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胡偉華
隨著國際科研交流、學術(shù)活動、技術(shù)開發(fā)等日益頻繁,碩士研究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社會、教育機構(gòu)的廣泛關(guān)注。我國《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第一外語)教學大綱》(1993)規(guī)定“碩士生英語教學的宗旨是為了使學生掌握英語這門工具,進行本專業(yè)的學習、研究與國際交流”;“在教學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學以致用的原則,培養(yǎng)和提高研究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國外有關(guān)語言輸出在二語習得中作用的研究源于上世紀80年代末,大量研究表明“輸出”在二語習得中具有積極作用。SwAIn(2005)“輸出假說”理論指出可理解性輸出是語言習得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當學習者在表達遇到困難時,會促使自己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并對其進行修正,使之更連貫、更準確、更合適,以達到交際的目的。語言輸出在為學習者提供從語義加工向句法加工轉(zhuǎn)換的同時,更為學習者提供檢驗語言表達的機會,促進原語言意識(Gass & Selinker,2008)。大量的語言輸出能促使學習者修改已有的圖式并及時補充,最終形成新的圖式在大腦中固化下來(武小莉,2011);語言輸出能夠有效地改善學習者外語習得狀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外語語感(趙培,2004)。輸出假說研究是我國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為當前研究生英語教學,特別是口語教學提供了良好借鑒。
學習觀念作為元認知的一部分,影響學習過程中的計劃、監(jiān)控和評價。Horwitz(1987)認為語言學習觀念就是人們對如何才能掌握好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的主張。Horwitz設計的《語言學習觀念調(diào)查表》(BALLI)中,學習者觀念包括學習者對外語學習,語言學習難度,語言學習性質(zhì),學習和交際策略以及動機的看法。學習者所持的學習觀念直接決定其學習策略的選擇和運用(文秋芳,1996:61)。錯誤的學習觀念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但通過學習者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影響,已形成的觀念是可以改變的(雷霄,2005)。考察學習者的英語學習觀念,了解他們對口語學習的認識及需求,對改善學習者學習狀況,激發(fā)教師教學潛能,有效提高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選取西安高校非英語專業(yè)一年級研究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發(fā)放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72份,回收率為90.6%。調(diào)查問卷參照文秋芳“學習情況調(diào)查問卷”并結(jié)合非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口語學習特點修訂而成。問卷關(guān)注學習者口語學習動機、觀念、策略及學習現(xiàn)狀、需求等;受試者依據(jù)自身對每題的認同度作出選擇,即“堅決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中性(3分)、同意(4分)、堅決同意(5分)”,所選值越高,表明認同度越高。全部問卷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運用SPSS13.0進行分析;描述性統(tǒng)計和因子分析法用以調(diào)查學生口語學習觀念、策略及其需求,以期對未來口語課程設計和教學提供理論、數(shù)據(jù)支持。
問卷中20項指標通過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水平P=0.000,且K M O值為0.856,故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經(jīng)主成分分析法,19項指標因子載荷值大于1,以此為原則提取5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82.496%。經(jīng)方差極大正交旋轉(zhuǎn)后,得到主因子載荷矩陣。矩陣中同一列因子負荷大的指標被歸為一類,按照各指標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對主因子進行命名。
主因子f 1反映學生對確定目標、制訂計劃等一系列管理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命名為管理觀念;主因子f 2反映自信心、焦慮等對于口語表達的影響,命名為情感因素;主因子f 3反映學生對于語言知識掌握的重要性認識,命名為形式操練觀念;主因子f 4反映學生對于語言交際運用的重要性認識,命名為功能操練觀念;主因子f 5反映學生在口語習得過程中對于母語的依賴性,命名為母語依賴觀念。(見表1)
表1 :旋轉(zhuǎn)后主因子載荷矩陣
自我管理觀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我調(diào)控、規(guī)劃和評估等一系列管理活動的看法(劉潤清,2004)。管理策略包括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等。問卷顯示:86.4%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尤其口語對其將來就業(yè)有較大影響,但因興趣不足或?qū)I(yè)課程繁忙而未充分重視,屬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僅18.8%學生制訂過長期或短期口語學習計劃,約12.9%的學生對自身口語水平作過測試、評價,很少或幾乎沒有在課外進行過聽說訓練的學生占82.4%。數(shù)據(jù)表明,研究生自我管理觀念低于預期,學習主動性不強;過于依賴課堂教學及教師的水平,而忽略學習方法、努力程度、學習計劃及評估等對于學習成績的影響。
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學習者個人因素,及學習者與學習者、教師間的情感因素。大量研究顯示,在聽、說、讀、寫、譯等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聽說能力最易受情感波動的影響。66.2%的學生在口語教學中處于被動,不積極回答老師提問,也不熱衷于課堂討論;75.4%的學生反映他們在講英語時,因為焦慮而不知道如何表達;有21.3%的學生認為自身性格也是影響口語學習的重要因素。進一步的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害怕犯錯誤的傳統(tǒng)觀念加深了他們不敢開口說的焦慮心理,導致其口語水平長期停滯不前。學習過程中學生情感因素,包括動機和態(tài)度等是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Gardener & lambert,1972)。
形式操練觀念即認為語言知識的掌握有助于外語學習(文秋芳,2004)。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diào)刺激對語言習慣形成的重要作用,認為語言學習是一個機械的習慣形成的過程。調(diào)查問卷發(fā)現(xiàn),由于學習者所學專業(yè)和性別的差異,男生形式操練觀念的平均值低于女生,理科學生更偏向于形式操練。此外,47.1%的學生對反復句型操練、朗讀課文和對話訓練持肯定態(tài)度;51.8%的學生更注重閱讀、語法及詞匯等傳統(tǒng)學習手段。實踐教學證明,單純的語言輸入不能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所學語言。
SwAIn(1985)“輸出理論”強調(diào),輸出能夠引起學習者對語言問題的注意,能使目標語表達成為自動化。被調(diào)查者普遍認為輸出活動可以增強語言表達的流利性及準確性;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課堂輸出活動有助于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但仍有40.8%的學生并不認可課堂小組討論、辯論等教學形式。訪談中學生表示,盡管其焦慮情緒在小組討論中會有所降低,但一部分興趣不濃、性格內(nèi)向或程度較低的學生仍然表現(xiàn)被動、無法真正參與討論。比較而言,文科類學生更偏愛功能操練,男生的功能操練觀念仍低于女生。此外,通過六級考試的研究生與未通過者相比,功能操練觀念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即通過者更愿意主動參加小組交際活動,更多地使用英語思維,這與BIalystok(1981)的研究發(fā)現(xiàn),即功能操練最能預測學習成績好壞基本一致。
母語依賴觀念指學習者對于母語在外語學習過程中作用的看法(劉潤清,2004)。學生普遍認為語言輸出時依賴母語的程度比語言輸入時依賴程度高;68.4%的學習者表示在口語輸出時,他們通常都先想好中文,然后再翻譯成英文;男生的母語依賴性表現(xiàn)尤為突出。這種思維方式阻礙學習者用目標語進行思維和表達,不僅降低了輸出效率,而且易對二語學習產(chǎn)生負遷移。盡管學生反映經(jīng)過多年的英語學習,依賴母語觀念及母語策略呈下降趨勢,這一點與文秋芳(2004)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但涉及到專業(yè)英語學習時,母語觀念及策略的使用程度會明顯增強。
研究生口語學習觀念的調(diào)查有助于課程設計者和教師充分了解學習者狀況,充分而靈活地設計教學內(nèi)容、教學模式及活動類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念、自我管理觀念及功能操練觀念,進而采用相應的學習策略,使其語言運用能力得以均衡發(fā)展。以“輸出假設”理論為基礎(chǔ),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口語教學應強調(diào)“專業(yè)+口語”可理解性輸入,設計多種形式的“任務輸出”,激發(fā)學習者學習動機及自主性,降低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焦慮,鼓勵學生在真實情境的任務驅(qū)動下進行語言實踐,逐步將其語言能力轉(zhuǎn)化為語言運用能力。
[1]大綱編寫組.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3:5.
[2]雷霄.大學生學習觀念與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J].外語界,2005(3):68-74.
[3]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146-164.
[4]文秋芳,樂眉云,丁言仁等.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R].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271-289.
[5]武小莉.圖式理論研究對口語輸出的啟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2):162-165.
[6]趙培.大學英語教學中“輸入”與“輸出”角色的重新評估[J].山東外語教學,2004(5):68-70.
[7]Bialystok,E.The role of conscious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1:65-70.
[8]Gass,S. & Selinker,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York:Routledge,2008.
[9]Gardener,C. & Lambert,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10]Horwitz,E.Surveying student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A].In A.Wenden & J.Rubin(eds.)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7:1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