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效果觀察

    2014-12-09 05:32:37劉瑜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年31期
    關鍵詞:丹紅注射液

    劉瑜

    [摘要] 目的 探討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丹參注射液治療,觀察組給予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并比較兩組的療效。 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LVA、RVA和BA分別為(40.6±7.36)、(38.6±5.35)、(39.6±5.32) cm/s,均明顯快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結論 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安全、有效。

    [關鍵詞]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川芎嗪注射液;丹紅注射液

    [中圖分類號] R74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a)-0073-03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vertebral-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VBIV)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缺血性腦血管病,是腦卒中的危險信號,對中老年人的危害極大[1]。近年來中醫(yī)在VBIV的治療和研究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本院近年來應用中藥注射制劑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VBIV,觀察其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VBIV患者80例,均以眩暈為主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鳴、上肢麻木和乏力等癥狀,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診斷標準[2],且經顱內多普勒(TCD)檢查提示存在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血流動力學異常,同時經頭顱CT檢查排除腦梗死、腦出血等患者及因其他原因如顱內腫瘤、耳源性疾病等引起的眩暈者;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眩暈的診斷標準[3]。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43~80歲,平均(60.2±4.5)歲,基礎疾?。焊哐獕?1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7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齡45~78歲,平均(62.3±4.6)歲,基礎疾?。焊哐獕?2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積極給予降血壓、降血脂等基礎疾病的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注射用鹽酸川芎嗪(國藥準字H20041175)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26866)治療:將劑量為200 mg的注射用鹽酸川芎嗪稀釋于0.9%氯化鈉溶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滴注完成后再給予20 ml丹紅注射液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鈉溶液稀釋),1次/d。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參注射液(國藥準字Z33020529)治療,將8~16 ml丹參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 ml靜脈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鈉溶液稀釋),1次/d。兩組患者均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周后對療效進行判定。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加強觀察;②應用TCD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雙側椎動脈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變化情況進行比較,指標包括左、右側大腦前動脈血流速度(LVA、RVA)、基底動脈血流速度(BA);③評價兩組用藥安全性。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參考文獻[3]對療效進行判定,其中臨床治愈:眩暈等臨床癥狀消失,TCD檢查腦血流動力學正常;顯效:眩暈等臨床癥狀明顯緩解,TCD檢查腦血流動力學指標顯著改善;有效:眩暈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TCD檢查腦血流動力學指標中度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的比較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相關觀察指標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LVA、RVA和BA均明顯快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相關觀察指標的比較(cm/s,x±s)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安全性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不良事件發(fā)生,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足療程治療。

    3 討論

    VBIV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礎多與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痙攣缺血、血小板凝聚或椎動脈型頸椎病有關,當中老年人以眩暈為首發(fā)癥狀而又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釋時,應首先考慮是否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根據中醫(yī)理論,VBIV多是由肝腎陰虛、風陽上擾、痰瘀內阻導致腦竅失養(yǎng),腦髓不充所致,因此中醫(yī)認為對于VBIV的治療實以祛痰熄風、活血化瘀為主,虛以補益肝腎、益氣養(yǎng)陰為主,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4]。

    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用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達95.0%,治療后的雙側椎動脈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明顯提高,與單用丹參注射液治療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注射用鹽酸川芎嗪是從中藥川芎中分離的一種生物堿,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5],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注射用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丹紅注射液是從丹參和紅花中提取制成的復方制劑,是中醫(yī)藥物中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的代表方[6],方中丹參具有通血脈、散瘀結之功效,紅花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功效,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丹參和紅花均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擴張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7-8],其主要成分紅花黃色素、丹參酮還具有擴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調節(jié)血脂的作用[9]。臨床有研究表明與丹參注射液相比,丹紅注射液更能改善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的血流量,從而改善患者眩暈癥狀[10]。對于兩種藥物聯(lián)合用藥安全性的研究,本組所有患者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兩種藥物在VBIV治療中安全可靠。

    總之,應用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VBIV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是對于其長期療效及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以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

    [參考文獻]

    [1] 丁云橋.杏丁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效果觀察[J].交通醫(yī)學,2009,23(2):169-170.

    [2] 沈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診斷[J].實用醫(yī)學雜志,1996,12(10):687.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24-125.

    [4] 潘敏娟,楊威英,胡泉.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觀察[J].四川醫(yī)學,2012,33(10):1798-1799.

    [5] 杜玉苗,劉素文.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5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3,35(8):1220-1221.

    [6] 吳益萍.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48例[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7(5):289.

    [7] 鄒偉忠,林偉敏,陳少.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162-163.

    [8] 李雅.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52例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32(18):170-171.

    [9] 程越朋,徐海波,孫書君.丁咯地爾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 6(11):73.

    [10] 劉穎,劉冰冰,張春光,等.步長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 5(29):159.

    (收稿日期:2014-09-03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探討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丹參注射液治療,觀察組給予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并比較兩組的療效。 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LVA、RVA和BA分別為(40.6±7.36)、(38.6±5.35)、(39.6±5.32) cm/s,均明顯快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結論 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安全、有效。

    [關鍵詞]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川芎嗪注射液;丹紅注射液

    [中圖分類號] R74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a)-0073-03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vertebral-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VBIV)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缺血性腦血管病,是腦卒中的危險信號,對中老年人的危害極大[1]。近年來中醫(yī)在VBIV的治療和研究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本院近年來應用中藥注射制劑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VBIV,觀察其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VBIV患者80例,均以眩暈為主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鳴、上肢麻木和乏力等癥狀,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診斷標準[2],且經顱內多普勒(TCD)檢查提示存在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血流動力學異常,同時經頭顱CT檢查排除腦梗死、腦出血等患者及因其他原因如顱內腫瘤、耳源性疾病等引起的眩暈者;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眩暈的診斷標準[3]。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43~80歲,平均(60.2±4.5)歲,基礎疾?。焊哐獕?1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7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齡45~78歲,平均(62.3±4.6)歲,基礎疾?。焊哐獕?2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積極給予降血壓、降血脂等基礎疾病的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注射用鹽酸川芎嗪(國藥準字H20041175)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26866)治療:將劑量為200 mg的注射用鹽酸川芎嗪稀釋于0.9%氯化鈉溶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滴注完成后再給予20 ml丹紅注射液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鈉溶液稀釋),1次/d。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參注射液(國藥準字Z33020529)治療,將8~16 ml丹參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 ml靜脈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鈉溶液稀釋),1次/d。兩組患者均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周后對療效進行判定。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加強觀察;②應用TCD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雙側椎動脈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變化情況進行比較,指標包括左、右側大腦前動脈血流速度(LVA、RVA)、基底動脈血流速度(BA);③評價兩組用藥安全性。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參考文獻[3]對療效進行判定,其中臨床治愈:眩暈等臨床癥狀消失,TCD檢查腦血流動力學正常;顯效:眩暈等臨床癥狀明顯緩解,TCD檢查腦血流動力學指標顯著改善;有效:眩暈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TCD檢查腦血流動力學指標中度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的比較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相關觀察指標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LVA、RVA和BA均明顯快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相關觀察指標的比較(cm/s,x±s)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安全性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不良事件發(fā)生,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足療程治療。

    3 討論

    VBIV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礎多與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痙攣缺血、血小板凝聚或椎動脈型頸椎病有關,當中老年人以眩暈為首發(fā)癥狀而又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釋時,應首先考慮是否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根據中醫(yī)理論,VBIV多是由肝腎陰虛、風陽上擾、痰瘀內阻導致腦竅失養(yǎng),腦髓不充所致,因此中醫(yī)認為對于VBIV的治療實以祛痰熄風、活血化瘀為主,虛以補益肝腎、益氣養(yǎng)陰為主,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4]。

    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用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達95.0%,治療后的雙側椎動脈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明顯提高,與單用丹參注射液治療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注射用鹽酸川芎嗪是從中藥川芎中分離的一種生物堿,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5],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注射用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丹紅注射液是從丹參和紅花中提取制成的復方制劑,是中醫(yī)藥物中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的代表方[6],方中丹參具有通血脈、散瘀結之功效,紅花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功效,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丹參和紅花均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擴張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7-8],其主要成分紅花黃色素、丹參酮還具有擴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調節(jié)血脂的作用[9]。臨床有研究表明與丹參注射液相比,丹紅注射液更能改善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的血流量,從而改善患者眩暈癥狀[10]。對于兩種藥物聯(lián)合用藥安全性的研究,本組所有患者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兩種藥物在VBIV治療中安全可靠。

    總之,應用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VBIV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是對于其長期療效及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以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

    [參考文獻]

    [1] 丁云橋.杏丁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效果觀察[J].交通醫(yī)學,2009,23(2):169-170.

    [2] 沈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診斷[J].實用醫(yī)學雜志,1996,12(10):687.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24-125.

    [4] 潘敏娟,楊威英,胡泉.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觀察[J].四川醫(yī)學,2012,33(10):1798-1799.

    [5] 杜玉苗,劉素文.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5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3,35(8):1220-1221.

    [6] 吳益萍.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48例[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7(5):289.

    [7] 鄒偉忠,林偉敏,陳少.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162-163.

    [8] 李雅.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52例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32(18):170-171.

    [9] 程越朋,徐海波,孫書君.丁咯地爾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 6(11):73.

    [10] 劉穎,劉冰冰,張春光,等.步長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 5(29):159.

    (收稿日期:2014-09-03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探討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丹參注射液治療,觀察組給予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并比較兩組的療效。 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LVA、RVA和BA分別為(40.6±7.36)、(38.6±5.35)、(39.6±5.32) cm/s,均明顯快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結論 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安全、有效。

    [關鍵詞]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川芎嗪注射液;丹紅注射液

    [中圖分類號] R74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a)-0073-03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vertebral-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VBIV)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缺血性腦血管病,是腦卒中的危險信號,對中老年人的危害極大[1]。近年來中醫(yī)在VBIV的治療和研究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本院近年來應用中藥注射制劑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VBIV,觀察其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VBIV患者80例,均以眩暈為主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鳴、上肢麻木和乏力等癥狀,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診斷標準[2],且經顱內多普勒(TCD)檢查提示存在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血流動力學異常,同時經頭顱CT檢查排除腦梗死、腦出血等患者及因其他原因如顱內腫瘤、耳源性疾病等引起的眩暈者;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眩暈的診斷標準[3]。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43~80歲,平均(60.2±4.5)歲,基礎疾病:高血壓11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7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齡45~78歲,平均(62.3±4.6)歲,基礎疾?。焊哐獕?2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積極給予降血壓、降血脂等基礎疾病的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注射用鹽酸川芎嗪(國藥準字H20041175)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26866)治療:將劑量為200 mg的注射用鹽酸川芎嗪稀釋于0.9%氯化鈉溶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滴注完成后再給予20 ml丹紅注射液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鈉溶液稀釋),1次/d。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參注射液(國藥準字Z33020529)治療,將8~16 ml丹參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 ml靜脈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鈉溶液稀釋),1次/d。兩組患者均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周后對療效進行判定。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加強觀察;②應用TCD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雙側椎動脈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變化情況進行比較,指標包括左、右側大腦前動脈血流速度(LVA、RVA)、基底動脈血流速度(BA);③評價兩組用藥安全性。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參考文獻[3]對療效進行判定,其中臨床治愈:眩暈等臨床癥狀消失,TCD檢查腦血流動力學正常;顯效:眩暈等臨床癥狀明顯緩解,TCD檢查腦血流動力學指標顯著改善;有效:眩暈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TCD檢查腦血流動力學指標中度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的比較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相關觀察指標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LVA、RVA和BA均明顯快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相關觀察指標的比較(cm/s,x±s)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安全性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不良事件發(fā)生,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足療程治療。

    3 討論

    VBIV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礎多與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痙攣缺血、血小板凝聚或椎動脈型頸椎病有關,當中老年人以眩暈為首發(fā)癥狀而又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釋時,應首先考慮是否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根據中醫(yī)理論,VBIV多是由肝腎陰虛、風陽上擾、痰瘀內阻導致腦竅失養(yǎng),腦髓不充所致,因此中醫(yī)認為對于VBIV的治療實以祛痰熄風、活血化瘀為主,虛以補益肝腎、益氣養(yǎng)陰為主,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4]。

    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用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達95.0%,治療后的雙側椎動脈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明顯提高,與單用丹參注射液治療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注射用鹽酸川芎嗪是從中藥川芎中分離的一種生物堿,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5],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注射用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丹紅注射液是從丹參和紅花中提取制成的復方制劑,是中醫(yī)藥物中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的代表方[6],方中丹參具有通血脈、散瘀結之功效,紅花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功效,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丹參和紅花均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擴張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7-8],其主要成分紅花黃色素、丹參酮還具有擴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調節(jié)血脂的作用[9]。臨床有研究表明與丹參注射液相比,丹紅注射液更能改善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的血流量,從而改善患者眩暈癥狀[10]。對于兩種藥物聯(lián)合用藥安全性的研究,本組所有患者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兩種藥物在VBIV治療中安全可靠。

    總之,應用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VBIV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是對于其長期療效及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以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

    [參考文獻]

    [1] 丁云橋.杏丁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效果觀察[J].交通醫(yī)學,2009,23(2):169-170.

    [2] 沈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診斷[J].實用醫(yī)學雜志,1996,12(10):687.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24-125.

    [4] 潘敏娟,楊威英,胡泉.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觀察[J].四川醫(yī)學,2012,33(10):1798-1799.

    [5] 杜玉苗,劉素文.注射用川芎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5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3,35(8):1220-1221.

    [6] 吳益萍.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48例[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7(5):289.

    [7] 鄒偉忠,林偉敏,陳少.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162-163.

    [8] 李雅.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52例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32(18):170-171.

    [9] 程越朋,徐海波,孫書君.丁咯地爾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 6(11):73.

    [10] 劉穎,劉冰冰,張春光,等.步長丹紅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 5(29):159.

    (收稿日期:2014-09-03 本文編輯:李亞聰)

    猜你喜歡
    丹紅注射液
    丹紅注射液對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缺血的療效觀察
    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纈沙坦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的影響效果觀察
    康婦炎膠囊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臨床效果分析
    丹紅注射液治療特發(fā)性肺纖維化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氟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121例臨床觀察
    丹紅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
    消栓通絡膠囊與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
    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對肺栓塞疾病的治療價值評析
    丹紅注射液對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的療效分析
    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環(huán)磷腺苷葡胺對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臟功能及BNP的影響
    虎林市| 玛纳斯县| 天峻县| 砚山县| 贵德县| 千阳县| 大关县| 济南市| 墨竹工卡县| 济源市| 如东县| 广元市| 平武县| 天气| 大冶市| 四川省| 吴堡县| 滨海县| 平顶山市| 嵩明县| 改则县| 峡江县| 镶黄旗| 乌苏市| 锦屏县| 邵东县| 永安市| 阳山县| 平顶山市| 仙桃市| 汨罗市| 铁力市| 中牟县| 定日县| 三河市| 盐源县| 缙云县| 揭阳市| 大英县| 崇文区|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