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榮
富有實效性的語文課堂,追求學生的發(fā)展、教學的高效,追求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tǒng)一,追求學生的終身幸福;富有實效性的語文課堂,能引發(fā)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心向等多方面的變化,能充分挖掘人文內涵,能將語言學習與人文性滲透得不露痕跡;富有實效性的語文課堂,是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彰顯動態(tài)生成性,凸顯靈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富有實效性的語文課堂,鼓勵教師為學生的成長而教,為學生一生的幸福而教,為教師自己的終身發(fā)展而教。
搭建主體性學習平臺
新課程倡導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不斷探索、積累、總結和提升,探究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搭建主體性語文學習的平臺,讓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都充滿著生機與活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活動之中,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與靈動。
倡導教學互動 語文課堂鼓勵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交流,鼓勵學生在互動中激發(fā)興趣、活躍思維、拓展想象的空間。在執(zhí)教《虎門硝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的合作交流,通過生生間的互動學習,討論探究將自主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加以解決;必要時,教師再加以點撥、指導。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有:“什么是鴉片?”“假如沒有禁煙運動,國家會變成什么模樣?”學生們在討論、探究中不斷碰撞思想,激發(fā)想象;還獲得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使個性得到張揚,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關注學生疑點 有疑才能發(fā)展,語文課堂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疑問并主動地加以解決。在教學《梅蘭芳學藝》一文時,有學生發(fā)出了“什么是大師”的疑問。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大師”一詞的確難以理解。該如何解決學生的這一疑問呢?首先,教師應贊賞、肯定學生敢于提問的學習態(tài)度;然后,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并在文本中找出“怎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大師”;接著,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到“本領高、技能強、品德好、愛國的人才能稱之為‘大師”。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不斷增強,既保護了學生的質疑精神,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促進動態(tài)生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能力高低之分會使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著多種不確定性,教師應具有教學機智,重視語文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使靜態(tài)預設與動態(tài)生成相融合。在教學《船長》一文時,有學生對文中船長的做法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哈爾威不應該不逃生而白白犧牲自己的生命。針對這樣的生成性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允許雙方分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鼓勵自由辯論,讓真理通過辯論逐漸鮮明:船長具有偉大的舍己為人的精神。通過辯論,深化了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同時也升華了學生的人格。
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文本仍是語文課堂教學之根本所在,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之中,準確、理解、感悟文本之主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xiàn)。
“三讀”:即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文本讀準確、讀熟練、讀懂。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而“三讀”與課程標準強調的正確、流利、有情感依次相對應,讀懂了才能達到讀得有感情。有人說,語文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調距”與“還原”的辯論統(tǒng)一過程。有些文本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教師的任務就要設法讓學生縮短與文本的距離,讓語文教學產生實效,這便是“調距”的過程;同時,教師應引領、點撥,指導學生針對文本描寫的內容,讓學生繪聲繪色、準確生動、栩栩如生地使用語言文字和圖畫以及學生喜歡的方式,將文本內容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再現(xiàn),這樣的過程就是所謂的將文本進行“還原”的過程。筆者認為,最佳的方法就是潛心閱讀文本。針對文本,教師自身也要反復誦讀,讀得準確無誤、瑯瑯上口,讀懂文本內容,讀懂作者的情感,形成自己對文本的獨特認識、獨特體驗、獨特感悟。
“定標”:即確定簡明、科學的教學目標。當目標明確,語文教學才有方向。確定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有:新課程標準,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與知識經驗,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建構主義理論、主認知理論、辯論唯物主義觀等語文教學的相關理論。制定的語文教學目標,既應注重知識技能,也應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還應注重學生和諧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
“定法”:即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落實教學目標的“支點”,這樣的“支點”確定要準確、精當。文本的重點如何突破,難點如何處理,關鍵點如何解決等,教師都要心中有數(shù)。諸如此類的支撐點和憑借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找準學生的探究“點”,深入對話“點”,活性生成“點”。每個“點”必須為達標服務。
“定法”:即針對文本的具體特征與班級學生的實際語文學習水平確定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將方法傳授滲透、融入知識的教學之中,并引導學生保持對學習方法的關心;應將教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并真正內化為學生獨立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zhèn)林梓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