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亞平
(復旦大學 中文系,上海200433)
非陳述性附加問句,是指在非陳述句,即祈使句、感嘆句和反問句后面附加上一定的“表疑部分”,如“好不好”、“是吧”等,而具有一定語用功能的附加問句。[1]換言之,非陳述性附加問句其實就是祈使性附加問句、感嘆性附加問句和反問性附加問句的總稱。因這幾類下位類型的附加問句不僅在構成形式上與陳述性附加問句有很大不同,所具有的語用功能與陳述性附加問句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我們總稱為非陳述性附加問句。比如:
(1)女同志適開口:“請你們到里間辦公室談好么?”(王朔《懵然無知》)
(2)趙禿子 ……哼!緊著干活還吃不飽呢!對不對?老虎!(老舍《王老虎》)
(3)陳白露 (回過頭來)這有什么稀奇,我要是你的親生女兒,你還會這么體貼我?你說是不是?(曹禺《日出》)
例(1)中的“表疑部分”“好么”附加在祈使句“請你們到里間辦公室”之后,屬于祈使性附加問句。例(2)中的“表疑部分”“對不對”附加在感嘆句“緊著干活還吃不飽呢”之后,屬于感嘆性附加問句。例(3)中的“表疑部分”“是不是”附加在反問句“我要是你的親生女兒,你還會這么體貼我”之后,屬于反問性附加問句。
“形式——功能,本為同根;綠葉紅花,相互映襯,缺一不可?!保?]31語言研究中形式與功能具有互文性和一定程度的對應性。在挖掘某一語言手段的語用功能時,也要注重分析其形式、結構上的特點,這樣既有助于語用功能的充分挖掘,又能使人們認識到形式與功能的對應關系,從而更好地把握這一語言手段。因此,本文在對所搜集例證進行定量統(tǒng)計與定性分析的基礎上,試對非陳述性附加問句,即祈使性附加問句、感嘆性附加問句和反問性附加問句的“人際溝通互動功能”和“語篇連貫功能”及其句法體現(xiàn)作一詳細分析。[3]
1.希求應允
祈使性附加問句的人際溝通互動功能主要為希望或請求聽話人應允。這時,前面祈使句表達發(fā)話人的要求、請求、勸告和建議等,后面的“表疑部分”主要為“好不好、行不行、成不成、好嗎(么)、不好嗎(么)、行嗎(么)、不行嗎(么)、成嗎(么)、不成嗎(么)、好吧、行吧、成吧、怎樣(怎么樣)、啊、嗯”等。比如:
(4)我松開胡亦,像馬一樣毫無表情地說:“二位作家,等會兒行嗎?……”(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5)他繼續(xù)像個扮演白癡的蹩腳戲子連連發(fā)問,就差沒流口涎了,“你們談什么書呢?借我看看好不好?”(王朔《我是你爸爸》)
(6)王老虎 ……玉姑,饒了咱這一回行不行?(老舍《王老虎》)
(7)胡曉鳳 翠珊,你別對我這樣,行不行?……(老舍《桃李春風》)
(8)萍 (煩)我勸你,不要這樣胡想,好不好?(曹禺《雷雨》)
(9)我求你了爸爸,您別老那么一副厚顏無恥的樣子好不好?(王朔《我是你爸爸》)
(10)讓我們再試一試好嗎?一切都重新開始。他滿懷希望地說。(畢淑敏《預約死亡》)
(11)方大鳳 媽,讓咱們都和和氣氣的過日子,不好嗎?(老舍《方珍珠》)
例(4)、例(5)中發(fā)話人通過祈使性附加問句希望聽話人應允前面祈使句所表達的要求,即“等會兒”和“借我看看”。例(6)、例(7)中的祈使性附加問句傳達了發(fā)話人請求聽話人應允其請求的功能,即“饒了這一回”和“別對我這樣”。例(8)、例(9)中祈使性附加問句前面的祈使句表達發(fā)話人的勸告,后面附加“表疑部分”“好不好”來希望聽話人應允其勸告。例(10)、例(11)中前面祈使句表示發(fā)話人的建議,后面附加“表疑部分”“好嗎”、“不好嗎”構成祈使性附加問句希望聽話人接受其建議,即“讓我們再試一試”和“讓咱們都和和氣氣的過日子”。
2.調(diào)節(jié)語氣
(1)弱化語氣
由于祈使句本身是用于表達命令、請求、勸告、警告、禁止、要求等的句子,一般語氣比較強烈。但通過附加上“表疑部分”構成祈使性附加問句卻可以幫助發(fā)話人弱化語氣,以向聽話人委婉地傳達其所要表達的意思。比如:
(12)周沖 你給太太再拿一個杯子來,好么?(四鳳下)
周繁漪 (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們)沖兒,你們?yōu)槭裁催@樣客氣?(曹禺《雷雨》)
(13)魯四鳳 (哀訴地)哦,大少爺,你別再纏我好不好?今天一天你替我們鬧出許多事,你還不夠么?(曹禺《雷雨》)
(14)陳先生 別,別!別再灌了行不行?灌醉了,連長回來又要罵人!(老舍《王老虎》)
例(12)中發(fā)話人周沖作為周家的少爺本可以直接使用祈使句以命令的口氣讓仆人四鳳給周繁漪再拿一個杯子來。但由于其喜歡四鳳,沒把四鳳當做下人,于是就通過一個祈使性附加問句“你給太太再拿一個杯子來,好么?”把命令轉化成了請求。所以周繁漪才會問周沖“為什么這樣客氣”??梢?,言語交際中祈使性附加問句可以發(fā)揮弱化發(fā)話人語氣的作用。同樣地,例(13)、例(14)中發(fā)話人本可以直接通過祈使句表達其請求,但由于其請求對聽話人來說是不愿意去執(zhí)行的,所以通過附加上“表疑部分”“好不好”、“行不行”構成祈使性附加問句來弱化語氣,減少聽話人的心理抵觸情緒,以最大限度地爭取聽話人的應允。
(2)強化語氣
言語交際中,祈使性附加問句也可以幫助發(fā)話人加強語氣。比如:
(15)冬兒敲響板壁大聲央求母親送福子去醫(yī)院,辣辣吼道:“別大驚小怪好不好?蛔下蟲來不就結了!”(池莉《你是一條河》)
(16)我什么時候說你欠我了?你自己不要那么虛弱好不好?不要對自己的尊嚴那么敏感好不好?……(王朔《我是你爸爸》)
(17)王老虎 (不耐煩)得啦!你別
掉文了,行不行?……(老舍《王老虎》)
例(15)中冬兒求媽媽(辣辣)送弟弟去醫(yī)院,但在那個窮苦艱辛的時代,發(fā)話人辣辣認為沒有必要也沒條件去醫(yī)院,著急無奈之余通過一個祈使性附加問句“別大驚小怪好不好?”來表示對女兒冬兒的責怪,語氣強烈。例(16)中發(fā)話人馬銳在受到聽話人馬林生(爸爸)的一番委屈之后,通過兩個祈使性附加問句來表達自己的強烈憤慨和對聽話人的責怪之意,語氣比較強烈。例(17)中發(fā)話人王老虎也是通過祈使性附加問句來表示對聽話人說話方式的不滿,語氣比較強烈。而如果直接說成“你別掉文了”這樣的祈使句,相比之下,語氣馬上就會減弱許多。
祈使性附加問句在會話中也發(fā)揮著一定的語篇連貫功能,可用來啟動話輪,表示會話的開始。比如:
(18)陳先生 (又生一計)這樣好不好?你也走,咱倆一道逃命!(老舍《王老虎》)
例(18)中發(fā)話人陳先生為了動員聽話人馬占元和他一起逃跑,用一個簡短的代詞“這樣”來指代后面的祈使句,并把“這樣好不好?”放在祈使句“你也走,咱倆一道逃命”之前,在希求聽話人應允的同時,也發(fā)揮著啟動話輪的作用,以引起聽話人的注意,表示他開始說話了。
1.求取核實
(1)讓人證實有關的情況
感嘆性附加問句可就前面感嘆句所表達的情況來求取聽話人的證實。這時其句法形式主要為“感嘆句+‘是不是’/‘對不對’/‘是吧’/‘對吧’”等。比如:
(19)柳條兒 (見真要打,忙攔住鐵牛)干嗎?干嗎?老虎跟我鬧著玩呢!是不是,老虎?(老舍《王老虎》)
(20)孟小樵 甭傷心!在外邊,你孤掌難鳴,斗不過他們?,F(xiàn)在,你回到北平來了,我,三元,都會幫助你,不能再教你受委屈!是不是?三元。(老舍《方珍珠》)
(21)破風箏 您先別傷心,只要您肯好好干,我跟白老二不能看著您餓死!是不是?老二!(老舍《方珍珠》)
例(19)中王鐵牛見到王老虎在追打柳條兒,就要來打王老虎。柳條兒為了不讓他們兄弟倆打起來,就對鐵牛說“老虎跟我鬧著玩呢”,并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來求取當事人王老虎對前面感嘆句所表達情況的證實。例(20)、例(21)中發(fā)話人也分別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來求取話語內(nèi)容涉及的當事人對前面感嘆句所表達情況的證實。
言語交際中,為了增強話語的分量和氣勢,發(fā)話人也會特意讓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來證實。比如:
(22)周巡長 我一天到晚老忙,哪有工夫下飯館?
丁副官 干脆折干兒好了!你們作藝的比我們混官面的來項大的多!是不是?巡長!
破風箏 大家都不容易!(老舍《方珍珠》)
例(22)中發(fā)話人丁副官為了達到敲詐聽話人破風箏的目的,為了增強話語的力量和氣勢,特意讓自己的幫兇周巡長來證實前面感嘆句所表達的情況,即“你們作藝的比我們混官面的來項大的多”,而不選擇話語中涉及的另一位不利于自身利益的當事人即破風箏來證實。
此外,有時發(fā)話人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表面上是求取聽話人的證實,實則通過這一要求證實來委婉地表達對聽話人的責備。比如:
(23)老虎 咱也這么想過,可是,換個地方,一來,沒這里自由;二來,不能馬上升排長;三來,嘻嘻!說實話,咱當兵就是為了要發(fā)點財,正式軍隊——
玉姑 (不等他說完,搶先接著)不能任你搶劫!是不是?(老舍《王老虎》)
例(23)中發(fā)話人玉姑故意不等聽話人把話說完,通過一感嘆性附加問句“不能任你搶劫!是不是?”表面上是尋求聽話人王老虎的證實,實則是通過這一要求證實來警醒聽話人,暗示其想法不對,委婉表達對其的責備。
(2)核實發(fā)話人的推測
發(fā)話人也可以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讓聽話人對其根據(jù)觀察或揣摩所得出的推測加以核實、確認。這時“表疑部分”主要由“是不是、對不對、是吧、對吧”等來充當。比如:
(24)宋爺爺 (一一地看她們)一看你們的神氣,我就得說,你們都考上了!對吧?
余志芳 爺爺您的眼力不錯!(老舍《女店員》)
(25)淑菱 這里有毛病,一定有毛病!二叔,你看是不是?
洗仲文 現(xiàn)在有好多靠不住的女人!(老舍《殘霧》)
例(24)發(fā)話人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來求取聽話人對其觀察所得的推測“你們都考上了”的核實。例(25)中發(fā)話人淑菱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這里有毛病,一定有毛病!二叔,你看是不是?”來求取聽話人根據(jù)揣摩所得推測的核實。
有時,發(fā)話人使用感嘆性附加問句表面上是尋求聽話人的核實,實際上表達的是對聽話人的責備、嘲諷等。比如:
(26)王利發(fā) 我知道!你既買我的好,又好去對娘娘表表功!是吧?(老舍《茶館》)
(27)趙禿子 (跟上去譏笑)年頭兒可真變了,鄉(xiāng)下的大姑娘,如今也會講自由啦!可惜我的官太小,人家瞧不上眼,要是我也當上了排長,還怕不也跟我在這兒談知心話!(走向虎)你說是不是?王老虎!(老舍《王老虎》)
例(26)中發(fā)話人王利發(fā)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你既買我的好,又好去對娘娘表表功!是吧?”表面上是尋求聽話人小唐鐵嘴對自己推測的核實,實則通過這一要求核實來表達對其的責備和嘲諷,表明自己對他那一套小算盤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例(27)中發(fā)話人趙禿子話語中使用的感嘆性附加問句“可惜我的官太小,人家瞧不上眼,要是我也當上了排長,還怕不也跟我在這兒談知心話!你說是不是?王老虎!”,表面上是尋求聽話人王老虎對其推測的核實,實則間接表達了他對玉姑來找王老虎這件事的嘲諷。
2.尋求認同
由于感嘆句本身表達了發(fā)話人強烈的感情,語氣比較強烈,使得這種附加問句最常見的人際溝通互動功能為尋求聽話人的認同。這時,前面感嘆句表述的是人之常情的事理或不容置疑的事實或發(fā)話人認為正確的“道理”,“表疑部分”主要由“是不是、對不對、是嗎(么)、對嗎(么)、不是嗎(么)、不對嗎(么)、是吧、對吧”等來充當。比如:
(28)林輝 道路是彎曲的,前途是光明的!不管繞多少彎子,河水總得流到海里去!對吧?(老舍《春華秋實》)
(29)黃胖子 官廳兒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廳兒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問大家)是不是?(老舍《茶館》)
(30)胡力庵 你笑什么呀?我說的是真話!咱們是老世交,你窮我闊,你有文才,我有家財,咱們要成了親家,我告訴你吧,這一縣都得屬咱們管!你說是不是,大哥?(老舍《桃李春風》)
(31)卜希霖 頂好一分鐘也不談!我知道你的任務重要,可也應當體諒一位有病的英雄!是不是,同志?(老舍《西望長安》)
(32)王力 ……你別再以為自己只是個唱玩藝的姑娘,而要想自己是個頂天立地的新女子!對不對,珍珠?(老舍《方珍珠》)
(33)辛翠珊 ……你的工作是最有意義的,所以我?guī)椭阋簿陀辛艘饬x!是不是?伯父!(老舍《桃李春風》)
例(28)、例(29)中發(fā)話人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來尋求聽話人對前面感嘆句表述事理的認同。例(30)、例(31)中前面感嘆句表述不容置疑的事實,后面附加“表疑部分”“是不是”來尋求聽話人對這一事實的認同。例(32)、例(33)中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就發(fā)話人自認為正確的“道理”來尋求聽話人的認同。
而當句法形式為“感嘆句+不是嗎(么)”時,可用來表示強烈尋求對方的認同,甚至帶有不容置疑的意味。
(34)諸所長 不能那么說,大叔!身體好,工作才能好,咱們都是給國家干事兒的!不是嗎?(老舍《全家福》)
(35)栗晚成 我……我學過的東西都早忘干凈了!我在大學還沒畢業(yè)就去參軍。當時我想:學業(yè)固然重要,可是參加解放戰(zhàn)爭更重要!不是嗎?(老舍《西望長安》)
同樣是尋求聽話人的認同,例(34)、例(35)與例(28)—例(33)相比,語氣就強烈得多,強烈尋求聽話人的認同,帶有一種不容置疑的意味。
1.啟動話輪
會話中,感嘆性附加問句可用來表示會話的開始,啟動話輪。比如:
(36)柳條兒 (很快的由磨盤后跑出來)我說是不是?到一塊兒準又打起來!
你們這兩個小子都吃了什么啦?我問你們!(老舍《王老虎》)
例(36)中發(fā)話人柳條兒把“表疑部分”“我說是不是?”放在感嘆句“到一塊兒準又打起來”之前,以此引起聽話人的注意,啟動話輪,表示她要開始說話了。
2.潤滑話輪
感嘆性附加問句也可以用在發(fā)話人陳說的中間,增強話語的互動性,潤滑話輪,推動會話不斷向前。比如:
(37)小販 (看著怪可憐,動了善心,走上去故意向?qū)O兜生意而打岔)排長,你老拿盒煙抽吧!審犯人也得提提精神!是吧?六爺,瞧你老跟馬老總都已經(jīng)有點乏啦!
例(37)中發(fā)話人小販在陳說部分的中間使用了一個感嘆性附加問句“審犯人也得提提精神!是吧?”,表面上是尋求聽話人的認同,但實際上并不等待或者確切地說并不需要聽話人的回答就繼續(xù)陳說下面的內(nèi)容。所以,這一感嘆性附加問句實則發(fā)揮的是增強話語的互動性、潤滑話輪的作用。
3.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第三方
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發(fā)話人可以達到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第三方的目的。比如:
(38)張樂仁 對!根兒就在這里。咱們知道了這個道理還不夠,要讓大家伙都知道才行!大伙兒都明白過來,就能有力量!梁師傅,您說對不對?(老舍《春華秋實》)
(39)辛水壽 力庵,我沒跟你要錢啊!這(指兄)是我的親哥哥!我跟他要錢是應該的!大哥,你說是不是?(老舍《桃李春風》)
(40)孟小樵 我完不了!向三元也完不了。以前,他在偵緝隊里,后來他當特務,日本人在這兒的時候他也當特務,國民黨回來他還是特務;以后,共產(chǎn)黨來到,他說不定還要再升一步呢!是不是?三元!(老舍《方珍珠》)
例(38)中發(fā)話人張樂仁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在尋求比較德高望重的梁師傅認同的同時,也自然而巧妙地實現(xiàn)了把其引入到當前的交談中來的目的。例(39)中發(fā)話人辛水壽通過感嘆性附加問句“我跟他要錢是應該的!大哥,你說是不是?”在尋求話語中涉及的當事人認同的同時,也自然而巧妙地把其引入到了當前的交談中來。例(40)中發(fā)話人孟小樵話語中使用的感嘆性附加問句在求取當事人向三元認同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把其引入到當前的交談中來的目的,以壯大其話語的力量和氣勢。
反問性附加問句由于其前面是用反問句的形式表達肯定意思,從而著重強調(diào)其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所以整個問句所表達的人際溝通互動功能主要為尋求聽話人的認同。這時,句法形式主要為“反問句+是不是/對不對/是吧/對吧/啊/嗯”等。比如:
(41)唐鐵嘴 年頭越亂,我的生意越好這年月,誰活著誰死都碰運氣,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說對不對?(老舍《茶館》)
(42)辛永年 沒有困難,怎能見出咱們克服困難的本領呢?是不是?(老舍《桃李春風》)
例(41)中發(fā)話人唐鐵嘴通過一個反問性附加問句來尋求聽話人王利發(fā)對前面反問句所強調(diào)內(nèi)容的認同,語氣比較強烈。例(42)中發(fā)話人辛永年通過反問句來強調(diào):正是有困難,才可見出咱們克服困難的本領。并通過反問性附加問句來尋求聽話人劉習仁的認同,語氣較堅決,含有不可辯駁之意。
反問性附加問句在語篇連貫方面主要發(fā)揮著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第三方的功能。比如:
(43)“你是工會副主席,應該起帶頭作用,你都不參加,誰還肯參加?是吧?阿英?!?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例(43)中發(fā)話人鐘珮文為了動員大家加入合唱隊,通過這一反問性附加問句來尋求在場的當事人阿英認同的同時,也發(fā)揮著將其巧妙地引入到當前交談中來的目的。
綜合上述分析,可看出祈使性附加問句、感嘆性附加問句、反問性附加問句所發(fā)揮的語用功能與陳述性附加問句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而且不如其全面、多樣。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這些非陳述性附加問句的使用頻率較低。當然,這種語用功能上的不同在句法形式上也有著較鮮明的反映。
[1]閆亞平.漢語附加問句的句法特征——基于定性與定量分析的基礎上[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4(5):42-50.
[2]楊永林.社會語言學研究:功能·稱謂·性別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閆亞平.現(xiàn)代漢語附加問句的句法形式與語用功能[J].語文研究,2015(3):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