持知識創(chuàng)新與知識應用。
教師是承擔高校教學與科研工作的主體,其文獻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科化知識服務的方向。學科館員對其需求進行量化分析是提供知識服務的基礎,也是建立學科館員制度的重點與難點。本文在眾多信息需求調查方法中選取數(shù)據(jù)獲取相對迅速準確的引文分析法,針對學科用戶CSSCI論文進行統(tǒng)計分析,探索用戶文獻信息需求方向,希望能夠為今后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的發(fā)展提供新思路。
1學科化服務的研究背景
學科化服務作為一種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全新服務模式引入我國已多年,并在國內(nèi)高校圖書館中得到了廣泛開展。學科化服務改進了圖書館與學院和學校領導的關系,促進了圖書館與學術界的交流。近年來,學科化服務及學科館員2.0、IC2 等嶄新理念的出現(xiàn),探索性建立了學科化服務發(fā)展目標與服務機構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相契合的任務機制,表明學科化服務已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深入的發(fā)展階段。
2東北財經(jīng)大學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必然性
2.1主動為用戶提供學科化服務是圖書館自身建設發(fā)展的需要
信息社會知識經(jīng)濟的發(fā)展決定了作為上層建筑的圖書館的變革和轉型——要求圖書館必須以信息社會特有的工具手段為用戶提供極為快捷的服務。近年來,東北財經(jīng)大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快速發(fā)展,要求圖書館必須對以往的服務與管理進行創(chuàng)新,所以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化服務是大勢所趨。
2.2新館正式投入試運行是實行學科化服務的必要條件
新圖書館實行藏借閱一體化的全開放大流通管理模式,配備了目前最為先進的數(shù)字化平臺、網(wǎng)絡設備以及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新館的建成及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圖書館的硬件和軟件條件,使圖書館的功能和價值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為學校教學和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公共服務平臺,也為圖書館開展學科化服務提供了必要條件。
3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科文獻需求現(xiàn)狀分析
3.1研究方法與樣本選擇
引文又被稱作參考文獻,是作者在撰寫論文時借鑒和參閱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文獻目錄。引文分析法就是運用各種數(shù)學及統(tǒng)計學方法對分析對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現(xiàn)象進行分析的一種信息計量研究方法。利用引文分析法對用戶群論文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以獲得用戶文獻需求相關的許多指標,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說明用戶文獻需求的主要特點。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是教育部評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利用CSSCI可以更準確分析學科特色,全面促進科學研究。本文選取學科用戶1998—2013年被CSSCI收錄的219篇論文作為樣本,運用引文分析方法,對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對比。
3.2統(tǒng)計結果分析
近年來,圍繞“建設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財經(jīng)大學”的發(fā)展目標,學科用戶的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競爭力得到了不斷提高。CSSCI數(shù)據(jù)庫統(tǒng)計結果顯示,1998—2013年共有219篇論文被CSSCI收錄。筆者使用EXCEL等分析工具按年代統(tǒng)計了論文的產(chǎn)出趨勢。結果顯示,論文數(shù)量總體呈上升趨勢。
3.2.1引文量分布。引文量是指論文引用參考文獻的數(shù)量。引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對本學科或相關學科信息的了解和吸收的程度,也從側面反映出論文的質量和信息量。本文統(tǒng)計的219篇論文中,總的引文量為2,747篇,篇均引文量為12.5篇,其中最高引文量為41篇,最低引文量為0篇。據(jù)國外統(tǒng)計,大約90%的期刊論文列出了被引文獻,每篇論文所引證的參考文獻平均為15篇,其中約有12篇來自定期刊物。此數(shù)據(jù)表明本學科用戶吸收和利用文獻的能力接近國際平均水平。
3.2.2引文語種分布。引用文獻的語種反映了論文作者對不同語種文獻的需求狀況。某一語種的文獻被引證量越大,說明該語種比較重要和常用。對引文語種的統(tǒng)計分析,有助于了解用戶對不同語種文獻的需求程度,從而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學科化服務。本文統(tǒng)計的引文語種分布情況為:中文文獻1,523篇,占引證文獻總數(shù)的55.43%;英文文獻1,223篇,占44.52%;其他語種文獻1篇,占0.05%。學科用戶論文的英文引文所占百分比很高,說明該學科用戶對英文文獻的需求量很大。隨著學科建設深入發(fā)展和學科科研水平顯著提升,對外文文獻的需求會大幅度增加。
3.2.3引文年代分布。引文年代分析是從時間角度統(tǒng)計分析用戶對不同年代文獻的利用狀況,具體情況見表1。
3.2.4引文類型分布??茖W研究中引證的文獻面很廣,有期刊、圖書、會議論文、學位論文、研究報告等。對引文類型的分析有助于了解用戶信息來源,確定不同類型的文獻對科研的參考價值,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打下基礎。統(tǒng)計顯示,用戶引文主要以期刊和圖書為主,這兩種類型引文綜合所占比例高達89.11%。這說明期刊和圖書能夠提供大量信息,及時反映科研動態(tài),對于本學科科研的參考價值很大。此外,其他文獻所占比重雖低,但學術利用價值卻不可低估,比如一些研究報告及官方網(wǎng)絡資源就受到本學科用戶的高度重視。
3.2.5高頻引文期刊分布。期刊的被引頻次反映了科研工作者對期刊的重視程度以及期刊在科學發(fā)展和交流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對引用頻次較高的期刊進行分析可以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更可以揭示本學科用戶經(jīng)常關注的對象。統(tǒng)計顯示,被引頻次高的中外文期刊都是質量很高的核心期刊。熟悉這些期刊的相關特征和館藏情況,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4創(chuàng)新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工作的相關舉措
4.1建立學科資源建設服務模式
資源建設是高校圖書館提供學科化服務的基礎。圖書館相關人員應在了解各學科文獻資源主體分布狀況的基礎上,對各學科資源進行收集、歸納、分析,通過各種交流方式實現(xiàn)圖書館與各學科科研教學人員的互動交流、實時溝通。東北財經(jīng)大學圖書館依托現(xiàn)有文獻資源,通過嘗試建立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科知識庫,初步實現(xiàn)了重點學科專業(yè)文獻資源全面保障、其他學科專業(yè)基本保障的文獻資源建設保障模式。
4.2開展基于用戶需求的服務內(nèi)容
面向科研機構的學科化知識服務強調滿足用戶需求,發(fā)現(xiàn)、跟蹤并不斷激發(fā)用戶的信息需求。所以研究用戶信息行為變化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是開展學科化知識服務的必要前提。學科館員可以將引用率較高的文獻挑選出來,形成學科專題匯編資料,以供更多的用戶參考,這既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又推動了知識服務工作的開展。
4.3開展側重點不同的學科化服務
圖書館應根據(jù)不同用戶的需求特點開展側重點不同的學科化服務。通過經(jīng)常性服務科研用戶潛在的信息需求,保持學科館員與科研用戶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在圖書與期刊資源的績效評估、讀者薦購過程中,向資深學科用戶征求意見和建議。
4.4構建嵌入科研過程的服務機制
根據(jù)高被引期刊的分析,可以熟知學科的熱點問題和發(fā)展趨勢,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同時也為嵌入科研過程的學科化服務打下基礎。筆者所在圖書館的學科館員通過用戶提供的論文題目、出處等信息,檢索其論文被國內(nèi)外著名數(shù)據(jù)庫收錄以及被他人引用的情況, 并出具圖書館檢索證明, 為科研人員研究成果的獎勵提供評價依據(jù)。此外,圖書館還陸續(xù)嘗試開展學術成果比對研究報告、學科發(fā)展趨勢分析、重點學科甚至學科帶頭人的學術影響力的統(tǒng)計和分析等學科化服務專項報告。
5結語
雖然引文分析能夠揭示用戶對文獻信息的需求,但在實際工作中,用戶參閱的文獻量遠大于參考文獻所列出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尋求更全面的分析方法。相信隨著學科化服務工作的不斷創(chuàng)新,東北財經(jīng)大學圖書館將受到越來越多科研用戶的認可。
參考文獻:
[1]Cottrell J R.What is we doing here, anyway? ——Tying academic library goals to institutional mission [EB/OL]. [2012-01-25].http: // crln.acrl.org /content /72 /9 /516.full.
[2]Megan.The value of academic librarie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review and report [EB/OL]. [2012-01-25].http: // www.ala.org /ala /mgrps /divs /acrl /issues /value /val_report.pdf.
[3]徐愷英,劉佳,班孝林.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7(3):53-55.
[4]韓金,盛小平.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調查分析———以“985 工程”高校為例[J].圖書館,2013(1):66-80.
[5]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316,364.
[6]Stebelman S, Siggins J, Nutty D, et al. improving library relations with the faculty and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the role of the faculty outreach librarian[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99 (2): 121-130.
[7]王育菁.教學型大學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9):95-97.
[8]楊志萍,鐘永恒,吳鳴.院所協(xié)同的學科化服務發(fā)展模式[J].圖書情報工作,2012(3):10-14.
[9]范興坤.隨社會而變——圖書館轉型的歷史內(nèi)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1):33-40.
[10]劉瑞興.期刊引文分析[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95.
[11]邱均平,于琦.引文測度指標的應用及局限性分析[J].現(xiàn)代情報,2006(11):2-5.
[12]蘇新寧.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設計與應用價值[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9):95-102.
[13]王全金等.科技論文引用量及篇幅對論文質量的影響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0(3):107-111.
[14]GABY H,PAUL G. Citation analysis and peer ranking of Australian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J].Scientometrics,2010 (2) : 471-487.
[15]董文鴛.數(shù)字科研時代的引文分析——基于被引頻次分析的實證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2):36—39.
[16]曾娜,馮坤,趙紅.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對策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6):95-98.
[17]吳躍偉.面向科研機構的學科化服務流程設計與實現(xiàn)[J].圖書情報工作網(wǎng)刊, 2012(8):1-6.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