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才貴
摘 要: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苯處熢O疑提問,學生質疑問難,是引導學生展開學習的重要手段。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去探討問題,解決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能開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優(yōu)化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怎樣進行提問,尤其是在新課程中如何進行啟發(fā)式提問就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我談談在教學中的膚淺認識:
一、課堂提問的誤區(qū)
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好的提問能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鏈接,使學生的學充滿快樂,提高效率,能夠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著幾個誤區(qū):
1.提問頻繁,數量多。
試想一想,一堂課45分鐘,平均每分鐘就問一個問題,所提問題過于簡單,幾乎只有一個答案。學生被諸多的問題牽著鼻子走,哪有時間進行思考!往往是在一個連著一個問題“轟炸”下“不假思索”地忙著回答和應付。這樣的提問毫無效果。因此我們應該精心備課,精心挑選,精心設計問題,做到越精越好。
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提問,自然而然地會被人們理解為“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這樣一來就將提問的意義片面化了。事實并非如此,提出的問題,不應該局限于教師,還應包括學生提的問題,有一句話說的好:“提出一個問題,勝過解決一個問題”,因此課堂提問應是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回答”、“課堂提出問題,課后解決”等,總之提問的目的是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
3.不給學生思考空間。
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特別是公開課教學中,只是把提問作為教學的一個表現形式,不注重提問的教學效果,往往一個問題提出來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急于讓學生回答,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提問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就應該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真正地提高的教學效果。
4.教師傾聽缺乏耐心。
很多時候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因為老師沒有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挫傷了孩子學習的熱情。比如,學生的話還沒有說完,你就搶口強說;學生的話還沒有聽清,你就迫不及待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興致勃勃地發(fā)言,你卻心蕩魂游目光斜視。學生還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中去嗎?
因此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還要會傾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而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必須注意兩個方面——肯定的態(tài)度和聽的技巧。作為教師,可以自己或請別人觀察你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對學生感興趣。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因為“聽”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涉及到人的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各個層次,而且需要心與心的理解。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學生身上,給予對方最大的、無條件的真誠的關注,明顯表示出你對學生的尊重與興趣。學生可從教師的這些行為中得到積極的情感反饋——老師對我說的很在乎,我所說的一切很重要。只有老師對學生的回答認真傾聽,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感,才能使提問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提問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課堂提問設計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所以我們旨在通過教師課堂提問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師們的提問藝術。
1.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提問策略。
精選指向明確的問題談話導入。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準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
巧設來源生活的問題情境導入。是指聯系生活實際和結合時事、相關背景,拉家常式的導入方法。由于貼近生活實際,學生很容易在談話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新知。
采用突出主題的問題導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應該設計一些能迅速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
2.引領探究環(huán)節(jié)的提問策略。
設計最終答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喜歡崇拜書本和老師,往往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F在我們提倡創(chuàng)新,因此應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具有敢于懷疑的思維品質,并善于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新的機會。
3.鞏固深化環(huán)節(jié)的提問策略。
抓住知識的興趣點提問。所謂興趣點,就是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理解的知識點。由此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欲望,變教師課堂講授的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
抓住知識的重難點提問。學生學習的疑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疑難點提問,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繁多雜亂的問題,容易使小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也讓教師一時應付不過來,使課堂教學章法混亂,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質疑就必須圍繞重點難點,方能切中文章要害,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果。③抓住思維的發(fā)散點提問。發(fā)散思維是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同一個問題從多方面思考,找出不同的答案。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讓學生在一次次嘗試中體會到“我也行”,使他們從這一成功的喜悅之中走向創(chuàng)新之路。endprint