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迎春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在開闊當代青年視野的同時,也使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負面影響?!爸袊F(xiàn)代史綱要”課程是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通過廣泛、豐富、系統(tǒng)的學習,能夠培養(yǎng)其主權意識,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能夠積極維護國家主權,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進其自覺維護民族統(tǒng)一。
關鍵詞: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國家主權意識;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2-0036-02
信息技術的飛躍發(fā)展使得世界的聯(lián)系愈加緊密,伴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的是價值觀的多元化。青年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極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的學習則能夠使得廣大青年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在近現(xiàn)代遭受巨大挫折時所展現(xiàn)出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認識到國家主權對一個獨立自主民主國家的重要作用,使人們對祖國產(chǎn)生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能夠學習歷史上革命先烈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和品德并不斷將之發(fā)揚光大。
一、 “綱要”課程的性質及意義
(一)“綱要”課程的性質
國家根據(jù)時代變化做出了相應的政策調整,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加強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應運而生?!兑庖姟穼π聲r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指導意見?!熬V要”課便是依據(jù)《意見》的核心要求而設立,通過探討百年來中華兒女在面對外有列強凌辱、內有階級壓迫的殘酷時代背景下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利用縱向的時間脈絡為廣大青年學子梳理了一條中華民族由弱到強、由衰落到復興的歷史線索。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 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綱要”課雖然是一門講授歷史的課程,然而該課程是出于加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的目的而設立的,因此該門課程不能簡單停留在歷史知識梳理講授層面上,而是要透過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揭示近代中國在面臨多條路線抉擇的時候為何只能選擇新民主主義道路,為何選擇代表工人階級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革命。要通過類似的問題,深入挖掘歷史規(guī)律,總結歷史經(jīng)驗,通過生動的事件和人物將國家主權意識傳遞給青年學子,使青年學生學習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提高思想理論修養(yǎng),樹立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二)“綱要”課程的意義
“綱要”課是新時期國家針對國際國內新形勢而設立的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其他三門分別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與其他三門課相比“綱要”課具有獨特的地位及意義。
作為一門講授歷史知識的學科,“綱要”通過縱向的時間線索向大學生展示了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發(fā)展的全過程,而這一過程又恰恰是中國共產(chǎn)黨從無到有、由小到大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過程,因而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有著內在聯(lián)系。同時也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提供了相應的前提條件,通過中國近現(xiàn)代的重要歷史事件,更加深刻地展示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因而可以說“綱要”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學習本課程,可以使青年們了解近現(xiàn)代史上出現(xiàn)的眾多思想理論以及主義。通過學習這些理論及主義能夠更好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兩門課程想要傳達的核心理論,能夠使青年更好地結合歷史、對照現(xiàn)實,加深對近現(xiàn)代中國特殊國情的認識;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刻內涵;能夠使青年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利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為今后的成長打造健康的思想基礎。
二、主權意識的內涵
(一)主權意識的內涵
國家主權思想的誕生源于混亂動蕩的歐洲中世紀時期,長期無序戰(zhàn)爭使得人們有了建立統(tǒng)一國家來保護個人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訴求,1648年《威斯特伐里亞和約》的簽訂便是這種訴求的最終結果。合約確立了新的國際關系體系,確立了關于國家主權的最為本質的核心原則,這便是至今都被世界普遍認同的國家主權平等和主權互不侵犯原則。1934年生效的蒙得維的亞《國家權利和義務公約》又對構成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四要素(居民、領土、政府、主權)進行了界定,從四要素可以看出,每一個民族國家都必須擁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主權,正是由于擁有國家主權,國家才能獨立自主地按照本民族的意志進行各種活動。
通過上述的相關定義可以看到,主權是民族國家存在的最為核心的要素。因此可以說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相應的主權,也就意味著失去了作為一個現(xiàn)代國家的所有權利和存在的基礎,也即國家滅亡。國家必須通過種種行為去維護自身主權,也即謀求國家利益,只有國家利益最大化才能不斷地滿足本國公民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才能實現(xiàn)民族的繁榮和富強。而國家利益的實現(xiàn)必須以國家主權完整為前提,失去主權的國家,也就失去了維護生存與獨立自主權利的能力,失去了維護本國相應利益的能力,也意味著這個國家不再存在。
(二)國家主權意識與“綱要”課程的內在聯(lián)系
“綱要”課是一門歷史性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內容為國家歷史和國家情況。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的國家主權就不斷被損害,司法獨立權、領土主權、關稅自主權等等一系列權利的丟失,使中國由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主權的逐漸喪失使中國失去了維護自身權益、保護國民的能力,一百多年間中華兒女受盡了凌辱。同時從另一方面看,為了維護國家主權的完整和統(tǒng)一,偉大的中華兒女前仆后繼地開展了不屈的斗爭,最終維護了國家主權的完整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國家的獨立。因此,“綱要”課是滲透主權意識最為合適的平臺,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與其他三門思政課相比,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中蘊涵著大量有關國家主權意識教育的內容,大量的歷史知識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案例,實施起來更易彰顯其教育的生動性、實效性、感染性。
三、基于“綱要”課程教學大學生主權意識教育意義
(一)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積極維護國家主權的意識
在新時期,雖然和平與發(fā)展將是世界發(fā)展趨勢,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外敵對勢力從未放棄對中國的破壞活動,國家的領土主權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安全問題,如中日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中印邊界問題等問題是現(xiàn)實存在且今后仍將是困擾國家以及人民安全的重大問題。因此,維護國家主權依舊是中國的核心利益?,F(xiàn)實的問題為“綱要”課的講授提供了實時的案例,可以將青年學生積極調動起來,了解國家大事,關心國家命運。通過“綱要”課能夠使青年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國家所遭受到的屈辱,能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夠樹立國家主權意識,自覺的以實際行動去維護國家主權,對任何有損國家主權的行為做斗爭。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近現(xiàn)代史飽含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革命傳統(tǒng)和優(yōu)良品德,向青年學子充分展示出在民族危亡時刻,無論性別、年齡、階級、信仰,愛國的信念都是相同的。國家主權意識的培養(yǎng)離不開愛國主義的教育,愛國是主權意識培養(yǎng)的目的,只有在愛國這樣崇高的目標指引下,主權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國家利益的實現(xiàn)需要愛國主義精神的付出,需要所有人一往無前的貢獻,因此,只有靠著堅定的愛國主義信仰才能夠樹立主權意識。主權國家包含居民、領土、政府、主權四個構成要素,愛國便是愛這個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的每一寸領土、熱愛擁護政府的領導、維護國家的主權,可以說主權意識的教育能夠使廣大青年學子承擔起維護國家領土主權、保護民族和國家利益的責任。
(三)能夠加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國防建設是主權國家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沒有強大的國防作為后盾,就沒有和平穩(wěn)定的內外環(huán)境去發(fā)展經(jīng)濟、建設國家。在任何時期都應該加強國防建設,而作為未來棟梁的青年學生就必須有著良好的國防意識。我國早就通過《國防教育法》將國防教育納入法律保障,其中第二條規(guī)定:“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币虼?,在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是法律的規(guī)定,青年學生在踏入校園第一天便開始接受的軍訓,就是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國防教育更多的是通過相應的課程講授國防知識,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國防意識。通過“綱要”課滲透國家主權意識,正是高校加強國防教育的重要方式。結合近代史課程中的相關歷史事件進行講授,對比早期中國由于國防意識缺乏而造成的眾多慘劇,更能夠使廣大學生樹立起領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識和捍衛(wèi)國家領土完整統(tǒng)一等觀念。
(四)促進大學生自覺維護民族統(tǒng)一
進入新世紀以來,不斷陷入內戰(zhàn)的諸多國家無不是被分裂主義所害,國家陷入動蕩分裂,人民生活艱難困苦。只有統(tǒng)一的主權國家才有能力去保護本國人民, 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的統(tǒng)一,是所有公民的共同責任。每個人都有維護國家領土不被分割的責任。因此,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統(tǒng)一,也是主權意識的具體表現(xiàn)。當前國內形勢嚴峻,眾多的民族分裂勢力不斷制造恐怖活動,諸如臺獨勢力、藏獨勢力、疆獨勢力等都已經(jīng)成為嚴重威脅國內穩(wěn)定的因素。進行主權意識教育,可以充分揭露地區(qū)分裂主義勢力和國外勢力勾結,試圖破壞國家領土統(tǒng)一的本質。透過近代史中眾多違背歷史發(fā)展潮流、忽視人民訴求、危害祖國統(tǒng)一的分裂勢力的下場,可以讓全體學生明確分裂主義的嚴重威脅;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強化民族的統(tǒng)一意識,激發(fā)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沙健孫.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吳興佐.國家主權:民族國家永恒的原則[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1995,(4).
[3]張勁松,賀金林.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教學的基本問題的思考[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7).
[4]王孝俊.透視新時期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兼論在高校中開設中國近現(xiàn)代史課程的重要性[J].成都教育學
院學報,2006,(6).
[5]南衛(wèi)華,郭林.論國防教育中加強大學生主權意識的重要性[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