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
[摘要] 目的 該研究主要就喉咽返流疾病的臨床診斷情況展開分析討論,并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方法 選擇該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110例疑為喉咽返流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返流檢查積分量表(RFS)以及返流癥狀指數(shù)量表(RSI)來對其進行評估,其中有72例患者的評估結果為陽性,對照組患者給予奧美拉唑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多潘立酮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結論 在對咽喉反流疾病進行臨床診斷時,RFS以及RSI可以對患者的病情評估,采用短期質子泵來進行試驗性抑制治療,在對此類患者可以對此類治療方式可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 臨床診斷;應對措施;喉咽返流
[中圖分類號] R76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b)-0017-02
在耳科疾病中,咽喉返流(LPR)較為常見,此類疾病主要是指胃內容物流至食管括約肌以上的位置,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體征與癥狀[1]。該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呼吸困難、咽喉部異物感、慢性咳嗽、咽喉腫瘤、聲嘶等[2]。大量的研究資料證實,LPR為胃食管返流的另一種表現(xiàn),該病的主要致病因子為胃蛋白酶以及胃酸,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質子泵抑制劑(PPI)以及胃動力藥是其主要的治療方式[3]。為分析討論喉咽返流疾病的臨床診斷情況并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該研究將對2010年1月—2013年6月間該院收治的110例疑為喉咽返流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所收治的110例疑為喉咽返流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返流檢查積分量表(RFS)以及返流癥狀指數(shù)量表(RSI)來對其進行評估,其中有72例患者的評估結果為陽性。在這72例咽喉返流患者中,有30例女性,42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14~76歲,平均年齡為(44.3±7.1)歲,其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2.4±0.6)年。所有患者的咽喉部臨床癥狀主要為:2例反酸噯氣,5例患者為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5例患者吞咽不適,13例患者存在頻繁清嗓動作,22例患者存在咽部異物感,14例患者為慢性咳嗽,11例患者聲嘶。利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1.2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20 mg奧美拉唑來進行治療,服藥2次/d,對患者進行連續(xù)3個月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每天給予10 mg多潘立酮進行口服治療,服藥3次/d。采用RFS以及RSI評分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1.3 評價指標
診斷指標:患者的RSI評分>13分或RFS評分>7分為陽性。
療效判定指標: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來對患者的病情輕重程度進行評價,它主要包含了0~3分這四個等級。顯效:VAS評分至少減少75%;有效:VAS評分減少25~75%;無效:VAS評分減少25%以下。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用χ2檢驗。
2 結果
通過對患者進行治療后,有54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出現(xiàn)了明顯改善,利用電子喉鏡來對患者的喉部病變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其病變程度明顯減輕,其余18例患者的癥狀改變不明顯,且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的情況。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
3 討論
目前,在對咽喉返流進行診斷時,尚未發(fā)現(xiàn)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為了對此類患者的發(fā)病機制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使患者得到及早的救治,對患者的病史以及臨床針狀進行詳細詢問就顯得十分重要了[4]。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必須確定患者的咽喉部是否存在器質性病變,尤其是粘膜增厚、杓間區(qū)充血水腫,同時,還必須注意喉部黏液分泌增多是咽喉返流的非特異性體征。
該研究的結果顯示,通過對患者進行治療后,有54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出現(xiàn)了明顯改善,利用電子喉鏡來對患者的喉部病變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其病變明顯減輕,其余18例患者的癥狀改變不明顯,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的情況。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該研究的這一結果與某些學者在其研究報告中的結果基本一致[5]。
綜上所述,在對咽喉反流疾病進行臨床診斷時,RFS以及RSI可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評估,在對疑似咽喉返流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可以采用短期質子泵來對其進行試驗性抑制治療,此類治療的敏感性、特異性相對較好,因此,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診斷的過程中,可以對此類治療方式進行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參考文獻]
[1] 郭志鵬,閆國強,狄雪云,等.喉咽返流疾病在臨床的相關診斷及應對措施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2,25(12):227.
[2] 楊希林.雙探頭三傳感器導管pH監(jiān)測對喉咽返流患者的臨床意義[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1,19(2):193.
[3] 劉海兵,羅光平,曾甦漪,等.咽喉返流性疾病68例診斷及治療[J].四川醫(yī)學,2011,32(7):1035-1037.
[4] 臧艷姿,王麗萍.兒童腺樣體切除術后腭咽閉合功能及語音聲學研究[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0,18(5):440-443.
[5] 丁健慧,陳秋堅,陳斌等.質子泵抑制劑治療疑似咽喉反流性疾病61例臨床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1,17(14):1733-1735.
(收稿日期:201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