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初學者在小提琴基礎學習中容易在音準、左手技術、右手弓法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并強調(diào)小提琴教學中應 注重內(nèi)容表現(xiàn)與技巧的統(tǒng)一。
【關鍵詞】 小提琴;教學;音準;演奏技術;音樂表現(xiàn)
文章編號: 10.3969/j.issn.1674-8239.2014.10.013
【Abstract】Some problems for beginners to present in basic violin learning were analyzed, and attention to the unity of content and skills in violin teaching was emphasized
【Key Words】violin; education; intonation; performing skill; music expression
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的埃及樂器。15世紀~16世紀中葉,意大利人對其形制與制作進行了改革,最終形成了最早的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提琴樂器,其極具表情性的特點與活潑、優(yōu)雅的氣質(zhì)吸引了大眾,贏得了“樂器皇后”的美譽。自清朝末年開始,東西方音樂文化多方面開始逐步交流、融匯,小提琴藝術開始在中國傳播,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并在中國音樂學府中創(chuàng)立了小提琴專業(yè)學科。經(jīng)過百年的時間,中國小提琴藝術的發(fā)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不僅達到了世界級的演奏水平,更形成了系統(tǒng)、科學的教學、創(chuàng)作體系。對于大多數(shù)學習者而言,小提琴是一件非常難以掌握的樂器,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著名小提琴家帕布曼·卡薩爾斯曾說:“弦樂器的技巧練習,是世界上最難見成效的事情之一。其中,小提琴的技術門類很多,關于右手的弓法就有幾十種,細分之后甚至可以到幾百種。其左手技巧則更難掌握,僅就音準這一項就足夠一個演奏者花費畢生的精力去掌握”。換言之,音準、左手技術、右手弓法等這些問題將會伴隨演奏者一生。因此,筆者針對初學者在這幾方面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淺析習琴中遇到的基本技術問題,以期幫助初學者建立科學練琴的概念,并掌握合理的演奏方法,進而順利地完成練習與演奏。
1 音準的重要性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
1.1 音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音準,即常說的音高,不同的樂器對音準有著不同的要求。對于弦樂器,尤其是小提琴,最基礎、最難解決的問題,莫過于音準。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演奏家,都需要時時刻刻糾正自己的音準,運用正確的音準來完成自己的演奏,否則就無法完整地表達音樂的旋律與意境。如今,學習小提琴的人非常多,但能夠堅持下來的卻非常少,究其原因,絕大部分就在于音準問題。因為缺乏科學的訓練與正確的演奏方法,演奏出的音不準,自然會難聽,進而影響初學者繼續(xù)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對于音準,很多人存在著理解的誤區(qū),認為演奏者音不準是因為演奏技術不過關,但其實在技術之前還存在著一項特殊的前提,就是聽覺音準,換言之就是演奏者自己對于音準的聽覺概念。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聽覺音準,才能夠在這一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手指機能的訓練,通過演奏技術完成對音準的掌握。
聽覺音準訓練的初期主要是嚴格的視唱練耳訓練過程,通過樂理知識與視唱練耳訓練使演奏者對于音高、節(jié)奏、樂譜等方面構建一定的概念基礎,并建立起固定的音高概念,也就是音準。然后通過鋼琴的配合,加之視唱,鞏固音準的聽辨能力。
1.2 教學中音準的訓練
作為教師,在演奏者日常的練習中應該強調(diào)音準的重要性,作為教學中的重點訓練環(huán)節(jié),應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究,以最佳的途徑幫助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建立良好的音準概念。當然,影響音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演奏姿勢、音階練習等。教師需要結合不同的因素來幫助學習者,并嚴格要求學習者。
首先,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注重對于學習者基本樂理知識與視唱練耳的訓練。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卡爾·弗萊什曾說過:“好的聽覺對于每一個演奏者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而且也是達到較高藝術水平的最重要的前提條件。”簡單說,即學習者需要鍛煉自己的耳朵,對聲音的屬性做到胸有成竹。因此,在小提琴學習者開始學習樂器的階段,就應該教授樂理知識,并進行嚴格的視唱練耳訓練,讓他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對音高、節(jié)奏等影響音準的因素形成固有的習慣,建立固有的概念。通過音階練習等訓練,讓學習者自己能夠辨識聲音的高低、強弱等變化,進而實現(xiàn)聽覺音準的建立。
其次,幫助學習者建立演奏音準的基礎,即通過對學習者演奏技術的嚴格要求,使得他們能夠在演奏中形成固有的習慣,能夠自然實現(xiàn)指距與指板位置等演奏技術對音準的控制,這就要求學習者在學習中注重左右手演奏技術的掌握與控制,以正確、科學的演奏姿勢與自然、和諧的演奏狀態(tài)實現(xiàn)對小提琴音準問題掌控。
總之,教師在學習者學習小提琴的初期就應注重與強調(diào)其對音準的把握與掌控,將音準的訓練作為基礎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進而,結合節(jié)奏、音色、表現(xiàn)力、旋律等方面的訓練,幫助學習者準確地完成整首樂曲的演奏。
2 左右手的基礎技術及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小提琴基礎教學中,除了音準,左右手演奏基礎技術也同樣重要。演奏者與學習者常常在演奏與練習中遇到一些技術上的困難,影響到演奏、練習的進度與質(zhì)量。因此,教師應當幫助他們建立合理的演奏方法,培養(yǎng)科學的練習方式。
2.1 左手的基本方法
小提琴以其優(yōu)美的音色被大眾所熟知,雖然其原理是依靠右手運弓來完成發(fā)聲,但演奏者左手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同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在小提琴表現(xiàn)豐富情感的演奏中,演奏者的左手更是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初學者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左手框架不明確,手型、演奏姿勢不正確,出現(xiàn)聳肩、身體緊繃等問題。左手最基礎的學習內(nèi)容就是持琴的姿勢與演奏的基本手型,有著特定的演奏要求與演奏規(guī)律,是肩、手臂、手指的完美配合。正確、舒適的演奏姿勢與演奏手型有利于力度的把握及音色的自如變化。換言之,演奏者不要過多地為自己的左手增加負擔,造成左手的緊張,這樣會束縛左手,不能夠自如地換把、揉弦,更會影響到小提琴正常的發(fā)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強調(diào)姿勢、手型的正確,避免給左手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阻礙,影響到左手技術的發(fā)揮。endprint
在小提琴演奏中,科學、正確的左手基本手型是手臂、拇指、手指三者的完美配合。演奏時,左手除去拇指外的四個手指對音準產(chǎn)生直接影響,所以,演奏時食指的指根外側(cè)靠在琴頸,其他三個手指正確按弦,遵循樂曲自然、舒展的規(guī)律,合理運用演奏技巧,以便各手指之間能夠建立正確的運動方向。每個人的手指長短不一樣,再經(jīng)過不同教師的訓練,左手手指按弦的姿態(tài)可能不盡相同,但建立正確的左手基本手型,不僅有益于左手演奏技術的提升,更關聯(lián)到小提琴音準框架基準的建立。
2.2 右手的基本方法
小提琴演奏中,右手運弓的首要條件就是左手持琴姿勢正確。事實上,正確的演奏姿勢是小提琴演奏最主要的標準。只有盡可能排除影響、阻礙演奏的不合理因素,演奏中才能夠獲得最優(yōu)美的聲音。
右手演奏基礎技術主要在于持弓與運弓。持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自如地對弓施以力度加以控制,在此不作贅述。就運弓來說,小提琴弓法技術繁多,且不同的弓法有著不同的要求及相應的訓練方式。分弓、連弓、頓弓、跳弓四種弓法構成了小提琴弓法的基礎,但無論是哪種弓法,右手的運動都是非常關鍵的,
小提琴的音色接近于人聲,琴弦仿若是人的聲帶,只有“唱”出感覺,才能夠體現(xiàn)小提琴音樂的魅力,常說的“歌唱性”指的就是右手運弓的運動。小提琴演奏中發(fā)出聲音的長短、力度、音色等這些基礎的音響性質(zhì)都是由右手的運動所決定。因此,教師在教授中要注重學習者右手運動中對發(fā)音點的把握,讓他們理解音色發(fā)出的重要部位,也可以讓他們自己測試與感受不同的發(fā)音點所帶來情感音調(diào)。此外,右手運弓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即是對于力度的控制,應做到流暢、自如,有一種緩緩流動的感覺。換言之,力度的運用要做到平均、平穩(wěn)、平衡、連貫。
綜上所述,左右手的基本訓練方法都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涉及到小提琴基本功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左右手共同合作、配合參與音樂表達。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給予學習者更多嚴格的訓練與正確的引導,激勵他們腳踏實地地達到更高的演奏水平。
3 注重教學中內(nèi)容表現(xiàn)與技巧的統(tǒng)一
在強調(diào)小提琴演奏基礎技術的重要性的同時,教師還應在技術訓練中注重學習者對音樂內(nèi)容表現(xiàn)的培養(yǎng)。演奏技術對于音樂表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但卻不能脫離音樂表現(xiàn)而獨立存在,否則,技術將失去存在的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習者技術水平的訓練與提升,還應該將演奏技術回歸到音樂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之中,在掌控技術的同時把握相對應的音樂內(nèi)容,兩相結合、互補,做到整體的完善與提升。
作為教師,加強與培養(yǎng)學習者在音樂內(nèi)容表現(xiàn)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明確小提琴教學的目的,并注重學習者對于音樂情感的激發(fā)。音樂是美好的,學習音樂不僅能夠接受更多的音樂信息,理解與詮釋音樂,還能夠通過音樂促進與完善學習者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建立與培養(yǎng)。在這方面,筆者認為小提琴教學在強調(diào)系統(tǒng)、嚴謹?shù)耐瑫r,也可以借鑒傳統(tǒng)民族樂器教學中“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將理性化的教學方式變?yōu)榛有问降慕虒W模式,以教師自身對于音樂美的感悟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與熏陶學習者的音樂情趣,將被動的傳授變?yōu)榛有问?,進而實現(xiàn)教師與學習者之間音樂情感的交流。
其次,教師要在強調(diào)、強化演奏技術、技巧的同時,主動去喚醒學習者個性的發(fā)揮與音樂情感的表達,深入到學習者的內(nèi)心,根據(jù)不同學習者對于音樂情感的需求因材施教,不為學習者的想象力設置框架,鼓勵他們用不同的形式與方法去創(chuàng)新與發(fā)揮,這也是培養(yǎng)學習者學習積極性的途徑之一。教師往往只是強調(diào)學習者對于音樂表現(xiàn)與演奏技巧的統(tǒng)一,實際上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學習者去學習與體驗音樂情感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自身音樂情感體驗與投入的過程,是需要以身作則,用音樂情感去感染學習者并體會創(chuàng)作者、演奏者情感世界的過程。
再者,除了提升學習者演奏能力與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習者更多地去聆聽、欣賞名家的演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積累優(yōu)秀的經(jīng)驗,并建立欣賞與表現(xiàn)能力的水準。另外,教師也應鼓勵學習者參與各種演出實踐,通過不斷地演奏及與其他人的對比,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4 結語
教師應當在演奏者與學習者日常練習中注重與強調(diào)小提琴基礎演奏技術的重要性,將音準、左右手演奏基礎訓練作為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結合音樂的內(nèi)容與表現(xiàn)力,幫助他們準確地把握對于音樂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完成整首樂器的演奏。此外,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汲取、探究提升學習者們演奏能力的途徑,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小提琴演奏與學習的體系,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提琴演奏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曦. 論小提琴左右手協(xié)調(diào)[J]. 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00(s1).
[2] 尤·伊·揚凱列維奇著,刁蓓華譯. 論小提琴演奏與教學[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 楊寶智. 林耀基小提琴教學法精要[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石詠梅,女,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è)學院音樂系小提琴專業(yè)教師,國家三級演奏員。畢業(yè)于沈陽音樂學院,曾擔任空政文工團任小提琴演奏員,參與編寫全國高職院校小提琴專業(yè)教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